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在一起闖蕩世界的過程中,非洲的故事箱裡不知不覺裝了不少“囧”事:

有對著肯尼亞警察拍照差點被扣留罰款的,還有昆蟲超級恐懼者在非洲草原上“磨鍊”了幾日,就可以對著可怕的蜱蟲面不改色的......

而這個“面不改色”的主人公,當時也只是個稚氣未脫的初中生——她就是我們今天對話的主人公,來自上海的郭越。

讓心情去旅行

即將高二的她,已經第三次來非洲調研了。在專業團隊的陪伴下,她先後參與了三個非洲實地調研項目,話題覆蓋了大象保護、女性權益和商業創新等內容。

可如果你問她,你為什麼要來非洲?她脫口而出的回答,一定在你意料之外:

“沒什麼高尚理由,因為不去非洲,就要在家寫作業呀!”或者“我很俗的,我就是想賺錢......”

“談談錢也挺酷”

別看郭越是個高中女孩,她卻從毫不遮掩談論“賺錢”,你或許會感慨這孩子是個“徹頭徹尾的小財迷”,但除了“賺錢”之外,她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其實郭越在非洲做的三個發展項目,都或多或少圍繞著“賺錢”展開:

2017年夏天,她第一次來非洲做調研,曾幫助肯尼亞一個村落銷售手工籃子,這一方面可以為婦女提供工作機會,讓她們能夠養家餬口、提高家庭地位;另一方面也藉此呼籲村民支持大象保護,解決人與動物的衝突。

去年,郭越和小夥伴們在調研了當地文化藝術發展情況後,決定把當地婦女製作的藝術品通過微店賣到中國,為更多當地女性打開商機,賦能女性群體。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2017年中南屋野保營,郭越正向當地婦女學習製作手工籃子

而在今年暑假的非洲之行中,郭越想要幫助一個為無家可歸的女孩提供庇護的反割禮公益組織,尋找可以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所謂割禮,是當地原始部落一種非常野蠻的傳統習俗,即割除女孩生殖器官的部分,免除其性快感,保證其貞操。

為了逃避這種殘忍的習俗,當地一些女孩小小年紀便逃出家鄉,無處依傍。而一些公益組織,便旨在幫助這些女孩們,為他們提供安穩生活、接受教育的機會。

誠然,這樣的純公益組織,需要不少經費。然而,郭越最不齒的便是“直接給錢”這種“不叫辦法的辦法”。

“我希望做成一個創業項目,不僅幫助當地人,還能可持續的運營下去,我自己還可以賺錢,當然這是後話了哈哈。”郭越毫不掩飾地說,“我覺得沒什麼的,談談錢也挺酷。我就是不希望變成單純給當地人錢的慈善,靠不住。”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當地婦女展示由郭越和她們一起設計製作的非洲元素的小荷包成品

這種“自立”和郭越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我就是個習慣依靠自己的人。”上中學時她覺得零花錢不夠用,解決辦法不是朝父母要,而是琢磨自己的“小生意”。

比如,去雲南旅行的時候,她在市集發現了十分漂亮的雨花石,五塊錢就能買一大把。她便批發回來以“高價”到學校賣給同學。“最高價一塊石頭我就賣了10塊錢!”郭越興奮地說。

進入高中後,因為數學成績突出,她還做起了“輔導數學作業”的“營生”,一次15塊,一週做七八份,足足堅持了一個學年,賺了將近兩千塊。

而這種從小“賺錢”的經歷,也讓她小小年紀便有了“商業思維”。去年暑假,郭越在參與女性手工藝品調研時,發現馬賽婦女創作的藝術品固然極具民族風情,但不少設計其實在遊客群體尤其是數量較多的中國遊客群體中,銷量並不理想,更別說靠賣這些養活自己。

於是這次,她想要既兼顧當地女性的製作條件和風格,又不能脫離市場的具體需求。剛到內羅畢,郭越就在中南屋導師阿光的陪伴下,走訪了當地面向中國遊客的紀念品商店,瞭解受眾的偏好。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郭越正在教當地女孩子製作圖章並添加染料

初中就作為專業藝術生學習美術和音樂的郭越,打算和當地婦女一起“重新設計”手工藝品。結合馬賽人的藝術特色,郭越設計了一種既有馬賽風格又被中國人所喜歡的馬賽風“荷包”。

在村莊的四五天裡,為了完成一批樣品的製作,從花紋的設計,到圖章的剋制,郭越不僅自己每天熬夜趕工,還在離開前把她的設計和“手藝”,一點不落的教給當地婦女,“這樣我走了她們也可以自己繼續做下去。”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當地女孩展示印好圖章的布料

“我這輩子再也不幹這種事了”

得知自己要上街“叫賣”的時候,郭越的內心是崩潰的。

那時她剛剛從乞力馬紮羅下的村子回到內羅畢,導師阿光鼓勵郭越能夠到遊客集中的街頭直接進行售賣,也更有利於獲取第一手的用戶反饋。

阿光說,有些“高冷傲嬌”的郭越聽到這個提議的反應,是用全身表示自己是“超級拒絕”:她伸出手使勁在阿光面前搖晃,大喊:“你們可千萬別讓我做這種事!太丟臉了”。

磨破了嘴皮“聽聽顧客的反饋非常重要”、“為了之後東西更好賣一定要去”——郭越同學終於還是站在了內羅畢最繁華、華人聚集度較高的市中心步行街。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在肯尼亞市中心華人集中區域,在阿光老師的陪伴下準備推銷產品的郭越

即使妥協到同意上街,可邁出下一步去推銷,似乎還是不易。最初,站在街頭的郭越由內而外地抗拒著這件事,頻頻往老師身後退,時而喊著“哎呀我好累啊”,又間或咳嗽幾聲跟老師說說“我喉嚨不太舒服”。

想起那個畫面,阿光還是覺得郭越可愛極了:“這是她的年紀會有的表現呀,不可能一下就變得非常熱情和主動。”

其實,作為一個對“藝術”有些追求的孩子來說,郭越總覺得自己連夜趕工的作品,未能達到期望的標準。“我覺得我們的產品,還是不能只停留在‘講故事’,故事固然重要,可也要真的讓買的人覺得這個東西好用或者好看。”郭越說——而要去推銷一個自認為“拿不出手”的東西,似乎難上加難了。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郭越設計並製作非洲女性頭像的印製圖章,配飾使用馬賽珠元素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的突破和成長,就在那一剎那的“豁出去”。

“她真的非常聰明,非常懂得觀察和說服。”阿光對郭越的表現讚不絕口。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郭越竟成功向一位肯尼亞男士推銷了這個為迎合“中國遊客”口味而設計的小荷包。

那時,郭越發現一位肯尼亞黑皮膚男士手裡竟然拿了兩部iPhone——要知道在肯尼亞擁有兩部iPhone手機,經濟水平應當是很不錯的,郭越瞅準機會上前推銷,用英文把荷包背後的反割禮、女性賦權故事講述出來,成功“拿下”了唯一的“非遊客單”。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街頭叫賣的時候,有不少華人圍過來了解

連續兩晚的“街頭叫賣”後,郭越的產品已然賣出了大半,向來話少不愛打擾別人的她,一邊抱怨著“以後絕對不做這種事了”,一邊也掩飾不住成功的自豪感,“我們完善一下,以後她們(指婦女們)就可以一直做一直賣,內羅畢的售價(相比成本)是可以翻倍賺的,她們就不愁錢了。”

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意外地飛速成長

其實,早在小學六年級,郭越就曾和媽媽到坦桑尼亞,看望在那裡工作的表姐並順便旅行。

享受著遊客的食宿待遇,“吃住條件都很好,看了看動物”幾乎是她當時對非洲全部的印象。可16歲那年的“重回非洲”,卻著實給她上了一課。

“好端端幹嘛又去非洲?”這是郭越聽媽媽說,想讓她到非洲參加調研時的第一個反應。

很有主見的郭越,起初並不想妥協,直到她意識到“不去非洲就要在家寫作業”,才爽快答應了。

那是2015年中南屋的一次野生動物保護調研,也是中南屋野保項目中最“野”、最“沉浸式”的一次:

奔波於東非草原各個不同的機構和村莊,大家晚上要在草原上住帳篷,睡覺的時候可以聽到獅吼的聲音,還有馬賽人輪流守夜以防野獸襲擊,最要命的莫過於夜晚橫衝直撞的各類昆蟲......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2017中南屋野保營的學員們在行進途中的合影

郭越性格頗有些大大咧咧,可見蟲子就害怕到尖叫的屬性,也未能倖免。那時,一個人睡一個帳篷,面對著草原上成群的蟲子,她便會嚇到表情誇張、尖叫,甚至忍不住罵人一般的大吼。

突然有一天晚上,黃老師驚訝的看到,郭越正打著手電筒,淡定的摘掉自己身上的各種蟲,甚至有一些可怕的蜱蟲,落在了她的臉上、耳朵上,她也一樣面不改色地把它們趕走。

這個從小衣食無憂的上海姑娘,卻對環境有著很高的適應能力。阿光的印象裡,郭越是個能夠適應環境的人:“她不會因為沒吃好、沒住好,就不想做項目或者耍脾氣。”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2017野保營的學員中,郭越是年紀最小的

第一次調研時,她還是稚氣未脫的初中生,跟在研究生哥哥姐姐的屁股後面,也幫不上什麼忙,幾乎算半個“圍觀群眾”;第二次調研時,她是一個熱愛藝術的準高中生,希望從非洲藝術和女性故事裡汲取力量、尋找出路,但仍是跟著大家的思路走;而第三次調研,郭越卻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了。

“我還是特別貪財的,”郭越半開玩笑地說,“而且發現自己還是很喜歡經濟、商業。”

這不僅因為數學、經濟的課程她學起來覺得如魚得水,在非洲的幾次實踐之中,她也意識到:要深入瞭解一個地方,最基本的是瞭解這個地方的經濟,要讓人有能力發展,首先要讓他們有“自己賺錢的能力”。

“我還小,不知道之後會怎麼樣,我也不敢說。”郭越很坦誠。她謀劃著未來進入大學後,本科畢業前考出最高級別的金融分析師證書,在這個領域深耕下去。

正如這次重回肯尼亞,她本想從當地經濟結構的分析入手,尋找當地發展的新入口,然而受限於知識和能力,才轉而嘗試更實踐性的可持續商業項目。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野保營學員們在非洲的山脈之間

而對於重返非洲,“小郭老闆”也有自己的想法:“等我大學畢業,那大概是五六年之後了吧。非洲這幾年一直在飛快變化,等到那時候可能非洲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現在想太多、說太多都是空談,我還是想先做好眼下的事情。”

後記

和中南屋的第三次非洲之旅也要結束了,老師們希望這一次郭越可以有更多的成果:有這次項目的商業方案、對接渠道,還有產品線上微店的推廣文章等。

而除此之外,阿光老師還希望郭越可以寫一篇文章,理一理自己三次非洲調研的成長和收穫。

不成想,這竟成了郭越最頭疼的事情:“我還是覺得自己很微不足道,但是來非洲做的這些事對當地是有意義的,不是單純‘給錢’,我就很開心了,這也是為什麼我一次又一次想來,如果只為了申請國外學校攢經歷,我來一次就足夠了。”

郭越的這份直爽真誠如一面鏡子般的水面,映照著她的善良和可愛——既不遮掩,也不虛妄,做喜歡且力所能及的便足以。

而我們也相信,隨著她的成長,她所“力所能及”的,也必將越來越寬廣。中南屋為能夠陪伴和見證她的成長,而倍感幸福。

中學女孩竟三赴非洲,為了不寫作業來非洲,卻領悟了“生財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