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什么是“边界”?百度词条这样解释:(1) 领土单位之间的一条界线。(2) 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界线。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边界是什么?我的感受告诉我,边界是一个人的舒适范围。

边界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但它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边界”这个概念的,尤其是为人父母,做人长辈的,就似乎更加欠缺所谓“边界”这样的概念和认识。

我常常听到父母们常常非常伤心的抱怨自家孩子: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一点也不领情,我是不是养了一只白眼狼?

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一、

为什么这一次我想聊聊“边界”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最近回到家乡接回即将开学的孩子时,我接连听到几件很有意思,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促使我想借此地与各位讨论一番。

第一件事,是我一个同龄女性好友,目前与父母关系不太好,感到十分苦恼,跟我聊到以我们当前这样的年龄,本想多向父母尽孝,多陪伴他们,多跟他们聊天,其乐融融共处一室,却总是高高兴兴的去,气急败坏的离开。

原因就是,每次去陪伴父母,买东西去他们会生气,说:你怎么总是乱花钱!你以为你现在是个小领导,就有钱了吗?为什么不知道省着点钱过日子?

如果不买东西去,他们也会生气,说:你空着手就来了吗?你好意思吗?我们养你那么多年,你就这样白吃白喝来了吗?

难得有几次压下怒火,忍气吞声,熬到夜里住了下来,刚打开灯,父亲会冲过来伸手将灯拧灭,埋怨道:天还不黑你浪费什么电,你是不是在你家大手大脚惯了?这是我家。

由于夏天太热,她刚把自己屋的窗户多开了一些,她父亲就冲过来,把窗户关上一部分,斥责道:窗户开那么大干什么?开着缝就行了,这是我家。

诸如此类,搞得我这朋友每次都是灰头土脸,强忍烦躁,不停给自己催眠:我不是不孝女,我不是不孝女。

她为此很苦恼,也很无解。她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关系糟透了,在本该享受与父母慰籍余生的时光中,她却总是需要不断克制自己对他们的反感和暴躁,一次又一次在进门时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暗示自己是一个大孝子,要对老两口好一些。

她跟我说:从小到大都是听着父母的话走过来的,因为“不听话”父母就会很生气,“不听话”就会受到指责和批评,但她心里一直都很压抑,总想跟他们对抗,现在四十已过,内心深处甚至想过“过一天算一天”。

她讲这些事的时候,我们在笑,因为脑补那些画面,简直就像一个个小品,生活极了。可我知道,她为了当一个世人眼中的“好女儿”,做的太多了,也太累了。

她想逃离,却总也逃不开,哪怕心中充满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亲生父母的烦躁。她并不知道,在她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她的生活事事处处都在插手,都在指手画脚,都在“指导“。

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二、

第二件事,是我一个男性同龄好友跟我聊到的事。他的孩子跟我孩子同龄,生日就差三天,现在也是到了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叛逆期”。

由于孩子到了“叛逆期”,非常难管,说什么都不听,甚至我的朋友能够非常清晰的感觉到:孩子表面上答应的挺好,但心里不服。朋友在对待儿子这件事上,感到有一些迷惘,他不断的反思,反省自己的问题,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他的表述中,孩子生活和学习很被动,完全是爸爸推一把,他才动一下,很多时候就算推了,也不动,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样子,总能让朋友火冒三丈。

我问他:你是怎么“推”孩子的?

他告诉我:孩子放学回家,一会吃这个,一会吃那个,他看着特别着急,就会喊:别吃了,别吃了,赶快抓紧时间写作业去!

孩子写作业时,他会在旁边陪着,看到错题就很着急,“写错了,改过来,改过来!”

“头抬高!眼睛已经近视了你不知道吗?“

“又玩手!快写啊!“
”坐直坐直!你看看你的腰,都弓成什么样了?“

“到点了,赶紧洗脸刷牙睡觉了!“

“先刷牙,再洗脸,说了多少遍了!“

“别磨蹭了,十点半了,明天早上能起来吗!“

“快点快点,起床了,把这件穿上,给你放床头了“

……

他觉得困惑的是,他借鉴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和感悟,认为要少打孩子,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于是他经常跟孩子“沟通“,跟孩子”讲道理“,但发现总是没什么效果,几次在”沟通“的过程中,他甚至看到孩子抵触的眼神。他不明白,”沟通“怎么不起作用?是不是还得打才行?

我问他:你怎么跟孩子沟通的?

他告诉我,就是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到底错在哪了,今后应该怎么做等。

原来,他总是预设了“孩子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他们不如我们成年人有经验,懂得多,所以我们必须事事处处教导他们。“

所以,他的手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里,始终“伸“得很长。所以,孩子用一种”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来作为抗争的外在形式,表达对某种安排和命令的不满。

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三、

第三件事,来自于我另一个女性好友。

她当天见到我时,难捺心中的失望和伤心,告诉我,没想到15岁的女儿“骗“了她,她觉得,白对孩子付出了。

当她跟我讲完孩子的事之后,我笑了。

女儿刚考上一所很好的高中,眼下马上开学,她替孩子着急,说:你都玩了一个假期了,也该收收心了!我给你报了一个“先修班“,就两天时间,你明天去上啊!

她反复叮嘱,就怕孩子忘了。不停跟孩子说,先坐几路车到哪里,然后怎么左拐右拐,然后几点什么课,带什么……,孩子很不想去,明确表态说,自己可以不用上先修班也能学好,但她很生气的斥责孩子“你自己什么样你自己心里没数吗?你的情况我知道,你必须要提前先熟悉一下高一的课程了!听我的!“

到了上课的那天,她本来要送孩子亲自去,结果由于工作忙脱不开身,只能让孩子自己去,中午她打电话问孩子“你去了吗?“

孩子说:嗯,我去了。

她就跟老师发微信,想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一问才知道,孩子压根就没去!

她非常生气和失望,她失望于孩子居然“骗“了她。伤心地说:我给她花钱报班,她没去就算了,居然骗我说去了!她怎么能骗我呢!

我告诉她:孩子跟你说实话,可能更惨。

她想不通,“我对孩子一心一意付出,吃穿都不用她操心,事事给她尽我所能的安排好,到头来,就换来她欺骗我!我真是白养这个孩子了!~“

她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人,这一辈子都不说谎。

她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一个说谎的孩子,是被大人“管”出来的。

以往,我们总会将上述几件事总结为:我们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可是很多父母通过实践发现: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在有意想给孩子“信任”和“尊重”时,真实的心理状态是隐忍的,是憋屈的,是强制自己去做的,他们会告诉自己:这次我要给孩子信任,我要相信他,尊重他的选择。

但他们的潜台词是:如果ta做的不好,下一次就不值得我继续信任。

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讲了三件事,它们与“边界”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多家长难以真正做到“信任”和“尊重”,他们往往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成为一种父母自身的自制和克制,而很难长期发自内心的去实践,其本质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缺乏“边界”意识。

孩子也是人,不管他的年龄多大,他们生而为人所天性具有的“自主”“自觉”,是存在于人性的天然禀赋之中的,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需要有独自做主的事情,需要被允许在能力范围内不受指点和安排的去做一些自己的事。

典型的秋裤理论,即“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就是父母世界中过界的最具象表现。

过界的行为,会令人产生非常难以忍受的“不适感”,甚至毫无来由的“愤怒感”,这种感觉会激发人的抵触心理,甚至反抗行为,所以,当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势同水火”时,往往是因为父母过多的插手了孩子自己的决定和安排。

因为,不论碰到任何事,我们都在心里对孩子预设了“你不行,所以我来帮你安排”。

在我回到家乡的几天中,其中有一天,母亲想让我喝牛奶,她先是问我,喝不喝牛奶?我随便回答了一声:喝。然后她问我:你喝凉的还是热的?我说:凉的就行了。她接着说:不行,我给你热一下。紧接着就去热牛奶了。不一会,她说:我给你热好了,你一会儿喝啊!我心不在焉的说:好,我一会喝。不一会,她问我:你喝了吗?我说:一会喝。她说:赶快去喝。我说好,知道了。又过了一会,她又问我:喝了吗?我突然有点心烦,说:没呢。直到她端着盛满牛奶的碗,走到我的面前,说:快点喝,你喝完我还要洗碗呢。突然,我开始讨厌喝牛奶这件事,我没有经过大脑,大声的脱口而出说:我不喝了!好烦!

我很后悔说出这样的话,我明明知道她会因此伤心委屈,但仍然没能让自己心平气和接受母亲的好意。

好在,我在父母身边成长的那些年中,父母绝少对我如此干涉和越界,所以,我也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自立”“有主意”“有思想”的独立女性,而那些为数不多的偶尔“过界”行为,每每让我想起都十分内疚和自责。

希望每一个子女,都不要跟父母“势同水火”;

也希望每一个父母,都不要因为“过界”,让孩子在成长中跟我们“势同水火”。

中国式家庭的“过界”,让父母与孩子势同水火......

我是Anne,一个懂点青少年教育的人才发展专家。我是“自己孩子”这个产品的开发者(妈妈),也是“别人家孩子”产品的批量检验者(人才发展),我用现实检验教育,也用教育实践现实。对,我还写人才管理类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