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品牌“雙11”熱銷凸顯中國消費市場巨大潛力

2019年11月11日,全球消費者迎來了第11個“雙11”,而在2009年之前,11月11日還只是“光棍節”的代名詞。經歷十年發展的“雙11”,已經從“網絡促銷日”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購物盛宴,在商品貿易的國際化道路上越走越遠。

最近幾年,在“雙11”促銷成績單中,不僅商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額在逐年遞增,消費者對國際化產品的關注熱度也越來越高。多名參加“雙11”購物的消費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年在“雙11”期間購買國際產品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主要是因為平臺越來越方便,活動期間有較大折扣,自己也需要購買一些名牌產品來提高生活品質。

“今年我買的比較多的是國外原裝進口的化妝品、奶粉以及保健品,我總覺得,國外的品牌產品品質會更高一些;我還買了少量的奢侈品,主要還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王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女性消費者喜歡購買國際品牌的化妝品,男性則更多偏好於數碼產品。李先生對記者表示,“我今年買的商品並不多,但也買了一些國際產品,主要是數碼和汽車用品。電商平臺很方便,折扣力度也可以,我就下單購買了。期待快點收到商品。”

“雙11”作為中國網購電商平臺的銷售節日,類似於美國的“黑色星期五”,旨在通過降價促銷的方式擴大銷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跨境電商平臺的蓬勃發展,國際產品對中國消費者已不再陌生,很多高品質的國際品牌商品都是自帶流量的,通過更便利的電商平臺,能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要。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商品在中國的熱銷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現在的“雙11”已不僅僅是中國本土的狂歡節,已經發展到全球消費者的狂歡節。從往年的銷售數據來看,“雙11”已經覆蓋到全球200多個國家,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擁有足夠的平臺,能夠很方便地購買很多海外產品。尤其是在“雙11”這天,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非常高漲,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刺激了消費者購買國際品牌產品的慾望。二是很多國外商家也會瞄準中國的“雙11”市場,因為中國的“雙11”所爆發出的“消費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黑色星期五”,這種影響力的存在,刺激很多國外商家在這一天採取更多的促銷手段來吸引中國消費者購買他們的產品。最終,“雙11”的存在,讓國內的消費者和國外的商家實現了“雙贏”。

“‘雙11’的熱銷產品主要集中在較高端的品牌上,特別是具有知名度的國際大牌商品。”劉向東表示,服飾鞋包、數碼家電、家裝家飾以及化妝品、母嬰、保健食品等商品的銷量較多,這些都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消費品,更加符合人們對消費升級的需要。

越來越多的境外企業參與到“雙11”活動中。劉向東認為,隨著“雙11”的影響力逐漸輻射到國際市場,這一消費模式逐漸被國外供應商所認可和青睞。同時,依託龐大的網銷力量,潛力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也越來越被國外商家所看重,“雙11”更加凸顯出中國消費市場的龐大潛力。

記者倪楠

原標題:“雙11”更加凸顯出中國消費市場的龐大潛力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