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直擊90年代深圳:南下打工潮首選城市,圖5髮廊妹年輕漂亮


【街頭拿著“大哥大”的人們】大哥大,手提電話的俗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工程師在1973年發明。90年代的北上廣街頭,拿著“大哥大”是一件非常霸氣的行為,是身份的象徵,因為它價格昂貴。

【工廠女工在吃飯】深圳作為我們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創造了無數個奇蹟。1980年8月26日,國家正式設立深圳經濟特區,這天被譽為“深圳生日”。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最初的深圳經濟特區並不是整個深圳,而是深圳市南部,東起大鵬灣,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脈,南鄰香港,以深圳河為界。東西長49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的範圍。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對於當時中國人來說,火車才是出行的首選。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境內第一個實現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國際空港,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採用過境運輸方式的國際機場,於1991年10月正式通航。


【深圳火車站】與如今動輒高鐵、動車不同,當時火車以綠皮火車為主。綠皮車的車票相對漂亮,但是速度也比較慢,而且沒有空調。對於南下廣州、深圳打工者來說,能買到這種火車票也非常不容易。當時沒有網上購買的概念,只是一個個火車皮代售點,每逢重大節假日,這些代售點都會排著長長的隊伍。

【年輕漂亮的髮廊妹們】深圳作為當時率先發展的城市,擔負著重要使命,這裡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紐帶和橋樑,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外貿出口、海洋運輸、創意文化等多方面佔有重要地位。不僅如此,深圳還在我國的科技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

【街頭打扮時尚的女子】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在吸引大量外資湧入的同時,西方文化也逐漸影響這裡的人們。尤其在出口導向型的企業,這裡的員工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更為嚴重。穿著喇叭褲、燙著頭髮、穿著高跟鞋,成為當時深圳年輕女子最常見的打扮。


【看股票的人們】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業。時任中國證監會在致深交所原副總經理禹國剛後來回憶時說:“鐘聲一響,那一刻 我紅了眼眶。當時沒有鞭炮鑼鼓的歡騰,沒有人潮湧動的喧鬧,但它註定是一個里程碑。”

【公園裡跳舞的深圳市民】前面提到,深圳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這裡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經過10多年的發展,到90年代深圳已經成為全國城市中的佼佼者,這裡民眾生活水平較高。有網友調侃,照片中的這些人如今都是老人了,但是他們都千萬富翁了。然而,外來打工者發財者卻寥寥無幾。

【女子在美容院裡進行皮膚保養】這一張照片也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當時深圳市民的收入增長了。在經濟改善的同時,人們已經追求個人享受,最初的廣場舞出現了、美容院也出現了。

【騎自行車的上班族】“1979 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從此,這裡開始天翻地覆的變化。事實證明,設立經濟特區是一項偉大的決策,又非常正確。如今的深圳早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為出名的城市,也是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