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商周的歷史因為史料有限。所以史書的記載常常被後世學者懷疑。盡是由於甲骨文當金文等出土材料的新發現。才使商周的歷史漸漸揭開了朦朧的面紗。史中記載商代的王氏非常清楚。但是名字都非常古怪。所以有學者懷疑這些名字,並非真有其人。而是後人杜撰添加上去的。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一、傳世文獻中記載的商王世系

《史記·殷本紀》記載黃帝子玄囂,其後嬌極、其後帝嚳、其後有契。在其後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

按照《史記》的記載商人的世系演變是:黃帝、玄囂、嬌極、帝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從成湯後還有太丁、太甲、太庚、小甲……,直到帝辛。這是傳世文獻中商王世系的主幹,原文獻記錄要比這個複雜,還存在不少同時代有多個分支的情況。而且同是《史記》,《三代世表》中的記載與《殷本紀》的記載也存在差異,比如《殷本紀》中的“契”,《三代世表》寫作“禼”。傳世文獻中還存在文字上的錯誤,比如“振”,應該是“亥”的訛誤。這位商王亥在商代的發展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還有所謂的“天乙”應該是“大乙”的錯誤。這條世系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大乙”商湯和帝辛商紂。這兩個人在史記文獻中提到的次數最多。一個是明君的楷模,一個是暴君的典範。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確實很清楚,但商離漢代已經很遠了,史料是否可靠就成了一個問題。而且,史書所載的商王有些還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比如說“契”就是一個。說帝嚳娶了簡狄。簡狄和她妹妹在玄丘河沐浴之時,突然有兩隻玄鳥飛來,落到河邊戲水。等到玄鳥飛走時,兩人發現岸邊留下一枚玄鳥蛋,於是爭搶鳥蛋。簡狄一邊跑,一邊把鳥卵含在嘴裡,卻不小心吞進肚裡,竟然懷了胎生下了契。這個故事也非常有名,後世流傳不絕,以至於很多的神話小說也借鑑這個內容。當然,傳奇故事並不能抹殺商契這個人的真實性。不過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類史料在使用時,就多了一分芥蒂。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二、出土甲骨文中的商王

由於商代留下史料有限,所以對商代的研究很難深入進去。而且,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關於商代的事蹟是否可靠都值得懷疑。特別是是商王的世系是否準確,傳世文獻的記載到底存在哪些問題,這是商代歷史研究的重要問題。自甲骨文發現後,這些問題才逐漸得以澄清。

隨著甲骨文研究的深入,我們現在可以確定,不僅成湯以後的發展有材料對應,成湯以前的先公世系也有很多可以找到印證材料。比如下面這三片甲骨: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這三片甲骨原本分散獨立,後來王國維綴合了上、中兩塊,其後董作賓又綴合下。雖然仍然不十分完整,但是對於討論商代的王系關係非常重要。三塊綴合後的釋文是:

乙未,酒系品上甲七、報乙三、報丙三、報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乙未這天舉行酒、品、系祭祀活動,後面是出現的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都是這天祭祀的對象,其後的數字代表祭品的數量。與上文所說《史記》中的商王世系對比可以看出這裡有很多是可以對應的。只是在次序和文字上有差別。我們前面說過,《史記》的記載本身就有差異,與甲骨文有差異也屬於正常。至於對讀出現的差異,這是需要通過不斷研究逐漸糾正的,並不是說出土文獻就一定正確,傳世文獻一定錯誤,有時出土文獻也可能存在誤寫的問題。但至少通過這三片甲骨可以十分確定,史書所記載的商王世系並非後人杜撰,所載事實大致可信。由此可以徹底打消對史書商王世系的懷疑。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合集》1182中出現了“王亥”

實際上,甲骨文除了這片甲骨外,還有很多涉及商王的內容,現在我們對商王世系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清晰。過去古史辨大討論中,對夏商周三代的很多事蹟都提出了懷疑。以至於疑古之風蔓延過甚,很多本來可靠的事實也當成了傳說。如今,地不愛寶,有賴出土材料,我們今天能夠對以往的一些問題得以重新審視。

這三片甲骨綴合後決定了史書記載商王世系的真偽

這裡出現了“高祖”

參考文獻:《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