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監獄城”變為枸杞之鄉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近兩個月,陸續有6萬人湧進西北沙漠腹地一個神秘小鎮,諾木洪。小鎮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二十年前,這裡是一片荒原,整個地區不到五百人,僅有一座監獄農場還在本世紀初就搬走了,這裡被當地人稱為“監獄城”。最近十年間,小鎮通過枸杞與互聯網結緣,至少五個民族的人聚集在這裡打拼、賺錢,落地生根。而早在今年“雙11”到來之前,各地枸杞商人們就已經齊聚於此,這裡的枸杞被髮往四面八方。

西北的“監獄城”變為枸杞之鄉

小鎮諾木洪,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二十年前,這裡荒若孤島。受訪者供圖

曾是大戈壁裡的沒落村莊

諾木洪以前最像樣的建築,是一座監獄。監獄建於1956年,於2001年搬遷,整個小鎮就由監獄而生。監獄搬走後,最初,如果還能算一個村莊的話,也只有60人。諾木洪村村民陳明說,在2000年前後,村裡200多人,走得只剩下不到60人,而且都是老人,“那時候種麥,畝產不過三百斤,不夠一個人的口糧。” 1955年,為響應國家開發大西北的號召,一批軍轉幹部從祖國各地來到這裡,建起了諾木洪農場。

從地理上看,這裡也是四面絕境。方圓一百多平方公里被戈壁、雪山、沙漠包圍,鹼性土地,大風飛沙,連綿的崑崙山橫亙,夜裡會經常看到很多綠光,那是狼群的眼睛。監獄反倒成了堡壘、賴以生存的家園。

西北的“監獄城”變為枸杞之鄉

過去監獄反倒成了堡壘、賴以生存的家園。受訪者供圖

徐巖青就在這裡紮下根。改革開放前,他的父親被安置在農場做職工。“直到十年前住的還是土坯房,吃的只有土豆和粗糧。”

當地有一些百年枸杞樹,是比人更早落戶此地的頑強生命。糧食養活不了自己,當地人只能零零星星地種枸杞。“可枸杞長得再好,賣不出去,也不能當飯吃,慢慢就沒人種了。”陳明說。

優質農產品一度走不進大城市

當“活下去”的問題解決了,諾木洪又給當地人出了難題。農場以及所在的都蘭縣,也想過各種辦法,種過大蒜、萵筍、藜麥,品質都很好,但總是走不出諾木洪。

陳明告訴記者,“我們的大蒜,從諾木洪運到西寧都要近千公里,再從西寧運到內地,成本更高了,誰願意買這麼貴的大蒜?萵筍就更沒戲,新鮮蔬菜不適合長途運輸,而我們周邊一百公里內,都沒有大城市”。

如果說綠洲給了沙漠希望,那麼百年枸杞樹的那一點點紅,就給了諾木洪希望。2001年,幾個外省人開始在這裡承包土地種植並收購枸杞,諾木洪坐落的都蘭縣以及諾木洪農場,開始鼓勵引導當地農戶種植枸杞。但是因為當地農戶沒有定價權,不敢大面積投入,“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外地收購商發財。”

但是這十年裡,諾木洪第一次有了以枸杞為核心的產業。那時候,陳明並沒有看好自己家鄉枸杞,他把房子租給了外省來的勞力,一年1000塊錢。那時哪能想到,後來的工人,一天就能賺1000塊。

互聯網捧紅諾木洪枸杞

當地人後來知道了一個字:網,也開始慢慢學著“上網”。這一上不要緊,打開了新世界。

2014年,村民馬進昌發現,來收枸杞的商販增多了,而且給的價格明顯高很多,一斤枸杞收購價最高時可以達到60元,比最初高了兩到三倍。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青海諾木洪的枸杞,由於光照時間長、溫差大,或許也加上當地土壤因素,這裡的枸杞比其他地方的枸杞成色更好,顆粒大、甜度高、營養更豐富,特別是這裡的黑枸杞,開始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捧。

直到2014年,這裡的枸杞品質與地理特色被互聯網廣泛傳播出去,諾木洪的枸杞開始火了。“網上很多販賣諾木洪枸杞的店鋪,生意都不錯”。記者瞭解到,吸引消費者的原因是店鋪上的沙漠、戈壁和雪山場景。曾令人絕望的雪山、戈壁、沙漠成了諾木洪枸杞品牌溢價的優勢,通過多個互聯網平臺被快速傳播。

西北的“監獄城”變為枸杞之鄉

直到2014年,更多的互聯網信息傳了進來,諾木洪的枸杞開始火了。受訪者供圖

當時,陳明在西寧的朋友也突然跟他說,“你家那的枸杞網上賣得很火啊,啥時候回諾木洪別忘了給我帶一些。”陳明在網上搜索,發現老家枸杞真的是火了,黑枸杞可以賣到800元到2000元一斤。

也就是那一年,1000元租他家房的人搬走了,在不遠處蓋的房子比他家的都高。

2015年,馬進昌種植的枸杞擴大到50畝,一年收入30萬,蓋起了兩層小樓。

諾木洪農場一位負責人說,最近幾年,每年這幾個月湧入諾木洪的外地人有6萬人,包括商人、種植戶、採摘工等等。幾年前還靠吃土豆過活的農民們,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諾木洪人的新活法

2014年到2016年間,裂變式發展,諾木洪農場負責人之一張學說,枸杞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5萬畝。陳明說,也就僅僅是那幾年時間,諾木洪村家家蓋了新房子,家家買了車,一半以上的人家在西寧買了房子。用現在的話講,有地緣優勢,又踩上了風口。最重要的是,更多人來了。

來承包土地種植枸杞的、採摘的、收購的外地人也迅速增多。馬成福是青海民和縣人,在老家,他需要看天吃飯,種玉米和土豆一年只賺幾百元,家徒四壁,住的地方不如羊圈,知道諾木洪需要大量勞力,就來找機會。現在,他在此紮根,承包了40畝土地,年收入15萬元,蓋起了兩層小樓。馬成福原來村子的人來了一半,都有了穩定的生活。

西北的“監獄城”變為枸杞之鄉

通過互聯網,諾木洪快速擴大成50萬畝的種植面積。受訪者供圖

來自河南的丁穎,最初只是作為收購商,每年9月份到10月份來收購枸杞,收完就回河南了,現在,看到諾木洪的發展機會,全家在此紮根。“種了200畝枸杞,開了淘寶店”。

也正是為了“雙11”一天,每年9月到10月枸杞收穫季節,諾木洪最為熱鬧,張學告訴記者,每年諾木洪枸杞的採摘費用,可以達到3億元,每個採摘工人每天可收入800元到1000元。種植採摘需要農戶,枸杞收購需要商戶,銷售需要懂知識的年輕人,這些人的到來,讓諾木洪的各行各業和東部沿海的小城一樣繁榮。

在這個曾經渺無人煙的綠洲,現在可以吃到川菜、粵菜、湘菜等各地美食,可以買到車釐子、火龍果等南方水果,在這裡,不用帶現金,都用支付寶支付。相比城市裡的喧囂,這座小城繁榮了起來,卻在四周戈壁的襯托下依然顯得安寧。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