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助推10月CPI上漲3.8%,不存在全面通脹風險

 受豬肉價格上漲帶動,10月CPI同比上漲3.8%,漲幅超預期。分析人士普遍預測,CPI上漲趨勢或會持續到明年一季度,部分月份不排除漲幅會突破4%。不過,當前物價上漲仍是豬肉價格主導的結構性通脹,並不存在全面性通脹風險。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CPI連續兩個月運行在“3%時代”。

  豬肉價格是CPI上漲的主要推手。據統計局數據,10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0.1%,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79個百分點,佔CPI環比總漲幅的近九成。

  從同比情況來看,10月份,豬肉價格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佔CPI同比總漲幅的近三分之二。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仍將是帶動食品價格和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並將帶來牛肉、羊肉、蛋類等食品價格上漲趨勢。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CPI仍將處於高位,部分月份同比漲幅可能會達到4%以上。

  不過,隨著國家及地方一系列穩定生豬生產和保障市場供應的政策落地,近期生豬生產呈現恢復態勢,豬價上漲也呈現放緩勢頭。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1月8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51.18元/公斤,與一週前的52.40元/公斤相比回落了2.3%。而據商務部監測,10月28日至11月3日當週,豬肉價格為52.3元/公斤,漲幅比上週回落8.9個百分點。

  儘管CPI同比超預期,但核心CPI仍維持穩定。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5%,漲幅與上月相同。

  “10月份剔除豬肉價格以外的CPI同比漲幅只有1.3%,而非食品價格漲幅降到0.9%,不存在全面性通脹風險。”劉學智說。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表示,目前肉禽蛋供應較為充足,且非食品項跟隨漲價的動能較為有限,尤其在需求端沒有出現大幅變動的情況下,豬肉的漲價無法帶動所有產品共同漲價。

  統計局數據還顯示,10月份,PPI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機構普遍預測,受內外需求偏弱影響,PPI缺乏上漲動力,未來仍將延續負增長態勢,存在階段性工業通縮風險。

  章俊分析認為,處在低位的核心CPI以及剔除豬價擾動的CPI都顯示整體通脹壓力有限,貨幣政策在面臨結構性通脹問題時更應錨準核心通脹。

  他指出,當前貨幣政策仍然堅持“穩健中性”的立場,暫不會因結構性通脹壓力而貿然收緊,也不具備大水漫灌的可能。預計央行在適度考慮通脹壓力的情況下仍將維持“穩增長”的政策立場不動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才是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