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駱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2004年,一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然後一個叫刀郎的名字紅遍了大江南北。當人們沉迷於歌手迷人的嗓音,和極具異域風情的歌曲時,刀郎這兩個字,僅作為歌手的名字慢慢流傳開來,但實際上刀郎這兩個字,在新疆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天駱駝就來聊聊新疆的刀郎。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刀郎一詞在古代,最早是一類人的代稱。當時西域地區被蒙古人所統治,既得利益的蒙古權貴,開始奴役底層平民,這些平民中既有蒙古族本身,也有外族人等。統治階級窮奢極欲,魚肉百姓。不堪重負的百姓紛紛逃離蒙古貴族的領地,他們藏身於綠洲各處。其中聚集百姓最多的地方是葉爾羌河下游,這裡遍地黃沙便於隱藏行跡,在沙漠深處的胡楊林,則是這些百姓的庇護所。因為他們聚集在一處,被維語稱為Dolan(聚集的意思)人。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不過也有專家考證,刀郎人可能是烏古斯人後裔,由當時的統治者,從七河流域(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支流)徵調而來。當初的目地,是為了鞏固地方統治,從本土調人員兵卒過來駐防,久而久之,這些人和當地部族融合,並長期定居下來,為《唐書》所記載的“多覽葛“(或多臘葛)部,後期因為音譯,慢慢叫成了刀郎部,刀郎人。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依據,但並無確切定論,現在通常把刀郎人,歸為維吾爾族的一支。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在歷史的進程中,Dolan的漢譯並不固定,在東晉時被譯做“多蘭”,後來還曾有“多覽”“多浪”、“刀郎”等多種翻譯。直到2004年之前,除刀郎用得較多外,在新疆的麥蓋提縣和阿瓦提縣Dolan一直被譯為“多浪”。2004年歌手刀郎走紅,各地為了更好宣傳本地刀郎文化,就通過行政發文,統一把Dolan譯為刀郎。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刀郎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很有特色的刀郎文化,其中包括刀郎木卡姆 ,木卡姆是一種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套曲形式,比較出名的有五套,分別是喀什木卡姆(也稱十二木卡姆,影響範圍最大、在新疆最常見)、哈密木卡姆(有19套木卡姆,套數最多)、伊犁木卡姆(源自喀什,又自成一派)、吐魯番木卡姆(存世僅11套)、刀郎木卡姆(風格鮮明)。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除了木卡姆,刀郎麥西來甫也是極具特色。麥西來甫是一種維吾爾族的民間茶話會,集聚餐、聚會、歌舞為一體。其中以麥蓋提縣的刀郎麥西來甫,最負盛名,它既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時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郎麥西來甫中,還衍生出極具刀郎特色的刀郎舞,該舞蹈主要反映刀郎先民在狩獵時的情景,既有獵人的矯健,也有動物的靈性,極具觀賞性。

神秘的新疆刀郎,到底是什麼

除上述之外,刀郎文化還有很多衍生物,其中地方特色濃郁,富含鄉土氣息的刀郎民間(農民)畫,也是其中翹楚,它以刀郎人所見所聞的日常為基礎,在作畫時又不拘泥於寫實,通過極具誇張的繪畫形式,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還有刀郎建築、刀郎歌曲等也都別有一番特色,有機會去新疆的朋友可以一睹為快。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麥蓋提縣(喀什地區),這裡是曾獲得“中國刀郎麥西熱甫之鄉”、“中國刀郎木卡姆之鄉”、“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等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