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每当谈起德国足球,年轻一代的球迷们话题数不胜数,球队的成绩、球星的数量、爆表的颜值乃至青春的回忆,这一切都可以成为谈资。对于如今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德意志来说,足球的重新崛起,是他们最好的国家名片之一。但是辉煌过后,我们不妨回头望去,看看那些冷战的斑驳岁月,曾经有一道墙横亘在了柏林的土地上,隔断了日耳曼民族的血脉,也让他们的足球支离破碎。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柏林墙倒塌已经整整30周年

现如今很少有人会提及东德足球的往事,毕竟那已经是多年以前的尘封记忆,随着两德统一,国家队在1990年代中前期续写辉煌,很多人都不回去试图触摸那些有些残忍的历史碎片。不过今年的11月9号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的纪念日,笔者还是想和大家聊聊东德足球的一些故事,能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德国足球,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团结。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德国四分五裂,各个地区自己组建了代表自己政治立场的“国家”足球队,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个时候除了大家熟悉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土地上还有一直比较奇特的足球队,叫萨尔布吕肯,他是二战后的法国占领区,由于法国方面的阻挠,他一直以独立的姿态参加比赛,跟东西德足球队都没有关系。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萨尔布吕肯的地理坐标

他们的“国家代表队”参加了1954年世界杯预选赛,同名的俱乐部还参加了1955-56赛季的第一届欧冠冠军杯赛,不过被AC米兰淘汰。到1956年政治上分歧解决了,这支队伍也就不复存在了。

说回东德足球的事情,他们在上世纪50年初组建了自己的国家足球队,后来也被国际足联官方接纳了,开始独立参加各项国家大赛。不过要说这东德足球队实力毕竟有限,40来年的时间里一次欧洲杯都没进去过,世界杯也只在1974年参加了一次,不过这仅有的一次参赛经历,让全世界为之一振。

1974年世界杯在联邦德国举办,直白来说就是在墙那边,而且东西德两队恰好分到了一个小组,在那个冷战硝烟弥漫的年代,这样的对决,政治意味浓厚,自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过这两个队都挺争气,早早锁定了进军第二阶段小组赛的名额,他们的直接对话,成了争夺小组第一的比赛。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东西德队长在世界杯上的世纪握手

然而当时实力远逊于联邦德国的东德足球队,居然以1比0取胜,这可能是东德国家队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胜利。要知道,联邦德国最终夺得了那届世界杯的冠军,队里面可是有贝肯鲍尔、盖德-穆勒等等这些大牌球星,有时候成绩别人记不清了,但是就这一场比赛,往往能被后辈们提起。

其实对于东德足球队来说,最辉煌的成绩还是在奥运会上,当然这有着客观的历史背景。在1984年之前,奥运会没有进入商业开化的年代,还在恪守着奥林匹克竞技的纯粹性,不允许职业球员参加比赛,所以西方那些足球豪强实力自然大大受损,依靠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的社会主义阵营,通过别的渠道给专业运动员发工资,从而让他们可以作为“业余选手”参家奥运会,能够占到很大的便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德足球队连续几届奥运会都发挥出色,曾经斩获金牌,也拿到过银牌,在为社会主义大家庭添砖加瓦这件事上,完全不逊于东方的老大哥。不过有一件事不能不提,那就是当年在苏联庇护下的这些国家,培养运动员的弊端很明显,经常组织他们集体服用兴奋剂,当年东欧曝光那些案例大家应该都有印象。所以关于东德取得的一些成就,我们还是要谨慎看待。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东德足球队在奥运会上发挥出色

简单说完了东德国家队,其实他们也是有自己的联赛了,不过由于资料有限,笔者也没查到什么实质性的史料。从两德统一前的东德联赛赛制来看,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五大联赛没有多少区别。联赛也是分为几个级别,第一级别14支球队,相当于东德-甲;然后是二级联赛和三级联赛,当然越往后,就不是全国性的统一联赛了。

在今天的足球发达国家都是这样,低级别联赛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往往要进行分区比赛,级别越低划分越细,毕竟全国飞来飞去成本太高,小本经营的球队根本无力支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东德的联赛体系跟如今的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也就不过多介绍了。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目前的红牛竞技场

最近几年大家开始关注原东德地区的足球,主要是莱比锡红牛这支土豪新军,成立7年就从底层升入了德甲联赛,而且这支新贵不太老实,企图打破德国足球原有的很多规章制度,自然引得了舆论的一片哗然。其实莱比锡算是东德足球的重要阵地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只有莱比锡一个原东德地区的城市入围举办地。

其实在两德统一之后,原先东德地区的球队,也有一些打过之后的德甲联赛,但是由于东西德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东德球队维持生存都非常不易,哪怕能够有幸一尝德甲的滋味,也是过把瘾就降级的水平,在莱比锡红牛蹿升之前的德甲联赛中,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东德球队的身影。在这,笔者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踢过德甲联赛的原东德球队。

科特布斯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邵佳一在科特布斯曾留下过经典瞬间

这支球队中国球迷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骄傲邵佳一曾经在这里效力了好几年,而且代表球队踢过德甲联赛。不过科特布斯成绩不够稳定,算是联赛中的升降机,世纪初年在德甲混过几年,2006年之后又混回来几年,不过在2008-09赛季结束后降级。如今的科特布斯每况愈下,目前已经从德丙联赛降级,混迹于业余的地区联赛,要想杀回德甲,暂时是看不到一点希望。

罗斯托克

这是在德甲混得最好的一支前东德球队,该队在两德统一之后,曾经踢过12个赛季的德甲联赛,还曾经拿到过联赛第6的好成绩,也是一度接近欧洲赛场的存在,相信看球有些年头的球迷,一定对罗斯托克的名字不陌生。不过他们目前的近况同样很惨,在德丙都一度垫底,目前也勉强混个中上游水平,想升级非常困难。

德累斯顿迪纳摩

这支球队是著名球星萨默尔的母队,曾经在1990年代连续5个赛季征战德甲,目前他们的势头还不错,在2016年回到了德乙联赛并且一直能够保级,能否复制此前达姆斯塔特等球队的奇迹,我们一起期待吧!

莱比锡火车头

该队在1993-94赛季参加过德甲联赛,目前混迹于德国地区联赛,与莱比锡红牛没有任何关系。

从以上的介绍大家也能看出来,东德足球整体力量还是势单力薄,经济基础薄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短期内也无力改变。但是莱比锡红牛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东西部足球的格局,红牛企业在体育领域可谓如雷贯耳,F1的红牛车队,足球俱乐部也有很多,美国的纽约红牛,亨利退役前一直在那效力;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红牛,就是他们联赛的班霸,广州恒大的前欧联杯金靴阿兰,以及利物浦的当红炸子鸡马内都曾经效力该队。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莱比锡红牛志在冲击德甲冠军

莱比锡红牛来势汹汹,他们7年升4级,目前已经成为了德甲联赛的强队,在欧冠赛场也常有建树。但是这支土豪球队可不老实,种种举措都在挑战德甲的一些制度。首先是球队名字,德国这边球队冠名不能加企业标识,于是他们就叫莱比锡RB,意思是什么草地球类运动,其实RB谁看了都联想到Red Bull。另外就是“50+1”牵扯到的51%表决权问题,德甲其实保留了会员制体系,球队大事还是要会员来决定。

但是莱比锡的会员门槛设得极高,会费基本属于天价,最后球队的会员都是自己的工作人员,这是在公然挑战“50+1”的绝对权威,除了狼堡和勒沃库森这场一家企业控股超过20年的所谓“厂队”,其他人没有资格这么做。狼堡和药厂这些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而莱比锡这种靠钱砸出来的做法,自然无法让人信服。

此前媒体采访鲁梅尼格的时候,他就表示未来可能要“起诉”莱比锡红牛,不过如果他们的成绩无法撼动拜仁的地位,估计拜仁高层也不会过多干涉,损人必须要利己,不然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三十年后的伤痕:柏林墙的另一面,足球依然让人“蒙羞”

无形的铁幕还在困扰原东德地区足球的发展

总体来看,尽管两德统一已经30年了,但是受制于曾经的经济基础,原东德地区的足球水平依然与西边的同胞差距很大,在2014年世界杯的夺冠阵容当中,只有托尼-克罗斯一人出身于这一地区,我们从中就能窥见东西两边的巨大差距。

人为的一道墙,隔不断割肉相连的血脉,却在无形之中,摧毁了一个民族的根基;地域间的不平衡,涉及方方面面,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仿佛是历史伤痕的一面镜子,透亮发光而摄人心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