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期管理之幼果期的栽培技術!關乎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

草莓果期管理之幼果期的栽培技術!關乎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

草莓果期管理之幼果期的栽培技術!關乎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

經過幾個月的生長和農戶的精心照料,草莓苗終於到了的結果期。這段時間的栽培管理關乎草莓的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十分重要。

草莓幼果期果實大小的變化是不怎麼明顯的,不過卻是草莓果實體內細胞數量快速增加的時期,因此幼果對外界環境因素比較敏感,需要精細管理。

溫度管理

果實上市時間常趕上雙節(春節與元旦),這時通常促大果來滿足市場需要。此時,草莓果實生長髮育白天的適宜溫度為20~25℃,溫度過高會使草莓過早轉色,當氣溫超過25℃時應及時放風;夜間適宜溫度為6~8℃,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助於養分的積累,可促進草莓果實膨大。

水分管理

要協調好澆水與提高地溫、降低棚內溼度的關係,掌握好澆水時間、澆水量,此外還要加強通風管理。具體情況如下:

澆水時間

可安排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澆水,此時不僅水溫和地溫溫差較小,地溫容易恢復,而且還有充分的時間來降低因澆水增加的空氣溼度。澆水不宜選擇在中午,以免高溫時澆水影響根系生理機能。也不宜在傍晚和風雪天澆水,避免造成棚內地溫較低,難以恢復,溼度過大,引起草莓病害大發生。

草莓果期管理之幼果期的栽培技術!關乎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

澆水量

溫室草莓水分嚴重不足時,植株翻卷並且葉片容易出現焦枯。水分過多時,土壤易缺氧引起根部腐爛。此時澆水要小水勤澆,每7~10天澆水1次,灌水量每畝為1.5t左右。

通風管理

澆水後,開小風口進行通風、排溼,方便之後能儘快恢復地溫;不要用採取關閉風口的方式來提高溫室溫度,否則會造成環境溼度過大進而誘發病害。放風的時候可以裝備防蟲網以預防蟲害。

光照管理

這個時期要保持棚膜的清潔、減少棚膜水滴,以此來增強溫室透光量;另外可通過懸掛補光燈或者反光膜補光的方法來增加光照。

施肥管理

補充CO?氣肥

在溫室內可懸掛CO?氣肥袋補充溫室內CO?,促進植物光合作用,增加草莓有機物質的積累。

追施肥料

幼果期要進行追肥,以補充養分。可隨水追施氮磷鉀比例為19:8:27+TE的水溶性肥料,每畝施肥量為2~3kg;此時正是草莓幼果生長髮育期,可施用配套的ABT益能肽花果型·氨基酸水溶肥。

施肥時採取水、肥、水的順序,施肥前後澆清水,保證施肥均勻,不堵塞滴灌管。澆水後開小風口通風排溼,防止大風口快速降溫。對於像“章姬”這樣果實微軟的草莓品種在果實膨大期每次隨水追施鈣肥,每畝加入1kg的硝酸鈣,有利於果實硬度增加,促進果實的著色。

施肥時注重全元素肥料使用,奠定養分基礎,保證果正常生長。還可適當補充硼肥、鎂肥,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可葉面噴施0.2%的硫酸鎂溶液來補充鎂肥、硼肥,可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液,加少量尿素可促進硼元素的吸收。

另外,此時草莓葉片的黃化多數為生理性缺鐵,即根系發育不良,吸收能力變弱,可通過葉面噴施0.2%~0.3%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補充,同時也應加強中耕,提高地溫,施用ABT生根液促進草莓植株根系生長,強健的根系能為植株的營養吸收及果實的發育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疏花疏果

草莓結果過多易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產生畸形果,影響草莓品質。可以摘除過多的花、果以保證草莓品質與產量,一般每個花序留6~8個果,整株草莓留果12~16個為宜。待草莓稍長大些,可摘除畸形果、病果,之後再根據草莓長勢留果。健壯苗留10~12個果,中等苗留8~10個果偏弱苗留3~5個果,留果數量可根據銷售方式進行調整,需要大果的適當少留。

草莓果期管理之幼果期的栽培技術!關乎上市時間及果實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幼果期儘量不進行摘葉,否則會製造傷口,削弱草莓植株長勢減少草莓植株光合作用面積,影響到果實的正常發育。

病蟲害防治

發現病蟲害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不要等大面積發生後再防治。這個階段果實很容易發生白粉病病害,12月到次年2月為白粉病的第二個高發期。白粉病是頑固性病害,很難一次完全治癒,要時刻關注白粉病的控制效果,及時確定防治措施。因此時細胞在分化,打藥容易引起畸形果,應儘可能用煙劑防治,並配合通風降溼等農藝措施。對於白粉病發病比較嚴重的植株,摘除病葉、病果,如整株感染嚴重,要整株拔除,清除病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