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金豆角”鋪就脫貧致富路

“金豆角”鋪就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武山縣立足當地蔬菜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週期短、見效快的豆角富民產業,在經費投入、推廣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強化工作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助推整縣脫貧和增加群眾收入起到積極作用,成為群眾廣泛認可的致富產業,被親切地稱為“金豆角”。

武山“金豆角”铺就脱贫致富路

A 豆角產業遍佈武山

晚秋褪去,初冬悄然而至,記者再次走進武山縣洛門鎮鄧灣村豆角種植基地,看見幾個月前漫山遍野翠色盈盈,風光如畫的豆角海洋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壟壟平整的土地。鄧灣村村民鄧新應望著眼前的土地,感慨道:“今年的辛苦沒有白費。”

鄧新應曾是鄧灣村的貧困戶,前幾年在村幹部的帶動支持下,他種起了豆角,由於勤奮踏實,每年都能靠著種植豆角獲得穩定的收入,因此也成了村裡第一批依靠豆角脫貧致富的貧困戶。“今年我種了5畝豆角,一畝大概收益8000元左右,掙了3萬多元。”鄧新應笑盈盈地對記者說。

豆角作為鄧灣村的支柱產業,自2010年起就開始大面積種植,幾年間,豆角產業為帶動鄧灣村乃至周邊村子的村民脫貧致富立下了巨大功勞,眼前這片基地正是鄧灣村與周邊村子共同建立的。同時為了大力發展支柱產業,結合農村三變改革,鄧灣村與周邊的西坪村、林坪村共同成立了西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記者在該合作社辦公室的牆上看到一塊金色的牌匾,上面寫著“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帶動之星”,這是今年八月份武山縣委、縣政府授予西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榮譽。

“去年7月,洛門鎮西坪、林坪、鄧灣三個行政村村兩委組建成立了西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以來,採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企業’的運營模式,通過土地規模化經營、豆角良種推廣、技術服務指導、農資配套銷售、農業機械化服務等多種經營方式,使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產業的能力不斷加強。”該合作社理事長王喜明介紹說,如今合作社有蔬菜交易區、冷藏儲存區、農機服務區、農資銷售區、辦公區五個功能區,佔地7.1畝,擁有固定資產投資360萬元,吸納入股分紅貧困戶40戶,有大型農機具6臺(套)。同時,合作社還引導西梁三個行政村每年種植豆角1200餘畝,年產360萬斤,實現經營收入700餘萬元。

“去年,40戶入股社員每戶入股1萬元,戶均分紅800元,並輻射帶動周邊700餘戶群眾發展豆角種植,在合作社帶動下,西坪、林坪、鄧灣三個村已如期實現整村脫貧。”王喜明說。

武山豆角產業始於鄧灣村等地的星星之火,幾年間便燃遍了武山大地。武山縣緊緊抓住扶貧政策機遇,在認真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從2015年起在全縣適宜種植豆角的貧困山區,大力發展豆角種植產業,豆角種植從城關鎮、洛門鎮等低海拔地區迅速向灘歌、龍臺、馬力、楊河、溫泉、樺林等二陰高海拔地區發展,架豆推廣過程中,村幹部帶頭創辦了專業合作社,通過金融扶貧、產業扶貧資金支持,在全縣建立了集種植、銷售、加工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完成豆角種植5萬多畝。目前全縣豆角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其中正茬豆角3萬畝,複種豆角2.2萬畝,產量達到10.1萬噸,產值達到2.6億元,種植豆角的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豆角種植成為助推群眾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徑。豆角種植以其投資小,易管理,見效快、覆蓋廣等特點,深受群眾歡迎,成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脫貧產業。

如今從西部淺山區到北部乾旱山區,從南部淺山區到南部高寒陰溼山區,4個貧困片帶壓糧擴經,規模化發展豆角產業,按照不同海撥地域條件,在全縣15個鄉鎮普遍發展豆角,實現了豆角錯茬種植、均衡上市。

武山“金豆角”铺就脱贫致富路

B 產業鏈條不斷拉長

11月6日,記者來到武山縣洛門青露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廠區內呈現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尤其是脫水蔬菜加工生產線上,二十幾位工人正在脫水蔬菜自動化生產線旁有條不紊的忙碌著,有的在上料,有的在加水,有的在分揀,有的在打包,有的在搬運物料,好不熱鬧。

正在分揀脫水豆角的女工楊代花在該公司工作快半年了,她告訴記者,看著成箱成箱的“武山豆角”經自己之手被打包,運送到全國各地,自己別提有多高興。楊代花是武山縣溫泉鎮小南村的貧困戶,她從未想過有天會在家門口實現自己的價值。“公司不僅變著花樣的把我們武山的豆角銷售到大城市,還讓我們村的20幾個跟我一樣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這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楊代花開心地說,在這裡幹活不僅管飯,工作也比較輕鬆,女工一天下來能掙80到100元,男工能掙120元。“而且我們就住在旁邊,家裡有啥事情也可以兼顧上,比出去在外面打工強多了。”楊代花旁邊的另一位工友補充說道。

“我們洛門青露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果品種植及銷售、農業技術開發、推廣及技術諮詢、蔬菜果品加工、運輸、貯藏、包裝及銷售、電子商務、進出口貿易、農副產品的冷藏、互聯網的銷售、貨物倉儲服務為一體的科技型龍頭企業,目前有預冷貯藏保鮮庫15間,庫容量達3000噸。”該公司總經理孫愛軍向記者介紹說,近年來,洛門青露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經營理念,應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積極開展蔬菜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並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了國外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已經成為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市縣級扶貧龍頭企業,而且還是市消費者協會誠信單位。

孫愛軍告訴記者,在武山豆角的銷售及加工方面,該公司也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豆角是我們武山縣種植區域最廣、面積最大的高原夏菜,也是群眾增收最快的富民產業。為穩菜價、促收入、助脫貧,我們公司與貧困戶簽訂了每公斤1.6元的豆角銷售兜底協議,同時為了讓全縣的5萬畝架豆王銷往外地,我們設立蔬菜收購點,全面啟動預冷貯藏保鮮庫,將豆角遠銷北京、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內蒙古等地。收購旺季,我們平均每天往鄭州銷售150噸豆角。”孫愛軍說。

除了像武山縣洛門青露果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樣的果蔬開發公司,武山縣還建成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和鄉鎮農貿市場,啟動新建了一批產地微型市場,發展壯大了一批蔬菜專業合作社和運銷經紀人,大力推行農超對接、電子商務、定點直銷等銷售模式,第一時間把武山豆角推向全國市場。

為了解決旺季出現豆角滯銷的問題,武山縣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建設了洛門5萬噸冷鏈物流、金鑫萬噸冷鏈物流等項目,調節市場供銷,降低豆角產業風險。扶持金隴公司、森源果蔬等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豆角精深加工業,建立了“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貯存、加工、包裝、運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

“縣上還制定了豆角產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廣泛推廣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加大產地環境保護和產品安全檢測,在全省率先建成‘武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健全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武山豆角成功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8年起縣上積極舉辦各類宣傳推介活動,武山豆角曾先後到瀋陽市于洪區盛髮菜果批發市場、新隆嘉超市等地,通過座談交流、播放專題片、發放宣傳彩頁等方式,對武山豆角進行了宣傳推介,將武山豆角遠銷北京、哈爾濱、瀋陽、鄭州、新疆等20多個省市,進一步樹立了‘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優質品牌形象,提升了武山豆角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有力助推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武山縣蔬菜研究所所長裴曉剛告訴記者。

武山“金豆角”铺就脱贫致富路

C 扶持政策保駕護航

鄧灣村是武山縣最早發展豆角產業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縣豆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鄧灣村黨支部書記鄧紅應看來,村裡豆角產業能發展壯大,除了豆角經濟效益顯著外,還有就是武山縣加大了對豆角產業的扶持力度。“當時給很多村民免費提供農資,教授種植技術,村幹部進村入戶宣傳動員,一些村民就加入了種植豆角行列。”鄧紅應說,現在武山縣對貧困戶種植豆角一畝補貼500元,鄉鎮還有補貼的農資。

和鄧紅應一樣,近幾年,武山縣農業部門和鄉村幹部逐村逐戶宣傳動員,通過對比算賬、觀摩學習等方式,引導群眾提前預留地塊,掌握種植技術,在西部淺山區、北部乾旱山區、南部淺山區、南部高寒陰溼山區等4個貧困片帶大力發展豆角產業。在豆角種植中,按照不同海撥地域條件,指導群眾錯開播種時間,實現了正茬和複種豆角錯季種植、均衡上市,保證了豆角銷售價格的持續穩定。縣農業農村局作為主管單位,選派架豆種植專業技術人員為全縣提供了技術保障,駐村幫扶幹部積極發揮幫扶作用,統籌政策宣講、技術指導、聯繫銷售等各項措施,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縣、鄉、村各級幹部隊伍,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形成“培育主導產業”、“爭取早日脫貧”的濃厚氛圍,發揮了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裴曉剛介紹說,武山縣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富民產業培育工作。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產業優先原則,因地制宜,全面推進了豆角、中藥材、特色養殖、光伏扶貧等主導產業發展。特別立足獨特氣候優勢以及豆角產業門檻低、投資小、見效快、市場穩定、規模靈活等特點,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菜鄉”,將豆角產業作為重點富民產業進行培育,全面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平均每年落實豆角產業扶貧專項資金1000萬元左右,為農戶免費供應支架、有機肥、種子等農資,切實提高貧困農戶發展豆角等富民增收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提及豆角產業今後的發展,裴曉剛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政策支撐作用,以環境活力增強內生動力,同時在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新品種新技術的示範推廣、營銷體系的建設、終端市場的銜接、品牌的打造包裝等方面下功夫,補齊產業發展短板,進一步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為鞏固整縣脫貧成效、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武山“金豆角”铺就脱贫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