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城湖村,位於江西金溪縣陳坊積鄉西部,是中國傳統村落之一。因村莊地處雙陳河岸田畈似城墩的高地上,則名城湖。宋元之際,到處兵荒馬亂,盜匪四起,民無安生,因此柘岡吳氏舉族遷至城湖等地避亂定居繁衍。柘岡距離城湖約有十餘里,是王安石母親以及夫人家族世居之地,王安石在少年時代經常往來柘岡拜親訪友,留有《柘岡》等詩文。同治版《金溪縣誌》載:“柘岡,在十七都,縣西六十里,高二里,周迴五里,形勢廻伏幽偏可怡,每春月辛夷盛開,上有王安石讀書堂,外家吳氏居其下,安石有詩。” 因此,城湖又有王安石外祖後裔村之名。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綠巷幽幽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英鐘山水

在王安石《柘岡》詩中有“烏塘渺渺綠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攜。試問春風何處好?辛夷如雪柘岡西。”因此,如今的城湖依然遍植辛夷樹以示對故地柘岡的懷念。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銅錢紋飾石雕花窗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贛派民居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紅石牆裙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城湖村池塘風光

城湖村前有一大水塘,形如橢圓,岸邊垂柳依依,可惜的是岸邊也安裝了水泥欄杆破壞了池塘的原始風貌,村莊四周七座小丘圍繞,猶如“七星抱月”格局。由於村莊地勢北高南低,使房前屋後巷道旁溝渠中的水順勢而下匯入村前大塘。在塘之北有一東西走向石板路以及臨塘而立一排贛派民居,如“英鐘山水”民居,有的牆裙、牆角則是採用鮮豔的紅石,房與房之間形成五條南北走向巷道,形成了“一縱五橫”的街巷佈局,巷道設有門坊,將門坊全部關閉則成為獨立封閉的整體,在那個兵荒馬亂年代具有防禦入侵作用。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門坊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古井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贛派民居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瑞應吾廬

從中間巷道門坊入村,附近有一口圍著欄杆的老井,清洌可鑑。沿著筆直巷道往北而行,一路上兩側傳統民居都是坐北朝南“四水歸堂”天井式的佈局,有的在臨街一側牆上直接設入戶門,有的臨街先設券拱門形成一條通道,便於在房屋中軸線上設入戶門,如“瑞應吾廬”宅院,匾額為翰林院吳裕德書,紀年是嘉慶六年。另在其他贛派傳統民居上亦有如“大夫第”、“移來輞川”、“居仁由義”等匾額題字,其中“輞川”一詞是指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在輞川山谷隱居時營建一處名為輞川別業的山水園林,王維在《輞川集》中對輞川別業周邊自然山水風光有著詳細的描繪,之後歷代文人對“輞川”十分嚮往,不過可惜的是“輞川”早已湮沒。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幽長的深巷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門罩石雕構件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會章公祠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會章公祠

探訪王安石外公家族後裔村落江西金溪縣城湖村,號稱“移來輞川”

水泥欄杆破壞了池塘原生態的風貌

在城湖村前水塘西南方向有三棟相對獨立於村莊的贛派傳統建築,分別為宗族祠堂、會章公祠和高四公祠,其中會章公祠為紀念村中能人志士吳寬士而建。吳寬士,字會章,於清雍正年間在湖南衡陽開設“三讓堂書局”,並在長沙和本邑滸灣開設分店,梓行經史子集。因其所刻書紙墨精良,校審無訛,海內推為善本,是金溪人士從事雕版印刷的一個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