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蘭:分散式風電場開發設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19年11月7日,第四屆中國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研討會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董德蘭在會上主旨演講,以下為全文。北極星電力APP對會議全程直播,如需我們直播您的會議,請聯繫:13693626116

董德蘭:很榮幸今天下午由我來介紹一下分散式的設計開發,我想說一下我的身份,我是西北勘測研究院,我主要搞風電設計,同時我也是風電標委會的,我有幸參與過分散式風電從頭到尾的標準的規定,國家發改委的規定當時也參與了。

董德兰:分散式风电场开发设计

另外我也是一個業主,我們設計院投資了集中風電分散式風電還有光伏光熱,所以這個分散式風電的酸甜苦辣,我們也是經歷過的,上次我就正式開始講一下分散式風電的開發設計。

我講的大概分幾個方面,當時給我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分散式風電說簡單也簡單,都開了四次會了,但是說複雜,分散式的風電確實也比較複雜,因為接入的情況各方面的都是比較複雜,不同的。

我講的四個方面:

一、開發建設條件。

二、開發設計模式。

三、開發設計管理。

四、政策要求和發展。

我們想幹一件事情都有頂層設計、高端策劃、最後落地,從昨天的閉門會到今天上午專家的講演都是高端策劃,下午講一點落地的東西,首先就是這個分散式風電的開發有什麼不同?

第一,尋找分散式的資源不像咱們大規模的風電開發找資源最好的地方配備電網,這個按照接入電網的系統來找資源,所以分散式的風廠一般資源都不是很好,而且他也不可能離電網太遠,因為直接接到配電網裡面,德國大部分都接到配電網裡面,可以接入直接消納更簡單更方便。

第二,確定開發規模。其實跟尋找資源風電場的升壓站是有聯繫的,最開始的咱們國家出臺的規定是分散式一般控制在兩萬左右,35千伏的電壓接入,後來擴大到5萬千瓦,110接入,實際上為分散式風電的範圍擴大了,政策造福的層面更廣了。其實昨天在閉門會上也有人說,擴大到5萬和110太複雜了不太好掌握了,這個下來再討論。

第三,分散式開發的原則。主要是統籌規劃、分佈實施、本地平衡、就地消納、分散式的風電接入大概就是這幾個原則。

第四、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機遇,在我們國家風電的“十三五”風電規劃裡面,這個規劃是我參與了,還得了國家能源局的一個軟科學二等獎,這個裡面對分散式原則這麼說的,一堅持集中與分散利用並舉的原則,其實就是集中和分散給了很高的地位,優化風電建設佈局大力推動風電就近利用,就是“十三五”規劃的原話。

在“十三五”規劃裡也可以看出來,從整個規劃來看,三北的大基地和中東部的風電各佔一半,所以這個中東部一半里面涵蓋著咱們分佈式還有大量的分佈式開發條件,我就大概介紹這麼多。

開發設計模式,設計院主要以華能定邊的狼爾溝具體講一下,雖然我也是在朋友圈裡曬過很多漂亮的風機,但是我今天還是講華能定邊的狼爾溝的項目,這個項目實際上應該說是開創了咱們國家分散式風電的先河,是最早的。昨天介紹的最晚的一個風機現在已經運行了4年了,這個狼爾溝的風場說起來跟他還挺有緣的。其實在十年前,我就去過這個狼爾溝,去過定邊,當時為了給風電特許全找一個項目,當時去了我其實有一個同學在那兒,他就把我帶到狼爾溝那裡,我說這個地方太小了,我至少要10平方公里,才能完全國家的特許權。

後來十年以後,這個地方開發成分散式了,這個地方在2012年的8月12日,國家能源局組織了專家進行了現場座談,這個當時我也陪著國家發改委的領導到了現場,當時我記得各個省發改委能源局也參加了,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貴州的處長,這個風場在咱們國家的分散式風電有示範意義。

第二個就是以狼爾溝為中心,他這是一個分散式的風電群,分別接入了五個不超過3兆瓦基本大小的等同風電場,昨天小趙總介紹說有六個,我可能沒有統計權,他說大概有六萬,我統計大概5萬多,他這個是以不同方式接入35千伏的當地消納,不設升壓站了也不設監控中心。

當時我們一個原則就是配電網消納能力來確定分散式風電的建設規模,風電場的容量小於變電站總容量的30%,就是一般配得直接能消納就是完全按照國家第一次發的分佈式風電的要求來做的。

下面就是這個風電還有多點接入好幾種方式,各種方式都經過嘗試了,以配電網線路上消納的要求接入當地的大電網末端,而且效果比較好,因為當地的人說,在我們沒有接入之前,到夏天有時候他們用電緊張的時候,他們機器經常停電,接進去了以後對當地有改善,風電場的接入方式比較靈活,一臺兩臺三臺,並聯接入都有,昨天小趙總說邀請大家去參觀。

最後就是說風機的設計是採用的一機一點,在不設單獨的升壓站,不往上級電網供電,直接用當地的中心。就用狼爾溝的情況,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國家發改委的領導去到狼爾溝開示範會的時候,這個是我當時拍的一個照片,這個風場是以狼爾溝為中心,這個地方建了一個簡單的控制中心,其他各個風電場都沒有建控制中心。

華能定邊分佈式風電的組成,狼爾溝一期二期是9兆瓦,紅柳溝10.5兆瓦,白灣子10兆瓦,郝灘10兆瓦,周臺子10兆瓦,整個分佈式的接到一起統一管理,我想這個經驗是不是在以後可以值得咱們借鑑和推廣的。

開發設計管理我想主要的點:

第一,風電廠的調度方式,既然是一個群離得特別遠,至少都是幾十公里。但是風電廠側採用微波無線方式到定邊聯通總站,再通過聯通分網到玉林便利地調。這是是調度方式。

第二,分散式風電廠電壓控制策略,控制目標是穩定出口電壓方式,所以剛才我說的到夏天沒有電了,就是接入了這個以後,控制方式。穩定的功率因素控制方式,這個整個群有這麼一個控制方式。

第三,多點分散式接入集中調度管理。在一定的範圍內,我們整個狼爾溝的分散式群,統一建了一個監控中心,就是剛才照片裡看到的,負責多個分散式風電廠的運行管理,維護是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我看今天早上在最後論壇裡面也有提,將來運行管理怎麼管。

第四,風電廠的控制策略的調整,因為我們屬於電壓末端,所以風機啟動的是逐排逐排啟動,必然影響太大進行衝擊。

第五,微網技術的應用,整個風電廠的系統,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微網的系統,通過改變風電廠內的電器運行方式來調節微電網的系統參數,這個項目華能跟西安理工大學他們做了一個高滲透電網分散式風廠技術研究與應用高滲透性,今天早上咱們電規院的領導也說了,10%、20%、30%,當時有這麼一個課題,當時也設置了很多的條件,我參加了這個課題的鑑定。

這個課題在可再生能源協會獲得了技術創新獎,咱們國家整個以華能狼爾溝分散式風廠的群做了很多的研究和設計和管理。

這張是郝灘分散式風電廠總體佈置圖,這個五臺風機是由東向西的,他這個整個的附的圖。這個智能式箱式開關站,一共五個到六個風廠,只有狼爾溝設了一箇中心,剩下其他的都是無人的。一個像箱式開關站,這個是3×3×6米,我昨天聽遠景的介紹,說他們把一些控制系統放到塔筒裡面,我不知道是不是能把這一套放到塔筒裡面,這樣外面連這個都沒有了,這個可能整個集成到風機裡面,這個考慮電網的要求,其他的一些都集成到這裡面,這個當時是狼爾溝的情況。

最後我說一下分散式風電開發規範要求及發展。

一、國家的政策和規範。我們知道風電的規範體系構架始終參與,我們在風電的規範制定的時候,分陸上和海上,分佈式基本上沒有含在裡面,尤其是規劃的規範,我特別記得當時是省級意義的大型的規劃來參照風電廠開發的規劃的規範。

因為我們編的時候用的是健標,不允許出現其他風電廠參照執行,所以現在編的分散式風廠的規劃實際上根據就沒有規劃。昨天咱江陰共識有第四條,規範從體系,特殊標準認定、設備併網環境性的要求,我覺得這個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很迫切的,我最近遇到一個問題,除了剛才說的幾個體系不涵蓋分佈式以外,我最近還正在編一個國家的強制性標準。

國家這個標準是什麼呢?不分節也不分專業,所有風電的強標出一本規劃,很多人說,你乾脆把安全距離有一些東西乾脆列到強標裡面,後來我說這不能列到裡面,將來分散式怎麼解決,所以我們整個安全距離距高壓線和高速公路的距離都是按照相應的規範執行,只有在微觀選址裡面,把整個距離有描述,但是用的也是可以的。

分散式的規範,還有一個安全性。安全性我想如果今天早上他們專家也討論了很多,如果是要給提高一個等級的話,這個是不是投資和造價也會上去,還得迫於眉睫急於討論,遠景和中車也在研究,就是風機的出口電壓,從690提高到999,就是把電壓提高了,這種也是為了適應分散式,這個我記得風機的出口電壓十年來一直是690,只有維斯塔斯把變壓機放到機頭上面,出口是35千伏,所以把這個分散式的風機的規範昨天在會上委員長也說了,現在正在編,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出來,對咱們分散式的風機可能會提一些要求。

電網公司就是對分散式風電的接入有幾項要求,這幾個也列上了,我最得罪重要的就是兩條,一個就是對分散式風電的功率因素有提高,我們通常0.95,他這個是0.9。低電壓穿越是0.85和0.9,分散式的風機接入電網的環境比大電網差,所以這個要求提高了,通常在設計裡面,可能有時候會被忽略,就是這兩個電網的要求。

另外就是分散式開發的意義和推動我們的發展,這個我就不詳細說了,我就大概一筆帶過,狼爾溝確實做了25個支持性文件,專題報告做了8個,平常8分錢現在到兩毛錢核准還是比較複雜。

在早上我記得高虎的介紹裡面,有12條還是13條國家的政策,有好幾個畫圈的,畫圈的就是國家開口了,但是真正到執行的層面也就早上說的縣級有些事徵地很難解決。

我就跟大家分享一點經驗,但願能幫助到大家,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

(以上為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