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我不知道是人年紀大了思維會固化、還是這個時代真的在變壞?

對於時下許多人和事,我是接受無能的。

譬如那些流量巨大、無處不在的當紅明星,我有時甚至分不清楚誰是誰。無論男女,他們有一樣流行的面容、一樣垮塌的穿著、一樣來勢洶洶的眼神,又一樣憑空而起的虛無。

尤其是,粉絲對於他們的讚美,到了令人費解的地步:盛世美顏、逆天神顏、無雙仙顏——說真的,人人都喜歡美麗的事物,可是,即使濾鏡加了十八層,我也並不覺得他們美到邪門。是,都是按黃金比例安排的五官,都是粉粉嫩嫩吹彈可破,但絕不是隻憑長相就可以睥睨天下的程度。

看流量明星們一副當仁不讓的自信,如同看所有為了討好年輕人而拍攝的廣告——頂著一張被寵壞、不耐煩的臉,毫無底氣地喊口號:我就是我。

想起早期亦舒小說總喜歡寫一些明星,樣子是好看,卻偏偏不具備明星相,“普通的美,一般的美,過得去的美,不如留給親友們欣賞,做小小王國裡的佳麗最開心,沒有必要犯此奇險。”

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仔細形容起來,應該是缺少一種氣質。

氣質是玄妙的,絕不能花錢買粉絲買流量就辦得到(市面上那麼多花錢堆起來的明星,有幾個真正成了?)。顏值可以靠吹,反正什麼人都可以上天入海吹自己盛世美顏,但絕對不敢有人聲稱自己氣質無雙——即使不開眼的企宣寫了這種句子,也得被老道的大經紀人使勁劃掉。因為氣質恰恰是一種不必靠說,只能直觀感受並欣賞的存在。那是一種既讓人舒服、又讓人不敢造次的感受與氛圍。

時下熱衷討論的鯰魚臉,寡淡平靜的莫蘭迪色,像被塞了一口鹽被噎出冷漠感的鹽系姿態……都是坊間予以“氣質”的具體解讀。看起來是,但又不真正是。

例如如今最時興談論的“高級臉”,愛用倪妮和杜鵑那種眼距分得較開的模樣舉例。可事實上並不完全在於此,而是這兩個女星甚少以武裝到每一分寸的造型出現,五官更見疏朗,妝容有度。

而坊間大多數網紅女孩則是大眼睛,假睫毛,小巧尖鼻子,有唇珠的嘴唇,漫畫般的下頜線,以及通身上下爆款時裝……確實完整,看久了就發現沒有特色,而且很容易讓人緊張,像是時時刻刻都等著登臺獻唱。


我們都渴望自己出眾,而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出眾的前提,首先是看起來舒服。

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分寸感

許多年前周冬雨剛剛被張藝謀發掘出演《山楂樹之戀》時還是個小少女,扎著倆麻花小辮,眉目寡淡,身板單薄。你可以說她是一張尚待描畫的雪白紙張,也可以說沒什麼底氣內容,一眼即可望穿。

細眉細眼厚嘴唇模樣,被做成塑料小鴨子表情包“周冬雨的凝視”。換成某些傻白甜人設的女明星,可能甫一出道就會在這個當口跌倒。不能說人民群眾刻薄,這麼多漂亮姑娘前赴後繼投入娛樂業,稍微弱一點的被直接拍死在沙灘上也是生存常態。

與其小眉小眼爭執,不如放開了下場同玩。別人發一個表情包,周冬雨乾脆接二連三用自己的真實面孔做幾個出來。面對批評調侃,勇於吸收對的,也可以不糾結於錯的。所謂分寸感,是對自我的鞭策約束,亦是對世情的看淡與開懷。

除了心態要穩,姿勢儀態的分寸拿捏也很重要。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周冬雨的穿衣審美是怎麼提高的?”,她本人竟親自作答: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覺得短髮更好看就把長髮剪了;

2,然後是收腹挺胸(雖然我沒什麼胸),背板挺直;

3,最後是整體造型參考,多試一些不同的風格。

如果仔細觀察周冬雨近幾年在公開場合的照片,就會發現她確實體態舒展了不少。肩端得平,下巴微微抬高,就連神情也自如許多,自然有股從容派頭油然而生,看得出經過一番下意識練習。而在這些之外,術業有專攻拿下金馬獎更是最強靠山,連她自己都說,免於被網友“懟”,歸根結底是因為得獎,演了適合自己的角色,遂萬事萬靈。

不自卑到患得患失,也不自大到莫名其妙的狂妄,掌握對己對人的分寸感,便是自重。而自重,是氣質的根本。

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質感

在打扮上具有質感的女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82年《號外》對彼時香港時尚聖殿JOYCE掌門人馬郭志清做專訪。封面上。她將短髮噴溼梳在腦後,穿黑色背心,只戴一對細細粒耳環,方下巴,一臉堅毅篤定。

這一身行頭於將近四十年後仍是出色的簡約楷模。

《號外》主編鄧小宇寫她時語氣充滿敬仰,“她的裙子是簡單的黑,外衣是簡單的白,沒有花巧,很實用,但不知怎地又很優雅時髦。我們在場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她的存在,但又不會覺得她盛氣凌人,那種境界一般人實難達到。”

所謂質感原來是這樣奇妙的一回事。就像寫一首詩或一篇文章,無論散淡或華麗,縱然心中有千萬個好句,也必須逼著自己節省來用,有深有淺,交互縱橫,寧可再三推敲一兩個字,或大刀闊斧砍掉那些心中無限得意的詞,也絕不能破壞簡練流暢的語序節奏。

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知感

當我們談論氣質時必然會談論知識,就像人們總喜歡引用這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讀得多,累積的知識也多,在認知上自然會比較豐富。但這並不代表愛讀書就一定會擁有氣質——最佳事例就是《傲慢與偏見》裡的小妹妹瑪麗,有事沒事總能背誦書中警句,鋼琴也可以信手彈奏幾曲。但她每次登場,推一推鼻樑上的眼鏡,在全場漠視中一本正經掉書袋“某某在書上說……”,其情其景都格外悽楚。

知識不是用來尋找存在感或發射威脅感的武器。

“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麼書,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關於氣質的知感在於能將豐富知識滲入生活,因為見識得多,對新鮮事物甚至反對聲音都樂於接納。有氣質的人不會隨意胡謅,更不會對自己不理解的一切都粗暴歸類為“裝逼”。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蘇軾這樣描寫他的朋友董傳,粗枝大葉衣衫樸素,但滿腹經綸,氣質上已經光彩照人,根本不在乎衣著打扮上的簡陋。可見氣質上的真風流,從來不是“我擁有多少”,而是“我不在乎我擁有多少”。

所謂土,就是有顏值而沒氣質

所以氣質並不在於是否遵循溫柔的莫蘭迪色或是長了一張眼距開闊的臉龐,而是當你在他人眼中定格那一瞬間,省略掉各種瑣碎之後,於己於人產生的無窮無盡畫外之意。

因此,你要懂得停頓,懂得留白,懂得根據自身特色予以取捨。在時間經歷的洗禮之後,如同深海浮流中的一簇珊瑚,靜心沉氣,紮根安定,見識自己的色彩,在波光中逐漸舒展。

這便是氣質,願你擁有它——無論你有沒有那稍縱即逝的顏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