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單產銳減 收購價格漸高

自國家取消棉花臨儲以後,棉花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包括我省在內的國內棉花主產區種植面積大幅萎縮。今年長江流域棉區受到長時間旱情影響,棉農減產明顯,植棉虧損已成定局。

單產大幅下降

“我們這裡有四個月沒有下雨了,對在地棉花生長影響太大了。”宿松縣匯口鎮楊雲山本季種植了8畝棉花,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在拾棉進度已過八成,估計每畝單產只有300斤,比去年減收200斤/畝以上。望江縣雷池鄉雷江村植棉面積最高時曾在4000畝以上,“隨著植棉收益的逐年下滑,全村棉花面積已經萎縮到2000畝左右。”該村負責人吳生聯告訴記者,由於受到旱情影響,棉花平均單產約在400—500斤之間,與去年同期相比,減收100斤以上。望江縣種植業局高級農藝師餘宏旺向記者介紹,自7月底以來,當地沒有形成有效降雨,對在地棉花生長造成很大影響,估計全縣棉花平均單產只有300多斤,與往年相比,減產幅度在兩成以上。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14省區87縣市1837戶農戶調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全國新棉採摘進度62.8%,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全國新棉交售率73.2%,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國內棉區受到今年不利天氣等因素影響,預計全國棉花總產量590.57萬噸,同比下降3.35%,其中新疆產量503.95萬噸,同比下降1.9%。

收購價格漸高

楊雲山告訴記者,近期當地籽棉收購價格2.8元/斤(統貨),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0.2—0.3元/斤。在望江棉區,新季籽棉剛上市時,農村經紀人收購價2.75元/斤—2.8元/斤(統貨),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0.4元/斤;近期當地小販籽棉收購價略微提高到2.9元/斤(統貨)。受產量下調影響,新疆籽棉收購價格略有上漲。目前新疆手摘棉收購價在5.3—6.1元/公斤,機採棉籽棉收購價在4.6—5.5元/公斤;內地籽棉收購價多數在5.6—6元/公斤。

長江期貨分析師黃尚海分析,受到減產預期和企業收購壓力的雙重影響,在棉農和加工企業的博弈中,棉農佔據了主動權,籽棉價格逐步從4.5元/公斤的最低位起步,上行至目前最高達到5.3元/公斤的市場收購價。

“今天植棉效益太差了。”楊雲山給記者算賬,植棉每畝需投入1100元。如以當前2.8元/斤的市場收購價和300斤/畝的單產水平計算,每畝產值840元。扣除各項開支,自己每畝虧損約260元。吳生聯給記者介紹,對於植棉3—5畝的零散種植戶來說,每畝需投入種子、農藥、化肥等物化成本約700元。以單產400斤和市場收購價2.9元/斤計算,每畝產值1160元;扣除成本後,每畝毛收入約460元。如果再扣除土地和人工成本,植棉毫無效益可言。

後市謹慎看漲

華安期貨棉花分析師何濛介紹,國內新棉採摘工作推進順利,新棉收購成本在上升,支撐棉花價格;內外棉花價差近期倒掛,雖不利於棉花進口,但中國擴大采購美國農產品後,第四季度美棉到港入庫量或將持續增加。目前下游消費端依然面臨重重壓力,棉市後期還是謹慎看漲。

黃尚海認為,整體看來,目前中美貿易關係趨暖,市場信心略有恢復,旺季雖然不旺,但還是帶來了需求的增量。新疆棉區減產導致籽棉收購成本明顯抬升,棉花成本抬升的局面難以改變。雖然目前棉花現貨市場供應充裕,但棉價處於絕對低位,在無外在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籽棉價格逐步走高的局面難以扭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