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神祕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要了解黑洞的形成,就必須得先掌握“史瓦西半徑”這個概念。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史瓦西半徑是任何具重力的質量之臨界半徑。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中,尤其在萬有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1916年卡爾·史瓦西首次發現了史瓦西半徑的存在,他發現這個半徑是一個球狀對稱、不自轉的物體的重力場的精確解。

一個物體的史瓦西半徑與其質量成正比。

通俗來講,物體密度越高,表面引力越強,到達一個半徑後光都逃不出去,這就是史瓦西半徑,它是黑洞事件視界。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

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著中心點進軍,直到最後形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星體。

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一定小於史瓦西半徑),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誕生了。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黑洞的演化過程: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依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連中子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

也可以簡單理解為:通常恆星最初只含氫元素,恆星內部的氫原子核時刻相互碰撞,發生聚變。由於恆星質量很大,聚變產生的能量與恆星萬有引力抗衡,以維持恆星結構的穩定。由於氫原子核的聚變產生新的元素——氦元素,接著,氦原子也參與聚變,改變結構,生成鋰元素。


如此類推,按照元素週期表的順序,會依次有鈹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鐵元素生成,該恆星便會坍塌。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不同類型的黑洞,其來源也不同,黑洞大致有三類。


一類是微型黑洞,也叫量子黑洞

理論上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初期,由剛剛生成的物質在宇宙初期的高密度下形成。這類黑洞質量並不大,大小隻有一個基本粒子大小,質量只有數萬噸到數十萬噸。這類黑洞僅僅是理論預言,目前尚未發現。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第二類是恆星級黑洞

是由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炸的形式,恆星核引力坍縮形成的。這也是目前研究較多的一類黑洞。恆星演化理論認為,當大於太陽質量30倍以上的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會發生一次超新星爆發。在爆發中,大量物質被拋出恆星,同時恆星核會收縮。


當恆星核質量大於3.2倍太陽質量時(這個極限稱為“奧本海默極限”),它將無可避免地坍縮為一個質量無限大、尺度無限小、表面脫離速度達到或大於光速的物體。由於任何靠近它的物體(包括光線)都會被它強大的引力吸引而無法逃脫,自身發出的光也無法離開它的表面,就像是一個黑色的無底洞一樣,所以稱為“黑洞”。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第三類是星系中心的黑洞

這類黑洞是在星系形成時,由於中心物質密度極高,引力極強,自身引力坍縮形成的。這類黑洞只存在於大型星系的中心,通常質量極大,達數十萬到數千萬倍太陽質量,甚至更大。例如,銀河系中心就存在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分類和形成

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那張黑洞照片,也是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這個黑洞位於M87星系當中,距離地球5300萬光年之遙,質量相當於65億顆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