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臺市場唱戲 產業升級轉移謹防“踏空”

匡賢明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近日,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出臺,各地經濟增速參差不齊,部分重點城市的經濟增速下降,引發各方對製造業失衡和產業轉移話題的關注和熱議。

一個經濟體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經濟結構勢必呈現出升級調整的趨勢。尤其是其產業結構將呈現服務化、高端化的趨勢。這個調整,一是向中高端升級,向價值鏈上端升級;二是向外轉移,既有產業產能向低成本等地區轉移。

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是相生相伴的,往往同時發生。但正因為如此,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也需要協調處理好,防止出現產業升級受阻而產業轉移過快的情況。這有可能形成典型的產業空心化。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轉型升級呈現明顯趨勢。2018年,我國第三產業佔比達到52.2%,預計未來幾年有望達到55%‒60%的比重。在第二產業中,智能製造、先進製造等產業升級也呈現加快態勢。

比如,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錶、充電樁、平板電腦、城市軌道車輛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57.6%、145.7%、84.5%、74.0%、33.0%、30.8%,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在推進產業轉型的進程中,需要高度關注部分地區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時間差”的情況。

有的經濟體,傳統產業在發展相當長時間後,面臨著新的約束條件,迫切需要推進產業轉型。但在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兩個方向,轉移的速度往往快於升級的速度。這種現象在經濟發展史上並非個案。

一些增長態勢比較好的沿海城市,比如深圳、東莞和蘇州等地,則需要有這方面的憂患意識。

如果要有效防止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不匹配導致的經濟壓力,關鍵在於發揮市場的作用。推動產業升級,要建立在市場基礎上,要以市場為導向推進創新進程;推動產業轉移,更要建立在市場基礎上,使產業升級、產業向其他地區的轉移由企業微觀主體來決策。

如果由市場主體來決策,在產業鏈的作用下,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能夠趨於均衡。如果對產業和企業進行非中性調控,則很容易導致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踏空,突出表現在所在地區民營資本投資增速的下降。

但是,在這個進程中,並不意味著政府沒有可為之處。恰恰相反,要實現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的協調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重要作用。

比如,需要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以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成本,需要打破區域市場的分割以形成統一市場,需要加快要素自由便利流動,需要為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需要做好產業轉型的社會政策配套等。由此才能為產業轉型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簡而言之,市場決定、政府服務,是繞開產業轉型進程中升級與轉移不匹配陷阱的關鍵。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