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推薦」來自MotoGP的騎乘姿勢進化歷史

「編輯部推薦」來自MotoGP的騎乘姿勢進化歷史

「編輯部推薦」來自MotoGP的騎乘姿勢進化歷史

Red Bull紅牛的官方網頁上出現了一則相當有趣的內容,那就是Red Bull探究近代MotoGP賽車場上騎乘姿勢的變遷,以下就連同筆者的記憶與主觀想法為大家介紹Red Bull官網上這篇內容。

存在於騎乘姿勢的革新歷史

首先是Marc Márquez代表性的手肘貼地姿勢,這個姿勢可以說是在現代MotoGP參賽車性能下,才能達到最大轉彎傾角70度如此激烈的騎乘姿勢,不過在發展這個姿勢以前,歷經了許許多多的迂迴波折,MotoGP的歷史同時也是騎乘姿勢的革新歷史,Márquez所代表的則是這項歷史的現在進行式。

「编辑部推荐」来自MotoGP的骑乘姿势进化历史

根據介紹內容,每當某一段時間當MotoGP場上的騎乘姿勢呈現陳腐的情況時,就會有某一位擁有壓倒性才能的「Game changer (遊戲規則改變者)」帶來創新的騎乘技術出現,下一個世代就會立刻熟練地運用創新的騎乘技術,甚至提高難度、進化,這樣的情況在世界最顛峰的摩托車錦標賽的世界裡不斷重複地上演。

加上各家廠商不斷地把電子控制技術投入參賽車,再透過天才型選手的騎乘技術展現電控技術,使得稍具實力的選手也能達到Game changer般的騎乘,這可以說是「技巧」與「技術」之間無止盡的較勁。

「编辑部推荐」来自MotoGP的骑乘姿势进化历史

這麼說確實也挺有道理的,因為貼近生活周遭的車友賽道騎乘時間為例子來看的話,就會發現過去假如不是職業選手的話很難達到賽事級的圈速水準,但是現在隨著車子性能與輪胎的進化,再配合上電子裝置,即使是個人享受賽道騎乘的一般騎士也能輕鬆的達到賽事級的圈速。

從騎乘中看見「MotoGP 騎乘姿勢」的起源

在Red Bull官網介紹中有關現代MotoGP騎乘姿勢起源的部分,則是提到1970年代後期出現的美國王者Kenny Roberts。

2行程500cc擁有強大馬力引擎可以說是凌駕當時的車體、輪胎性能的規格,不過出身泥地賽(Dirt track race)的Kenny Roberts以絕妙的油門操控技術和轉彎時大幅地將腰部滑向內側的轉彎內傾&膝蓋貼地的技巧,從此之後改變了GP賽事中騎乘姿勢。

這段歷史筆者曾經見證過,所以印象十分深刻,其實早在Roberts之前,也有其他選手在轉彎時將腰部滑向內側或是膝蓋貼地,不過毫無疑問地,由於Roberts純熟的轉彎內傾斜掛(Hang off或Hang on)才使得這項技術確立為當時最先進騎乘技巧。

來自泥地賽全新騎乘姿勢的演化過程

之後到了1980年代初期,繼承Roberts的Game changer們持續地以各自的騎乘技巧磨練這項騎乘技術,當時可以說是舊有的傳統騎乘姿勢與來自泥地賽全新騎乘姿勢相互較勁的時代。

仔細回想起來,當時逼得Roberts得面臨引退的天才選手Freddie Spencer的3點側滑姿勢(當時Spencer竟然以前輪、後輪、膝蓋作為支撐點,以側滑的方式轉彎)仍舊令人印象深刻,之後打下4強鼎力時代的Wayne Rainey、Kevin James Schwantz、Wayne Gardner,以及在WGP創下5連覇記錄的Mick Doohan則是讓世人見識到了具藝術性與爆發力的轉彎側滑技術,留下讓人如痴如醉般的美好記憶。

這些出身美國、澳洲的泥地賽選手,席捲了當時的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這項變化也使得當時學習傳統的抓力過彎(Grip)的歐洲籍選手們陷入苦戰,在沒有電子制控裝備的年代,這些宛如熟練地趴伏在狂爆賽馬背上的馬師般的美國籍選手們,在賽車場上可以說是無人匹敵。

順帶一提的是,曾經分別在YAMAHA和HONDA兩廠隊3度奪得世界王座的Eddie Lawson慣用的轉彎姿勢是抓力過彎。

融合技術的進歩與過去所有的騎乘姿勢

接著在2000年賽季開始前Doohan因為受傷而不得不引退,取而代之成為HONDA廠隊的王牌選手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位選手正是Valentino Rossi,囊括MotoGP125、250、500各級別的冠軍頭銜後,即使在接下來騎乘4行程1000cc參賽車投入全新規則的MotoGP賽事後也很快地就適應了,甚至就像毫不吹灰之力般在參賽第一年就奪下年度總冠軍。

「编辑部推荐」来自MotoGP的骑乘姿势进化历史

在Red Bull官網中的介紹對於Rossi的堅強實力寫著:「在擁有對科技進歩的因應能力與卓越的賽車技巧之下,

結合了過去所有的騎乘姿勢。」描述Rossi能夠輕鬆自如地運用抓力過彎與側滑斜掛過彎兩種技巧。

相較之下,Jorge Lorenzo則是發揮騎乘技巧極致地運用參賽車最新的革新技術,MotoGP參賽車在Lorenzo的騎乘技巧下彷彿250cc般的輕盈,這正是Lorenzo的過人之處,因此Lorenzo可以說是以熟練地運用車子的極限性能的聰明騎乘技術與Rossi抗衡。

「编辑部推荐」来自MotoGP的骑乘姿势进化历史

接著Márquez再度登場,Márquez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地挑戰現代擁有驚人輪胎抓地性能的極限,因為Márquez以無與倫比的平衡感和堅強的意志,使過去幾乎認為不可能達成的騎乘姿勢「前輪滑行」變成可能。

在Red Bull官網的這篇介紹的最後,以今後同樣也是騎乘姿勢與科技創新不斷重複的循環結構下,期待全新天才的出現作為結尾。

持續進化的摩托車運動

人車一體超越極限,這正是摩托車運動箇中的醍醐味,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投入人工智慧的技術後,將會帶來讓世人完全想像不到的全新騎乘姿勢,不過現在還是讓我們來關注繼「手肘貼地」後,下一個驚人的騎乘技巧究竟會是什麼,好好地期待今後騎乘姿勢進化的瞬間吧。

「Webike news」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 – 廣州威百客」編輯部編譯

「编辑部推荐」来自MotoGP的骑乘姿势进化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