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高中老師說,幼兒園學會拼音與加減法的大都考不上理工類重點大學,什麼原因?為什麼這麼說?

心物多元


這就太絕對了,我想這位老師的意思,是想奉勸大家因為焦慮而對孩子超前教育。

那麼,幼兒園超前學會拼音和加減法,對以後學數理化有影響嗎?

那自然是有的,取決於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拼音和加減法,對於幼兒來說並非什麼難事,這建立在他們對此完全是圖形機械記憶的緣故。

家長們認為孩子提前學了拼音和加減法,能讓孩子在小學時期不落後於他人,甚至領先。

但實際上,到了三年級這種領先就基本不存在。

細細想一下,小學一二年級的課本知識是什麼?不外乎拼音、筆畫、abc、東西南北,加減法(乃至99乘法表)。

試問這些內容,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用兩年時間會記不住麼?純屬拼記憶力拼時間的內容。

多少家長是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逼著孩子學的,孩子在高壓下學會的學習方法,就是機械記憶,這對以後數理化這些需要邏輯思維的學習是不利的。

舉個例子,勾股定理大家都不陌生,也肯定能記住,但是實際在題目應用的時候,可不是和公式一模一樣的可以照套的,此時直線型的機械記憶思維模式就拖累了孩子。

另一個方面,在高壓下,孩子要麼屈服要麼偽妥協,總之不是自願的,態度自然也就受到影響,真實獨立自我被壓制,幼兒園的孩子沒能力爆發。

到了學理化(初中)的年齡,他們已經對學習感到厭煩,抗拒,而青春期的他們,就是縮小版的成人,已經有能力和家長對著幹了,此時獨立自我爆發,輟學、不學就成了常態,還談什麼考大學呢?

所以,雖然這位老師的話比較絕對,但還是有一定的關聯在裡面。


淅爸育兒記


我是30年前的小學生,上小學一年級時,由於上的是提前教育非常超前的私立幼兒園,一二年級我是毫無壓力過去的,三年級加了作文開始有了非100分,四年級加了英語還是滿分居多,初中物理競賽得過獎,高中奧數得過獎,最終考的是標準的211理工科學校,計算機專業,成績還可以,如果不是英語拖後腿可以拿到一等獎學金。其實並不是超前教育帶來的,超前教育帶給我最大的益處是豐富的識字量,數理化好要歸功於高度的專注力,現在回想當年我的專注力,我自己都感慨現在這麼專注的小孩太少了


螞蟻麻麻


我只想說,別人家孩子都學,自己家孩子不學。那結果就是上一年級了就被老師數落啥也不會,還讓家長教。家長也挺苦惱和糾結。我有一個表侄子,九月份開學上一年級的時候,學校面試,問了幾個問題,然後還沒有正式入學,就開始考試。語文和數學。結果得出來的結論是智力發展低下。因為語文他根本不認識幾個漢字,數學加減法也只是能答出來最簡單的幾道題。最後的結果就是學校不收了,讓去看病去。或者再上一年幼兒園大班。家長都要崩潰了。因為平時對孩子他們就是覺得順其自然,那麼小不用那麼著急學那些東西。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就無所謂,覺得孩子想學就學,不學就算了,不強迫。幼兒園老師就一直給他們說你們家孩子上課不好好學,不認真聽,作業不寫。幼兒園畢業之前,正常的別人家孩子幾乎把拼音,雙位數加減法那些都學會了,也認了好多字。他們兩口子一直覺得孩子挺正常。就是貪玩兒,年齡小,不愛學,可是竟然成了這樣的結果。這個侄子,我見過,性格特別活潑外向,調皮搗蛋,愛玩兒愛瘋。除了問這些學習的東西,平時跟他聊天什麼的腦袋瓜反應快著呢,怎麼可能是智力有問題呢,誰都不相信。但是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國家也不讓幼兒園教,可是不教,小學頭兩年就不好過。還要被小學老師嫌棄和打擊。我們小時候沒有幼兒園,就是上一年學前班,可是這對於將來考大學還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個人覺得還是需要中學高中的努力,跟幼兒園關係不大。當然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有的孩子就是愛玩兒,再幼兒園不愛學,但是也真的有孩子就是愛學習的,而且學習的特別有勁頭,難道家長就應該告訴她,你太小才幼兒園,別學了麼?得根據實際情況吧,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


不哭不鬧不言不語不知


哪個高中老師說的?估計也是道聽途說吧,而且這個理論就是:學前學得太多,會影響以後 學習的興趣吧!但是,這個說法真的很牽強。

我是小學老師,有一次上了中學去和老師們探討,發現,小學老師會認為:小學學得怎麼樣,關係到中學的學習。(太過自己當回事了)

而中學老師,壓根不會關注這個孩子小學學得如何,因為到了初中,一切都是從頭再來,再傍著以前的榮譽或成績學習,壓根都是不可能的。

到了高中,老師們更不會注意,哪些學生是從哪裡 來的,人家就是又從頭再來了,因為初中高中小學,學習模式完全不一樣,所以,孩子的“前期學習”,壓根就不是他們考慮範圍。

而高中老師,還會關注到幼兒園的學習,也太搞笑了,或者太牽強附會了。

提問的時候還是要過過大腦的。


Longsuixinyuan


要看家長勤勞不勤勞的!我兒子6歲,大班,私立貴族幼兒園,教拼音和口算,也考了機器人等級證書,知道很多科學知識和原理,認識很多生物,並能說出他們的習性,特徵。遇上新知識都喜歡多問幾個為什麼,發現新現象都會觀察研究質疑。保持學習的熱情,善於發現問他,喜歡多問幾個為什麼。作為家長,他的問題一定回耐心回答,我自己不清楚的,會和他一起在網上查找資料,一起想辦法解決。他學什麼,我都會同步和他一起學。她寫幼兒園聯繫。我會在旁邊陪看,關注他的書寫姿勢,字跡,卷面。他練字,我會在旁邊一起練。在進入小學之前就能讓他養成學習所需要的好習慣。有多少家長能做到下班回去不看手機?不在沙發葛優躺?我不是全職太太,家裡有兩個兒子,當然,我的先生會幫我分擔家庭任務。現在很多人家的爸爸是隱形的,這個需要媽媽們自己處理好。所以不是提前上好不好,是家長願不願意負責。現在全社會都在弱化家長職責,媒體在擴大“孩子進了學校就是老師生的”這種錯誤觀點。我同事,媽媽從小陪伴督促學習,孩子進入初中開始就把家裡電視機賣了,孩子大學,每次回家,都帶孩子一起登山,勞作。她兒子大學沒畢業就被500強敲板了。老師一直會換,尤其現在很多代課老師的情況下,所以家長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


默瀾愛在


不知道提問者是聽哪個高中老師說的。本人的孩子在幼兒園呆了一年半,6歲時適齡進鄉村小學。記得小學一二年級時,老師說過這孩子語文數學不用教,可見在幼兒園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今年高考考進人大。和我小孩同幼兒園同班的幾個孩子,今年也考進了中山大學,山東大學等985高校。沒有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起步,怎麼會有好的未來。


南在南方833


三歲在幼兒園淘氣出走,沒有幼兒園敢收我。媽媽找了個保姆看著我,一直到五歲,因為太淘氣,沒人看我了!媽媽就把我發到教室的第一排,一邊上課一邊看著我。到了七歲入學的時候,三年級的課已經學完了。早學以後不吃力;零起點都是班裡面最差最吃力的人。


the九州牧者


我從小跟不認字的奶奶長大,體質弱,沒去唸幼兒園,念學前班之前一字不識,只會數1和2,小學六年因為身體不好,在校時間也就三年,初中休學兩年,初二課程自學,直接念初三,高中復讀一年,211金融本科,2015年註冊會計師持證。我從沒請過家教,因為身體不好也從不出門去上補習班,因為家長不愛看電視,所以我到現在也沒有看電視的習慣,習慣性閱讀,注意力較集中,課上45分鐘一直利用很充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能力都還可以,真是勸各位家長不要把孩子打小逼得太緊,沒用。


我才是王太太


胡說八道。

我自己四歲多就能心算兩位數加減法了,這個是我自己突然對數字及加減法感興趣,問了一下我哥哥兩位數的意義,自己就會了。幼兒園也學了拼音。

高中學習不夠認真,高考失誤,比平時成績差了好多,但還是在1992年應屆考上重點工科院校電力專業。


新杏壇1974


嗯,只能說有的高中老師還挺閒。閒的沒事兒幹,不說把他自己的課教好了,閒得操心幼兒園的教育。

這個沒有一個特別肯定的一個說法。

我比較反對,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小學的東西,去學幾千個字,還是說要把20以內50以內的加減乘除搞得定。

但是呢,幼兒們學了並不代表著,他上了小學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學習就會很好。同樣呢也不代表著幼兒園學了以後,他上了小學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以後就學習不好。

只是幼兒的年齡段並不適合這麼大負荷的學習。而小學階段是需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這是在於家庭教育的引導,並不在於幼兒園學了什麼。至於上了高中,那是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還能賴幼兒園啥事兒?

至於考上大學,有些考生是技巧型的,就是能把握好考點。有些考生呢是基礎型的,靠刷的大量的題,用一個比較好的基礎分能夠考一個相對穩定的成績。還有些學生呢,屬於心態好,或者說是運氣好的……

高考這個不能把好的考不好再追溯回幼兒園去,太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