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3D地圖看“地中海生命線”直布羅陀海峽,真是一處咽喉要塞


2018年8月6日,國際空間站在葡萄牙海岸附近飛行,當時一名56號探險隊成員拍攝了其南部海岸和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區域。直布羅陀海峽將歐洲大陸上的西班牙與摩洛哥分開。北大西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相連通往地中海。這個海峽,是歐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咽喉。

這張自然色的衛星圖像顯示了地球第二大洲和歐洲半島的交匯地地帶,通過NASA Terra衛星上的多角度成像光譜輻射儀上的垂直觀察相機拍攝的眾多圖像的拼接圖。比利牛斯山脈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自然邊界,半島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組成,從圖像可以看出:半島的景觀千差萬別,有些是裸露的黃色,有些是蔥蘢的綠色。

NASA紅外相機拍攝的直布羅陀海峽影像。直布羅陀雖然位於西班牙家門口,但它很長時間裡是英國殖民地,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的一塊狹窄土地上,它被狹窄的沙質地峽中所含的中性區與西班牙大陸隔開。岩石石灰岩和頁岩山脊從海中突然升起,最高海拔為426米。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地形,直布羅陀很早就被日不落帝國英國搶佔為堡壘。


此透視圖顯示了直布羅陀海峽,該海峽是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入口。歐洲在左邊。非洲在右邊。左後方的半島是由英國管理的直布羅陀巖。 直布羅陀海峽是將地中海與世界海洋分隔開的唯一地形障礙。大海長約3700公里,覆蓋約250萬平方公里,而海峽僅寬約13公里。來自地中海底部的沉積物樣本包括蒸發性礦物,土壤和化石植物,顯示出大約500萬年前,該海峽在地形上受阻,並且海洋蒸發成海拔比海洋低得多的深海盆地。隨後世界水文循環的變化,包括對海洋鹽度的影響,可能導致兩極地區更多的冰層形成,以及更多的陽光反射回太空,導致當時的全球氣候變涼。今天,地形在我們的區域氣候模式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從地球的歷史來看,地形變化,甚至可能跨越了僅13公里的區域,也影響了全球氣候。 該圖像是由覆蓋在航天飛機雷達地形任務生成的高程模型上的Landsat衛星圖像生成的。該視圖以3倍的垂直放大倍數向東看,以增強地形表達。通過圖像處理增強了場景的自然色彩。該場景包括一些紅外反射以突出顯示植被圖案以及高程模型的陰影以進一步突出地形特徵。


2016年9月16日,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在以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和進步飛船為前景,拍攝的捕直布羅陀海峽夜景。

2004年8月2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Terra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觀測到撒哈拉沙漠的大煙塵吹向非洲西北海岸加那利群島上空。可以清楚地看到塵埃朝東北向大西洋的弧形,飛向直布羅陀海峽。此處提供的高分辨率圖像副本是每個像素250米。NASA影像,由地球觀測臺團隊的Jesse Allen使用MODIS快速響應系統提供的數據

NASA於2017年3月8日用Aqua - MODIS集成拍攝直布羅陀海峽洋流圖,該海峽通道環境複雜,當達到一定的條件時會出現浮游植物水華現象,該區域浮游植物繁茂,經過特殊的圖像處理後顯得色彩絢爛。這種水華現象呈現出錯綜複雜的漩渦狀,這和動盪不穩定的洋流有關。該地區上層海水向東流,下層海水向西流,形成了密度流。圖中這些豐富的顏色大多數是浮游植物呈現的,海邊的小部分顏色是由懸浮在水中的沉積物帶來。


直布羅陀灣和“直布羅陀巖”——直布羅陀灣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最南端,海灣東北邊界的著名直布羅陀巖,是由侏羅紀時代的海底沉積物形成的,該沉積物固化成石灰石,主要由方解石礦物質組成。非洲和歐亞構造板塊碰撞時,石灰石隨後被抬升到海面之上。該圖於2007年1月8日,由國際空間站宇航員以ISS 數碼相機拍攝。

直布羅陀巖在直布羅陀地區的位置。直布羅陀巖周圍5-8平方公里的面積上,聚集了31000多名居民。

直布羅陀巨巖是位於的直布羅陀境內的巨型石灰岩,該巖高達426米,其北端鄰近直布羅陀和西班牙的邊境。巨巖頂部的大部分屬於一個自然保護區,棲居著250只直布羅陀獼猴。方解石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會被雨水溶解。因此直布羅陀巨巖這塊巨型石灰岩的內部形成了超過了100個洞穴。位於巨巖西麓“聖麥可巖洞 (St. Michael`s Cave)”是當中最著名的,而且是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直布羅陀岩石附近,一隻爬上欄杆的直布羅陀獼猴。

空中俯拍直布羅陀海峽水道。 直布羅陀一詞源於阿拉伯語,得名於東北側的直布羅陀港。公元八世紀,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為紀念渡海作戰的勝利,將海峽附近城堡命名為“直布爾·塔裡克”,後來海峽被稱為“直布爾·塔裡克海峽”,英文譯名“直布羅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