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小李老師是一所重點高中的年輕老師,剛剛登上講臺,就成了一名班主任,工作非常積極,帶班成績很好。但是,因為缺乏經驗,遇到一些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高一第一次家長會,小李老師給家長分析了班級成績和班級入學以來學生的表現,整個過程還算順利。在家長會的最後環節,小李老師很謙虛地說:“因為我是一個新班主任,沒有經驗,我想聽聽各位家長對我的班級管理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為了班級的發展,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結果,一位家長毫不客氣地直接質問:老師,我的孩子初中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學生,為什麼帶來高中,成了班級倒數了呢?為什麼他的理化生才考80分左右?為什麼他的政治不及格了呢?為什麼他的同學在別的班級,這次考了班裡第一名,而他們兩個學生原來的成績基本上差不多呢?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一系列的問題,把小李老師問蒙了!因為缺乏經驗,小李老師無法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結果場面非常尷尬,開完家長會,小李老師大哭一場,覺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恥辱,工作以來兢兢業業,沒想到這麼得不到家長的認可,越想越傷心,一度要去辭職不當班主任了。

作為一名“老班主任”,安慰小李老師的同時,我也給小李老師講了講:中考成績到底重要不重要?中考成績能決定高考成績嗎?

中考成績對高考重要,否則各個高中就不會挖空心思去搶優質生源了;中考成績不能決定高考成績,否則高中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要辯證看待二者的關係。

我曾經對班級裡兩個中考成績相同的學生進行過調查,兩人中考成績都是640分,但是去掉獨生子女加分、體育成績、計算機成績、實驗成績,單純看文化課,兩人的中考成績相差四五十分,那麼,這兩個學生到了高中,誰的成績會更好呢?恐怕很難說清楚吧。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很多家長就著急了,學校有個全校的家長群,群裡家長“討論”熱烈,有的質疑學校晚自習不上課,只上自習;有的質疑老師年輕,經驗不足;有的甚至質疑學校沒有校服,影響學生學習時間,分散學生學習精力。

其實,這都是家長對高中教育不瞭解,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產生的焦慮。越是重點高中,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對學校施加的壓力就會越大。

有家長問:“我的孩子初中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為什麼到了高中就下降到了中下游”?

這裡有兩個原因:

1、重新定位的問題:

中考,是選拔性的考試,各地的高中錄取率基本上都在50%左右,那些成績不優秀的學生,早已經被淘汰,即便是能上普通高中,也算是同齡人中不錯的學生了,如果考上的是重點高中,那競爭就會更加激烈,因為大家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尖子生,進入同一所高中,同一個班級,自然要重新排個一二三,所以不能用初中的排名來給孩子進行定位,否則孩子會受大家,家長會感到焦慮。

其實,家長被“打擊”的多了,慢慢就接受了,但是一開始,很多家長的意見是非常大的。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2、適應的問題:

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是不一樣的,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到了高中這些都會體現出來。比如有些民辦初中,過度追求成績,純應試教育,採取“粗放型”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受到很多限制,雖然中考成績很好,但是到了高中,都會經過一段時間“陣痛期”,有的甚至無法適應高中的學習,成績一滑到底。

學生適應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誰都能第一次考試就能考好的,但是有些學生,三年都無法適應高中學習,這只是前面片面追求成績造成的結果,很難改變。

還有家長問:“我的孩子初中各科都考滿分,到了高中為什麼考80分都困難?”

這也是家長評價孩子成績好壞的一個直接的標準, 就是看成績,不看排名,不看題目難度。在初中,即便是數理化,很多學生也能比較容易得滿分或者接近滿分,至於政史地就更加輕鬆了,但是到了高中,第一次考試後,家長髮現孩子的物理、化學等成績,過80都困難,像政治、歷史、地理這種“小科”,以前覺著超級簡單,現在卻可能連及格都困難,家長很困惑,這是怎麼了?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這裡有三個原因:

1、學科難度的增加:

初中的內容,學習的“是什麼”,考試也考“是什麼”,只要態度認真,多記多背,就能考好,以歷史為例,我和一個初中的孩子交流,他很喜歡歷史,但是怎麼也考不好,原因就是老師讓他死記硬背,課本上的原話背不下來,背不準確,考試就不能得高分,而這一點,女生更加有優勢;但是到了高中,即便是開卷考試,很多學生也考不好,因為高中考查的是“為什麼”、“怎麼樣”,即便是“是什麼”的問題,也不會直接考查,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照搬初中學習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在高中, 如果各科能得分80%,高考就能考到600分,基本上能上一所211大學了,要知道這是經過三年努力的結果,高一各科能考到80%,在總分1050分的情況下,就能考840分,這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分數了。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2、學生學習能力不足:

高一要學習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9門考試科目和音體美信息通用等考查科目,學習這麼多科目,其實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學不過來的,要求甚至比高三還要高,能把9科都考好的學生,絕對是學霸級的, 其他學生,多數都有“瘸腿科”,這再正常不過了。

3、考試能力的不足:

影響成績的還有一個直接因素就是考試!高一9科要用2天或者3天考完,基本上是一場接一場的考,很多學生就有“考糊了”的感覺,這不僅對學生的智力提出很高要求,對學生的體力也有很高要求。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這些學生,將是高考的“勝利者”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考不重要,作為一次升學考試,能在中考中成績突出的學生,往往都是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這些學生即便是在高一階段遇到困難,也可能會慢慢回升,還有一部分中考成績兵不理想的學生,在高中能迅速成長,成為“黑馬”,那麼,什麼樣的學生,在高中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根據我多年的觀察,我覺著應該具備下面這些特點:

1、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的學生從小成績都很好,但是高一就出現厭學甚至休學的情況,求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質較差的原因,他們接受不了自己不再優秀的現實,整天糾結一時的得失,患得患失,心情焦慮。用三句話來歸納這類學生:

你焦慮的根本原因:

能力不足,夢想又多,無非是貪心;

願意付出,又不肯拼,無非是妄念;

反覆糾結,過於矯情,無非是軟弱。

而真正的強者,是不會輕易被打敗的,他們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坦然面對現實,最終能迎難而上,取得成功。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2、良好的學習態度:

高中學習內容不僅多,而且難度更大,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不可能學好的,在高中學習,基本上沒有太多好的方法,刷題是最可行的方法。但是,刷題需要靜下心,沉住氣,鑽進題海,這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態度,如果天天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是不可能學好的。

3、良好的學習能力:

高中階段,你不努力不行,但是隻努力也不行,你不僅要想學習,還要會學習!學習能力更加重要,很多學生處於一種“淺層次學習”狀態,以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為目標,而不去深挖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進行“深度學習”,這樣的學生成績不可能很好,真正成績好的學生,是能進行“深度學習”的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是“深度學習”,簡單來說就是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問題發生——反思——問題生成——探究、批判——解決問題。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家長應認清這些問題

這是真正的用腦子學習,而很多學生把學習當成了“體力勞動”,而不是“腦力勞動”,所以始終處於“偽勤奮”、“假努力”的狀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希望能夠給所有高中生家長,尤其是高一家長和學生提供幫助,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