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家"面值退市"股敲定,這些股價不足2元的公司也懸了

記者 | 胡穎君

熬過四次“面值退市”危機的*ST華業(600240.SH),最終沒能挺過“雙十一”。

11月11日開盤後,*ST華業一度翻紅,但不久便直線下探,尾盤封死跌停,封單21萬手,報0.9元。需要指出的是,該股已經連續19日收盤價低於面值(1元),無論11月12日其股價走勢如何,都將低於1元/股。這意味著,*ST華業即將成為繼中弘退(000979.SZ)、雛鷹退(002477.SZ)、華信退(002018.SZ)、印紀退(002143.SZ)、退市大控(600747.SH)、*ST神城(000018.SZ)後, A股第七隻“面值退市”的個股。

上週五, *ST華業的股價開盤跌停後華麗上演 “地天板”,收報0.95元/股。對於5.2萬名股東而言,這家屢陷退市危機的公司似乎又迎來了一次絕處逢生的機會。

在此之前,*ST華業在今年的6月26日、8月12日、9月12日和10月14日,分別連續14個交易日、12個交易日、16個交易日、15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但最終都驚險過關,股價順利站上1元。

可惜奇蹟沒能再次發生。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如果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上交所有權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截至11月11日收盤,除了已經確定“面值退市”的7只個股外,滬深兩市還有75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低於2元。這其中,*ST歐浦(002711.SZ)、ST銳電(601558.SH)、*ST鵬起(600614.SH)、*ST龐大(601258.SH)、*ST飛馬(002210.SZ)等股在1元附近徘徊,面值退市風險高企。

隨著“面值退市”制度不斷髮威,曾經的A股“不死鳥”們保殼難度也在日趨加大。在股價危險區徘徊的公司們使出渾身解數,拼命提振股價以避免面值退市危機。

11月5日晚間,ST銳電公告稱,公司擬回購股份,回購金額不低於人民幣1500萬元,不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1.05元/股。本次回購的股份將用於股權激勵,若公司未能實施股權激勵,則公司回購的股份將依法予以註銷。

然而,這則回購預案沒能激起多少浪花,公司股價依舊萎靡不振。截至11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微跌0.97%,報1.02元/股。

結構市行情下,資金存量博弈加劇,績差股被市場資金拋棄,其流動性也愈發低迷。11月11日成交數據顯示,20家股價低於2元的個股全天成交額不足千萬元。*ST天馬(002122.SZ)、*ST 富控(600634.SH)、*ST 昌魚(600275.SH)等個股成交額不足500萬元。

從業績表現來看,61家股價低於2元個股前三季度淨利潤為負值,這其中,*ST信威(600485.SH)、樂視網(300104.SZ)前三季度虧損額均高達百億元。與此同時,多家公司預計全年業績虧損,對於披星帶帽股來說,一旦四季度無法扭轉虧損局面,還將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面值退市股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由於上市公司經營不善導致股價持續承壓,另一方面也與退市制度日趨完善,殼資源股炒作大幅降溫有關。在面值退市制度的震懾下,低價股炒作邏輯正逐步失效,炒作風險顯著增加,投資者切勿“火中取栗”。

第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