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地理課本里"胡煥庸線"?沒關係,也許你很快就不需要知道了

地理課本里那些分界線,是不是曾讓你心亂如麻:

比如說:

地勢第—級和第二級階梯分界線:崑崙山一祁連山一橫斷山一線

地勢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線

溼潤地區和乾旱地區分界線:大興安嶺西坡一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一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不知道地理課本里

以及,這條最著名的人口分佈地理分界線:璦琿(今黑河)———騰衝線

1935年,著名地理經濟學家胡煥庸教授提出"璦琿—騰衝分割線",又名"胡煥庸線",他發現,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及其帶來的農業生產能力的差異帶來了人口分佈巨大差異,線以東地區以43.71%的國土面積養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區佔國土面積56.29%,而人口僅佔5.61%。

84年以來,儘管我國人口流動不斷加快,但胡煥庸線兩側的人口比例未有大幅變化。同時,人口分佈還決定了經濟活躍程度,這條線不僅是一條地理和人口分隔線,更帶來了東西部地區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鴻溝。

不知道地理課本里

這條線,幾乎是東西部發展差距的一個魔咒,在各方面,西部都落後於東部很大一截。

但是在一件事上,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大大縮短了,那就是數字經濟。

比如說,今天,無論你在新疆賣手抓飯,還是在上海賣菜,都可以用一張支付寶二維碼來收款,同時憑藉信用獲得貸款;

再比如,藉助於淘寶和天貓,大巴山裡的土貨可以直達城裡人的餐桌,同時,那裡的農民們也可以喝到瓶裝的星巴克咖啡;

又比如,新疆阿克蘇和西藏日喀則的人們都可以享受到貨物當日達。

正如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數字經濟助力中國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來自於跨越"胡煥庸線"的證據》所說,東西部地區的差異不斷縮小,甚至跨越了傳統的"胡煥庸線",西部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現代化,獲得愈加平等的創業、消費、融資服務機會,數字技術更為西部地區追趕式發展提供了機遇。

不知道地理課本里

84年來,西北部區域佔國土面積56.29%,卻只貢獻了4.3%的GDP,養育了5.61%的人口。如今,西部地區的巨大發展潛力正在被喚醒。

所以,也許在某一天,這條代表著東西部發展的巨大不平衡的胡煥庸線,會被徹底突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