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濠河與淮河交匯處的千年古鎮臨淮關:古鐘離國所在地;朱元璋從這裡出發開啟明朝征途;清末民初,這裡成為方圓幾百裡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臨淮關位於鳳陽縣北部,古為濠州所屬,是安徽省歷史名鎮之一。早在堯舜時期即為塗山氏國,1949年曾暫列為臨淮市,2007年更名為臨淮關鎮。

昔日的臨淮關老街有古鹽道的關隘,古橋、古碼頭、古城為老街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如今臨淮關老街留有濠水入淮處的廣運橋遺址和至今仍在使用的淮寧橋。

拍攝手記:

浩渺煙波將老街寫意,往來船隻鮮活了水天一線。我的視線隨成群的飛鳥遊動,視域開闊而舒緩。

有好幾次,我擰著相機,仰望遠方,清風就甜美了心情。青磚黛瓦下,清澈陽光裡,臨淮關在心裡的親切更吻合詩詞的意境。恍惚間,歷史一一鋪開了它厚重的筆墨。

兒時就聽說中國有個地方叫鳳陽,她有花鼓戲。年歲再大一點就記住了小崗村。後來,知道鳳陽的重八就是明朝的帝王,而他是從臨淮關開啟的新徵程。

臨淮關歷史悠久,古鎮裡的老街長長的,彎彎曲曲的街巷好像故意要迷住你,就像毛筆揮出一長豎,它叫“豎”又不僅僅是豎。

臨淮關老街目前的大多老建築刻滿了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時代印記。老街之前飽受水災,很多老房子至今還留有被洪水侵蝕的傷痕。印象最深的是,街巷拐角幾間寬敞的老式公廁上四個紅色的字很是醒目。驚歎於幾十年前臨淮關就已增加了對公用設施的建設與規劃。

幾乎在每條安徽老街,我都能碰到熱心居民。這次在臨淮關就幸運認識了好心人陸則輪。那天我問街巷舊時的模樣,他很快下自行車,簡單介紹了幾句,因有急事他只得先行而去。我繼續往裡走,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哎,我真找到你了!”我轉身,見他迅速下車,取下帽子,氣喘吁吁地說:“我以為找不到你了,帶你看看我們這的老房子吧。你不拍一點東西怎麼回合肥啊,這遠過來,一定要多拍一點!”他還笑稱,只要跟著他,老街哪裡都可以去。

多少善良的種子深埋民間的土壤,不論世事滄桑,哪管風雨交加,它依然生根發芽,把愛與溫暖一代又一代地持續傳遞下去,讓人心生陽光,倍感力量和希望。

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水陸交通的變化,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曾經十分繁華的沿江的西大街,如今有些冷清。青磚上的綠植、三三兩兩的石獅、掛在樹上的柿子,讓暮年的老街一時顯得不那麼孤寂。

臨淮關老街,你不曾老去,你依然彰顯著自己鮮活的個性,你更有屬於自己的絢麗色彩。(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航拍老街建築群。這裡曾是南商北賈的聚集之地。明初詩人、“吳中四傑”之一的楊基在其《憶昔行贈楊仲亨》寫到:嗟我憶昔來臨濠,親友相送妻孥號。牽衣上船江雨急,闢歷半夜翻洪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淮河一次次侵襲這條老街,陳跡被一點點湮埋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73歲的餘遠山與老伴划船去打魚。遠處為廣運橋遺蹟。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賜名廣運橋,後廣運橋屢毀屢修,至今僅餘橋基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明朝封疆大吏湯和雕像。湯和出生於濠州鍾離東鄉東湖裡,也就是臨淮關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老街牆院,居民採摘柿子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太平街裡一棟古建築的局部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老街太平西巷,72歲的許廣全30歲開始修電機,目前還修老式電視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67歲的鈑金工周善興子承父業,年輕時曾做過舞臺電工,退休後重操舊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寧北渡口等輪渡的居民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56歲的李俊生10多歲開始理髮,1986年從部隊退伍後回鳳陽,理髮至今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東大街裡的老商店已營業40年。60歲的張阿姨說,這棟老房子有百年曆史了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八:滁州市鳳陽臨淮關老街

老街正街上,喜歡盆景的王文暹自學電焊工藝和根雕藝術。他稱,臨淮關老街給了他很多的靈感和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