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分分學生的命根,是學校里人盡皆知的道理,當然最近安徽合肥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們對分數和生命的聯繫有了更震撼的理解

安徽合肥9歲小學生小明(化名),靜靜地躺在合肥安醫二附院,距入院時間已經10天了,依然昏迷不醒,醫生說情況越來越不樂觀。

“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據報道,事情發生在10月12日下午,小明因為數學測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問了一路也沒回答,回到家裡,又讓做了一遍又做錯了,父親開始拿衣服責打小明,小明為了躲避,先是撞到牆上後又彈回,磕到床幫上……,送到醫院時昏迷不醒,至今已經10多天了還是昏迷,醫生說:“情況不容樂觀”,父親崩潰。據鄰居講,父子關係平時挺融洽的。

一次平時小小的單元測試,一次偶然的家庭輔導作業,一個不滿意的分數成績,就能造成家庭的悲劇,父母背後的教育觀念和方式,真的令人堪憂,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也成了家庭和諧幸福的“命根”。

“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其實這種事情,不只是發生在普通家庭,就連教師家庭也不能避免,前段時間,杭州5歲小學生有次成績考了98分,被當老師的媽媽秦女士訓斥:“我班上的孩子一般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作為重點小學的老師,秦女士感到自己很失敗,全班同學教得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十分的愚蠢,這讓她非常不解,而且耿耿於懷,後來得了嚴重抑鬱。

“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本來希望孩子更優秀的,一個不理想的分數卻連普通也沒有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痛心的新聞,江蘇10歲女童因成績差,家中服藥輕生,留下一段遺書:“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為我學習不好,我死不是因為爸媽,也不是因為老師,是因為我自己……”

“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爸爸媽媽打我罵我,但我知道都是為了我好。”

這段話,孩子的懂事讓我們心疼,也讓父母后悔不已。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首先要改變分數觀,天下只有讀書一條路的觀念。

作為父母要知道孩子生而不同,每個孩子的智力天賦,發育早晚都有不同,接受孩子的客觀,而不是盲目服從自己的主觀願望,這樣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都痛苦。學生對分數的重要性,客觀來講還是與父母直接給的壓力有關。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改變自己的認知,確實可以讓孩子做到“客觀的成長”。

當孩子做不到時,一味地逼,只能讓孩子厭學逃避,甚至離家出走輕生。接受孩子的平凡普通,做個凡人也許更幸福。

其次情緒管理和控制

在第1步的基礎上觀念調整到位,

輔導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是教育和家庭幸福的底線

面對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父母一定要有保底思維,接受孩子的普通,不再焦慮,在將要生氣的時候,注意覺察自己的行為,修煉自己的行為,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庭和諧打上一道防火牆。

“分、分,學生的命根”,安徽9歲男童,數學沒考好險些喪命

第三,改變我們的管教方式

棍棒下出孝子,改變我們打罵教育的方式,當孩子出錯成績不理想時,必要的壓力和懲戒可以理解,《正面管教》告訴我們,打罵教育容易讓孩子逆反、自卑、厭學甚至影響親子關係,當孩子犯錯,成績不理想是溫柔而堅定才是正確的方法。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別讓這句俗語來驗證我們的教育方式,本來想使孩子更優秀,卻連平凡也失去,實在是太可惜了,有時我們的錯誤,對我們的懲罰,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作為父母看淡分數才能守護我們家庭幸福的底線,孩子健康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