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的海升殺妻案,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牽涉和珅紀曉嵐?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看過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人想必對劇中海升燒掉和珅車馬的劇情都會有些印象。一個小小的巡城御史竟敢當街責罰“僭越”的“和府大總管”劉全並一把火燒掉了“和中堂”的車馬,絕對是鐵骨錚錚的一條漢子!而劇中也提到了所謂和珅誣陷海升殺妻的事情。但是,真實歷史上的“海升殺妻案”與電視劇中所說的那件事相差的恐怕不是一星半點。



海升,清乾隆年間的一位副司局級官員——禮部員外郎兼軍機章京,並不是什麼非常顯赫的大人物,所謂“海升殺妻案”也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這件案子的結局卻讓人非常出乎意料,不僅驚動了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帝,而且還牽扯到了和珅、阿桂、紀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員!雖然沒有晚清“楊乃武案”牽連那麼廣,但對於朝野的震動也著實不小……



“海升殺妻案”的原委

所謂“海升殺妻案”的案情其實並不複雜:海升與其夫人屬於典型的包辦婚姻,婚後感情一直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一次爭吵得過於激烈了,海升動起了粗,情急之下居然失手掐死了自己的夫人。僅此而已,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典型的激情犯罪,海升並沒有殺人動機,完全是因為失手而引發了命案。這樣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處理起來並不複雜,現在普通的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甚至鄉鎮派出所處理這樣的案件都綽綽有餘。那麼,為什麼這麼一件小小的案子會牽扯到那麼多高官,甚至還驚動了乾隆帝呢?



“海升殺妻案”為何會牽扯到和珅

海升在失手殺死自己夫人之後,並沒有去投案自首。為了逃避罪責,他將案發現場偽裝成了自殺現場,並對外聲稱夫人自盡身亡,打算儘快下葬,造成“毀屍滅跡”的既成事實。但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海升的小舅子貴寧不知道從哪得到了消息,說姐姐跟姐夫事前曾經爭吵過。加之海升做賊心虛,沒有停屍供親屬瞻仰、拜祭便直接釘死了棺材蓋。於是,貴寧咬死了這一點,說自己的姐姐死因可疑,非要開棺驗屍。



海升自然是不會同意的,於是貴寧一紙訴狀將海升告到了步軍統領衙門。為什麼貴寧要去步軍統領衙門告狀呢?這裡面是有一些說道的。海升是滿洲旗人,清朝的駐京八旗親眷都居住於北京內城。北京內城的治安、刑獄等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不歸順天府管(順天府主要管理北京外城),而是由負責北京內城九門防務的步軍統領(九門提督)代管。因此,“海升殺妻案”要走司法途徑就只能通過步軍統領衙門。那麼,彼時的九門提督是誰呢?大家的老熟人,“和大人”——和珅!海升殺妻案發生時,和珅正兼領著九門提督一職,於是就這樣被牽扯進了“海升殺妻案”。



“海升殺妻案”為何會牽扯到阿桂

接到貴寧的報案時,和珅也留了一個心眼。海升與時任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阿桂是姻親(也有一說是同宗,總之海升是阿桂家的親戚),而和珅與阿桂一直就是貌合神離、關係不甚融洽。為了撇清挾私報復的嫌疑,同時也為了把髒水引向阿桂,和珅玩了把陰的,表面上客客氣氣地接待了,轉頭便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刑部。阿桂之父阿克敦曾經主理刑部多年,加之阿桂彼時又分管著刑部,刑部差不多就是阿桂的“自留地”。



在接手案件之後,刑部的官員們都知道海升是阿桂的親戚,自然不敢怠慢。加之海升私下裡也走了門路、使了銀子,於是刑部象徵性地審理了一下便維持了海升給出的結論——“自殺”!可貴寧不幹了,這明擺著就是暗箱操作、草菅人命嘛。一氣之下,貴寧直接告了御狀,將事情捅到了乾隆帝面前。至於說這背後有沒有和珅的影子,很難說。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畢竟搞掉了阿桂和珅獲益最大,不是嗎?



“海升殺妻案”為何會牽扯到紀昀

乾隆帝作為皇帝,自然是不可能親自問案的。於是,“海升殺妻案”被乾隆帝轉手交給了都察院,讓監察機關來審理總要公平一些了吧?彼時主持都察院工作的又是誰呢?也是大家的老熟人,“紀大煙袋”——紀昀!



真實歷史上的紀昀可不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紀大煙袋”!乾隆帝曾經說過,自己對紀昀是“以倡優蓄之”,可見紀昀在乾隆帝眼裡不過就是弄臣而已,根本沒有那麼重要。讓他出任左都御史一職,乾隆帝也曾經公開表示過,僅僅是因為暫時無人可用,所以才讓紀昀臨時頂一頂……乾隆帝的看法雖然有失偏頗,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其實,紀昀就是一個“和稀泥”的角色。



案子交到紀昀手裡之後,紀昀見案子過了和珅、阿桂兩手都沒有推翻“自殺”的認定,而且海升還曾經是自己的部下,與自己的私人關係也不錯,“我趟這趟渾水、做這個惡人幹什麼?”於是,紀昀也在驗屍環節做了手腳、維持了刑部關於“自殺”的認定!就這樣,一件普普通通、明明白白的“他殺案”硬是“三審三決”被定性為了“自殺”。



“異地審理”,還司法一個公正

雖說海升有門路,可貴寧也不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人!姐姐莫名其妙地死了,他哪裡肯善罷甘休,於是便通過各種途徑繼續“上訪”。乾隆帝何等聰敏之人,很快便看清了這個案子的癥結所在——關係網!



於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異地審理”開始了。這一次乾隆帝徹底拋開了步軍統領衙門、刑部和都察院,派出了與此案不相干的戶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齡阿牽頭,組成了“聯合調查組”,甚至連負責驗屍的“法醫”(仵作)都是從京郊大興縣借調的。在沒有了“關係網”的干預之下,這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刑事案件很快便水落石出了。



因為原先“自殺”的結論被推翻,“海升殺妻案”證據確鑿,最終刑部不得不判決主犯海昇絞監候(大概其相當於現在的“死緩”)。平心而論,這一次刑部並沒有包庇海升、也不敢再包庇海升!按《大清律》,“夫殺妻”通常情況下不判處極刑,判處海升“絞監候”刑部基本上還是“依法審判”的。可乾隆帝不幹了,為了達到“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效果,乾隆帝硬是“法外加碼”,將海升的“死緩”改為了“立即執行”!



事後,與本案有關的所有舞弊官員都被乾隆帝給予了輕重不同的處分,曾經認定本案為“自殺”的兩位刑部侍郎被革職、發配伊犁軍前效力。時任左都御史紀昀也遭到了乾隆帝的嚴斥!當然,乾隆帝骨子裡根本看不上紀昀,認為他就是“一介腐儒”“倡優”而已,他審不對案子理所當然,審對了倒是奇怪了……斥責斥責也就算了,沒必要深究。但是,跟隨紀昀一起處理本案的兩名御史就沒有這麼“好運”了,被乾隆帝嚴厲追究了瀆職之責。也可以理解:“紀昀沒能耐就算了,可你們是專業人士,也跟著和稀泥,該罰!”作為老臣、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功臣,加之並沒有公開打招呼、收好處,乾隆帝對阿桂最終還是留了幾分薄面,批評批評這事兒也就過去了。自此,“海升殺妻案”正式告結,除主要涉案人員之外,一應參與辦案人員也全部遭到了罰俸一年的處分……



一件原本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的刑事案件,因為涉及到了“關係網”和高層之間的權力鬥爭硬是被無限發酵,最終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不僅驚動了乾隆帝而且還牽扯到了和珅、阿桂、紀昀等一大批朝廷大員,不得不說是清王朝的悲哀……好在彼時乾隆帝的頭腦還是清醒的,最終通過“異地審理”還了司法一個公正!這就是所謂“海升殺妻案”,海升並沒有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那麼高尚,和珅也沒有電視劇裡那麼陰險,無非一場隱形的權力鬥爭罷了。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乾隆五十年(1785年),發生在皇城根的“海升殺妻案”轟動一時,並不是案件多麼複雜和血腥,而是背後各種勢力的博弈引起了乾隆的警覺。

為此乾隆派當時的御史監察大人紀曉嵐親自過問,隨著案件的調查,紀曉嵐發現乾隆的紅人和珅也摻合其中。本來一件普通的“殺妻案”陡然成了朝廷內外關注的焦點。

海升殺妻案到底是咋回事?紀大煙袋和“鉅貪”和珅為何深涉其中呢?

先介紹一下海升殺妻的原因和過程。

案件發生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某一天,海升是旗人,武將出身,官拜禮部侍郎(從五品,相當於衛戍部隊的參謀)。

他家中有一妻一妾,海昇平時很喜歡小妾,對原配吳雅氏非打即罵,夫妻關係緊張。

這天海升當著原配和小妾調情,老婆很生氣,就罵了海升一句。海升在小妾面前有點掛不住臉,上去掐住了原配吳氏的脖子。

本來海升也沒打算殺死妻子,只是想教訓她一下,誰知出手有點重,掐的時間有點長,妻子吳氏竟然被她掐死了,按現在來說屬於激情殺人。

在古代婦女地位不高,死就死了吧,海升就操持下葬妻子。

這時吳氏的陪嫁丫鬟跑到孃家報信去了,她把看到海升掐死小姐的過程一五一十向吳氏的哥哥貴寧講了一遍,貴寧大吃一驚,馬上去找海升理論。



貴寧見到海升,質問他為何掐死了姐姐?海升裝傻,說“你姐姐得了暴病死了,你聽誰亂嚼舌頭說我掐死你姐姐了?”

貴寧見海升不承認,自己不想把丫鬟牽扯進來,於是憤怒異常道“你等著,我去衙門告你,我就不信大清沒王法了”。

海升鎮靜地回道:“悉聽尊便,你慢走,不送了”。貴寧邊走邊說:“在沒弄清事實真相之前,不許下葬我姐姐!”

這就是海升殺妻的原因和經過。

貴寧擊鼓鳴冤告到了衙門,海升早已打點了衙門所有官員,經過仵作驗屍,出具的驗屍報告是正常死亡。貴寧心想果然官官相護,我要進皇宮告御狀。

於是這件普通的案子驚動了乾隆,乾隆命當時的監察御史紀曉嵐帶隊複驗。



此案驚動乾隆的同時也驚動了宮中兩位權臣,一個是時任侍衛內大臣和珅,一個是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阿桂。

咱們先了解一下當時和珅與阿桂的情況,他倆為何如此關注這件普通殺妻案呢?

原來時年35歲的和珅正被乾隆寵信,和珅屬於文官集團的首位人物,乾隆對他十分倚重,再加上他善於察言觀色溜鬚拍馬,因此仕途一帆風順。

當年63歲的首席軍機大臣阿桂是靠軍功入閣成為了“丞相”,屬於武將集團的頭面人物,武將以他馬首是瞻。

講真阿桂能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屬眾望所歸。但是和珅卻和阿桂貌合神離,和珅對阿桂羨慕嫉妒恨,阿桂看不起和珅溜鬚拍馬,和珅總想取阿桂代之,於是處心積慮的想整阿桂。



終於阿桂被和珅抓住了把柄,原來阿桂的兒子阿迪斯因貪汙被和珅知道了,和珅向乾隆密報,乾隆一怒之下斬了阿桂的兒子,阿桂被警告,和珅因此受到了嘉獎。

和珅開局很順利,接下來他大開殺戒,把阿桂原來的老部下打倒了一半之多,和珅稱自己的辦法為“去其枝蔓,弱其主幹”。

阿桂久經沙場,豈能坐以待斃。

有一次,乾隆為了提拔和珅想讓他下部隊鍍金,命他和阿桂一起去平叛回族起義。到了甘肅,阿桂決定與和珅分別帶領隊伍夾擊起義軍,結果和珅帶領的部隊沒能準時接應,夾擊失敗。

阿桂責問和珅為什麼沒能及時趕到,和珅說“將士不聽調遣”。阿桂說不可能,隨後阿桂發出集合命令,將士們迅速集合完畢。

這事兒不用我多說,平時和珅把武將們得罪苦了,現在都不配合和珅,目的就是給他難堪,當時和珅又羞又氣。



事後阿桂向乾隆彙報了情況,乾隆急忙把和珅調回了宮,從此和珅對阿桂恨之入骨。

講了和珅和阿桂這麼多的恩怨,主要還是想讓親們能夠理解和珅、阿桂關注“海升殺妻案”的目的。

和珅知道海升是阿桂的親信,而且二人還是姻親,和珅就是利用海升殺妻案打擊阿桂。

此時阿桂出於對海升的信任,極力為海升開脫。

監察御史紀曉嵐也是阿桂的親信,阿桂的父親阿克敦是紀曉嵐的鄉試座師,也就是說紀曉嵐在考舉人時曾受到阿克敦的關照。

基於此,紀曉嵐率領的複驗團隊順從阿桂的旨意,依然出具了海升妻子正常死亡的報告。

此時和珅不甘失敗,鼓動貴寧再次提請勘驗屍體。

乾隆第三次派人審問海升,最後海升頂不住壓力,招認了掐死妻子的事實。




乾隆心中憤怒和驚詫達到了極點,心想在皇城根天子腳下都這樣拉幫結派官官相護,豈有此理,必須嚴懲。

和珅這次笑了,他終於出了一口惡氣。海升被斬立決,阿桂因袒護海升被罰俸五年,紀曉嵐徇私枉法被降職發配地方,所有參與官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理。

此案涉及朝中大臣數量之多令人矚目。此後阿桂一蹶不振,和珅後來升到軍機處後,二人竟然不在一個房間辦公,二人關係達到了冰點。阿桂81歲去世時曾對身邊的人說:“只可惜我看不到和珅的最後下場。”此時阿桂已料到了和珅的結局。


秉燭讀春秋


海升殺妻案發生在乾隆五十年,由於此案涉及朝中重臣阿桂、和珅和紀曉嵐等人,一時朝野震動,成為當時的大案之一,那麼此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海升劇照)

為了將案件理清,先要從海升說起。

海升本姓伊爾根覺氏,是滿洲正紅旗人,生於乾隆十八年。

海升出身於世宦之家,他的祖上多在朝中為官。

據史書記載,其父明山曾擔任過陝甘總督,其兄海寧為浙江巡撫,其姐伊爾根覺氏是福康安的嫡福晉。

海升官居禮部侍郎,由於他辦事得力被軍機處看中,於是又兼軍機章京、員外郎等職務。

海升官職不大,脾氣卻不小,鄰里都知道他和妻子烏雅氏多有不睦。

有一次,海升和烏雅氏為一點小事又拌了嘴,他一氣之下,對烏雅氏拳打腳踢一頓暴打。

烏雅氏雖然打他不過,嘴上卻不依不饒,對他破口大罵不止。

海升便對她當胸狠狠踢了一腳,烏雅氏當即就倒在床上了。

海升還不解氣,又想掐烏雅氏的脖子,這才發現烏雅氏已經氣絕。

這下,海升害了怕,他解下身上的褡褳系在烏雅氏的脖子上,又把另一頭系在櫃子腿上,偽裝烏雅氏自縊而死的假像。

做完這一切,海升還是不敢向烏雅氏孃家報喪。倒是烏雅氏陪嫁來的小廝偷跑回烏雅氏孃家,將這件事告訴了她的孃家人。

烏雅氏的弟弟貴寧覺得姐姐死得冤,帶著家丁找到海升,一定要驗看屍身。

海升卻讓雜役攔住海寧等人,堅稱屍體得等到盛殮後才能看。

貴寧又稱:“出了人命,理當報官。”

但海升死活不幹,只想早早下葬了事。

(和珅劇照)

貴寧見此,心裡也明白了七八分,於是就寫了狀紙告到了步軍統領衙門。

這個案子不算大,可是卻驚動了步軍統領衙門的負責人和珅。

和珅迅速將此案移交給刑部,讓刑部派仵作驗屍。

誰知經過仵作驗屍後,刑部仍以“自縊”結案。

貴寧對這個結果非常不服,和珅便極力慫恿他繼續上告,並且還替他加上一條:刑部官員徇私枉法,官官相護。

為了能讓此案得到重視,和珅又在合適的機會,將此案面奏乾隆,並旁敲側擊表示此案若不重新審理,必然會成為一樁葫蘆案。

和珅是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他為何如此熱心於這樁命案呢?

原來,海升是軍機處章京,也就是領班軍機大臣阿桂的下屬,同時他還是阿桂的遠房親戚。而阿桂一向與和珅不睦,處處壓制和珅,和珅論資歷和出身,樣樣不及阿桂。因此,他早有心剷除阿桂這塊絆腳石,所以他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乾隆也認為人命關天,又命左都御史紀曉嵐、刑部侍郎景祿等7位官員重審此案。

誰知,驗屍報告和審案結果依然是“自縊而亡”。

到了這一步,若是一般的人命案子,也就結案了,可是貴寧在和珅的鼓動下,不斷上告喊冤,並稱“海升與阿桂有連,驗不實”。

貴寧說這話是有道理的。

要知道阿桂的父親阿克敦在乾隆繼位不久,便一直擔任刑部尚書一職,所以刑部官員多得他舉薦。海升和阿桂是親戚,大家都得過阿克敦的恩惠,自然不便讓其子阿桂難堪。再加上海升又暗中對仵作多有賄賂,因此上下也就心照不宣地仍以“自縊身亡”結案。

(紀曉嵐劇照)

第二次的主審紀曉嵐,雖不是刑部官員,但當初他參加科舉考試奪魁時的考官就是阿克敦,也就是說他是阿克敦的門生。

再說海升曾經也在紀曉嵐手下做過事,因此紀曉嵐也不便堅持真理,於是睜一眼閉一眼,任由另幾位官員走了一番過場,以“自縊身亡”結案。

乾隆也覺得一個活人,居然能在櫃子腿上吊死,實在是匪夷所思,便召來阿桂詢問。

結果阿桂回稱:“床檔船艙,皆可自縊。”

這話讓乾隆很不高興,為了讓案件水落石出,乾隆乾脆不讓刑部參與此案的重審,改調順天府尹曹文植和工部侍郎伊齡阿共同審理此案。同時,他還借調大興縣仵作來驗屍。

曹文植和伊齡阿不敢怠慢,經過仔細審理,他們得出:烏雅氏身上多處瘀傷,但脖項耳際並無勒痕。造成其死亡的,是胸口的致命傷。確切地說,是被踢死的。

乾隆為了體現公正,又命前兩次參與審案的官員和仵作都重新複核此案,大家這次都不便繼續裝聾作啞,紛紛認同烏雅氏卻非自縊,顯系踢死。

案件到了這一步,海升只得招認了罪行。

乾隆沒想到,一件簡單的案子的背後,竟有如此複雜的關係,這讓他好生惱怒。

乾隆認為,阿桂有袒庇海升之意,不過念在他是幾朝老臣,又為清朝立有功勳,於是罰俸五年,並革職留任。

紀曉嵐也被乾隆罵作“腐儒”,一番訓斥後,給了他一個“下吏議”的處置。

至於其他參與案件審理的官員,均以“徇私枉法”的罪名一併革職流放,前兩次驗屍的仵作,也在受到枷刑後,發往邊疆為奴。

曹文植等人則因“公正執法不徇私”,得到了乾隆的嘉獎,得以升為戶部尚書。

當然,最偷著樂的還是和珅。他終於利用這樁殺妻案,成功地打擊了阿桂,舒解了結在心頭的一口惡氣。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應該是海昇殺妻。此案中,和珅一副正義面孔,為死者討回了公道,同時也得到了政治利益。紀曉嵐在此案在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他裝聾作啞和了一回稀泥,被乾隆皇帝痛斥。小案變大案的發展過程看,背後還有一隻看不的手。

海昇貪色殺妻

海昇本是個不起眼的人物,朝廷裡擔任禮部員外郎,只是一個從五品的小官。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海昇和老婆烏雅氏一直不和睦,結婚後爭吵就沒斷過。話說這天傍晚,海昇在內室讓丫鬟為他點菸,海昇當時三十二歲,行武出身,血氣方剛,和老婆不對付,燭光下看到13歲的小丫鬟楚楚動人,色心大動,便動手動腳,沒想到這個舉動卻讓老婆烏雅氏撞了個正著,抓住把柄後烏雅氏大罵二人有私情,喋喋不休,海昇是火暴脾氣,朝老婆腿上踢了幾腳,沒想到烏雅氏坐在地上又哭又罵。海昇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氣,朝胸口猛踢一腳。海昇是武將出身,這一腳下去把烏雅氏踢背過氣去了,海昇餘怒未消,又用手掐她的脖子,這時發現烏雅氏已經氣絕。海昇冷靜下來知道惹了大禍,在清朝因家事不各殺妻雖不是死罪,但也是重罪,加之烏雅氏家族勢力很強,他害怕坐大牢,趕忙偽造現場,用腰帶把烏雅氏吊在櫃子腿,偽裝成上吊自殺。

本想著趕快入土為安,沒想到百密一疏,烏雅氏家陪嫁到海昇府上的小丫鬟偷跑回去,將海昇打死老婆的事告訴了烏雅氏的弟弟貴寧。貴寧隨即帶著家屬來到海升家,欲看屍身,海昇卻將貴寧等人攔住,聲稱屍首已經裝裹,需等盛殮再看。貴寧說姐姐自縊橫死,應該報官。海昇不肯,貴寧遂到主管京師治安的步軍統領衙門遞狀,呈明親姐死因不明,請求派官驗屍。

和珅主張正義?

步軍統領衙門相當於首都公安局,當時統領正是和珅。和珅接到此案後非常重視,一方面人命關天,另一方面他發現當事人海昇和阿桂有親戚關係。當時阿桂、和珅兩人都被乾隆皇帝看重,但阿桂在朝廷中權高位重,勢力強大,和珅便想趁此機會打壓阿桂勢力。

步軍衙門接到訴狀後,交刑部勘驗。阿桂家族在刑部威望極高,其父阿克敦擔任刑部尚書達十年之久,阿桂此時又分管刑部事務,刑部主要官員幾乎都是他們父子提拔培養的。刑部接到步軍衙門行文後,派出的司官李闊、業成額二人去調查此案。如果他們秉公辦事,此事也不會發酵,但是二人也顧忌海昇和阿桂的關係,礙於阿桂面子,不願把事搞大。海昇管家又賄賂了驗屍官李玉,勘驗時看到烏雅氏脖頸上的傷痕並非致命傷,仍以自縊上報,於是以自縊定案。

如果是普通人家的案子,這事就糊弄過去了。而這一回案子落在和珅手裡,而且他清楚烏雅氏死因,此次勘驗有貓膩,他正想利用此案打壓阿桂,就堅持主張正義,指使貴寧不斷喊冤,改狀詞直指阿桂,稱其暗示刑部司官包庇親屬。由於涉及到朝廷重臣,和珅將此案上奏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親自過問“小案子”

乾隆帝看到涉及到阿桂,頗為重視,下旨“將海昇解職,交刑部傳集應訊人證,審明確擬。”都察院與刑部再次會同驗屍。這一下紅火了,刑部派出侍郎景祿、杜玉林,司官王士棻、慶興四人,都察院則由左都御史紀昀帶領崇泰、鄭徵兩位御史,另調都察院五城中的西城仵作王國泰代替刑部仵作,七位大臣共同前往海昇家辦案。

這次檢驗官員中職位、資歷最高的當屬紀昀紀曉嵐,而阿桂之父阿克敦正是他的鄉試老師,兩家關係非常好。紀曉嵐便耍滑頭,說自己年老眼花、不懂刑名,到了現場一語不發,跟他來的兩名御史自然也不作聲。刑部這次派去的都是刑偵高手,杜玉林任司官時,是刑部第一個還沒有實缺就獲得總辦秋審殊榮的人;慶興是有名的驗屍高手;而王士棻曾經秉公處死過和珅的家奴。和上一批勘驗官員一樣,他們都與阿桂關係密切,結果自然還是“自縊”,只比初驗時多出左右膝四處不致命的淤傷。

驗屍結果上奏後,在和珅支持下,貴寧依然控告不休,一口咬定兩次驗傷不實,刑部、都察院因為阿桂情面故意瞞報致命傷。乾隆帝覺得事情不簡單,就召見阿桂詢問,問及櫃子腿怎麼能吊死活人,阿桂回奏:“床檔船艙,皆可自縊。”乾隆又問貴寧屢控不休如何是好。阿桂說:“如虛即應治罪。”這樣的表述被和珅抓住,成為阿桂包庇海昇的證據。

兩次勘驗死者家屬都存疑問,乾隆帝想明白問題癥結在刑部與阿桂的瓜葛,於是拋開刑部,改派戶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齡阿,驗屍官則從大興縣借調,第三次前往驗屍。失去了關係網的保護,加上皇帝如此重視,這次驗屍官員不敢徇私做假,結果與前兩次大相徑庭:“驗得烏雅氏脖項耳際並無縊痕,亦無勒痕,而胸膛有腳踢致命傷一處,顯系踢死。”

畢竟阿桂是重臣,乾隆帝也怕出現朝廷內部的隔閡,下旨阿桂、和珅及初驗、複驗、三驗的官員、刑部全體堂官都到現場再次複核,阿桂和刑部也承認曹、伊二人所驗是實,於是審問了海昇和證人,案情大白。

阿桂勢力受到生創

真相大白後,主犯海升按律被擬為絞監候。按照清代的慣例,因家庭矛盾丈夫殺妻,除非情節特別殘忍,不判死刑,但是此案海昇弄巧成拙,小案子搞成皇帝親自過問的重大案件,乾隆帝非常重視:“海升系阿桂姻親,阿桂又不免意存袒庇,以致刑部堂司各官均有瞻徇迴護之見。若非屢次派員複檢,幾致始終朦混。且由此釀成重案,眾人皆因之獲罪。該犯殺妻雖非必死之罪,而實有必勾之情。”海昇被判秋後問斬。因為秋審時阿桂不在京城,乾隆帝也顧忌因此事影響君臣關係,專門強調自己並非借阿桂離京之際處死海昇

“試思朕何如主?豈阿桂在朕前竟能骩法救人,而朕即聽信其言竟置人命重案於不問耶?是海升之死阿桂非惟不能救之,而適足以殺之也。”——《清高宗實錄》

至於初驗、複驗的涉事官吏,兩名仵作李玉、王國泰在刑部門前枷號兩月,發伊犁給厄魯特兵丁為奴。因為同去驗屍而拿了海昇所贈車馬費的書吏、馬伕、皂役、穩婆分別革役,根據情節枷號一個月到兩個月。初驗、複驗的刑部堂官杜玉林、景祿,司官業成額、李闊、王士棻、慶興,革職發往伊犁效力贖罪。左都御史紀昀遭到乾隆帝痛斥,念他年老短視,刑名素非諳習,從輕改為交部嚴加議處,隨去的兩名御史也被交部嚴加議處。刑部其餘四名堂官本應革職治罪,考慮到辦事需人,“從寬降為四品頂帶,帶革職留任,所有應得養廉飯銀公費一概不準支給”。阿桂“雖無授意囑託之事,但其意已先存袒庇之見,咎實難辭”,罰公爵俸五年,帶革職留任。

此案最大利益者不是和珅

在此案中,和珅做的非常巧妙,他拋開案件的關鍵自殺還是他殺問題,劍走偏鋒,讓貴寧死咬住阿桂與海昇的親戚關係, 讓案件發酵膨脹,引起皇帝重視,最終達到既伸張正義,又打壓政治對手的目的。和珅為何敢與位高權重的阿桂宣戰,其實他看出了乾隆皇帝的心思。

不管是乾隆帝還是和珅、貴寧,在整個案件中都不斷強調海升是阿桂的親戚,實際上他們親戚關係非常遠,而另一個人卻與海昇有關係很近,就是海昇的妻舅福康安的,當時也是權高位重的重量級人物,但整個案件無人提及他的勢力影響,明眼人可以看出端倪,背後有一隻強力的手在掌控整個事件,就是乾隆皇帝。由於當時阿桂在刑部權勢過重,織就自己的關係網,他人難以介入,影響到司法公正,乾隆帝心知肚明,但阿桂功勳卓著,操守還算清廉,沒有正當理由敲山震虎,正好遇到此案,於是親自過問,藉此案打壓阿桂的勢力,警告阿桂及同黨,消除朝廷隱患,乾隆皇帝才是最大受益者。


聾王異史


這事發生在乾隆五十年。一天傍晚,海升讓丫鬟為他點菸,其妻烏雅氏看著二人似有曖昧神情,就低聲叨咕了幾句。不無大男子主義的海升不問青紅皂白,上去就是一頓拳打腳踢,有一腳正中其妻胸口。妻子當即被踢翻在床上,海升又跳過去掐住了她的脖子,這時才發現妻子已經沒氣了。於是海升解下腰帶拴住了妻子的脖子,把另一端系在了櫃子腿上,製造了妻子自縊的假象。

海升原打算悄悄地把烏雅氏埋了完事。而烏雅氏陪嫁的小廝卻把此事向烏雅氏的弟弟貴寧通風報信了。東窗事發後,海升不讓貴寧等人瞻仰遺容,還不允許人家上報官府。貴寧一氣之下 ,把狀紙遞到了步軍統領衙門。這時步軍統領衙門的老大是和珅,但是和珅看著狀紙當時也沒有表態~茲因海升是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的親戚,而被打死的烏雅氏正是和珅自己的親戚。

後來,和珅沒有承辦和審批。他靈機一動,而是轉給了刑部~顯然是在打太極。阿桂當時是主管刑部:由於阿桂的老爹阿克敦早前已擔任刑部尚書達十年之久,上上下下都是阿桂的人。這樣一批人辦這個案子,結果不言而喻:刑部司官李闊、業成額是阿克頓的老部下,仵作李玉早收了海升不菲的賄賂,大家在勘驗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發現“烏雅氏”身上🈶被外力打擊的痕跡。

姐姐將死不瞑目了,貴寧只好告御狀!上達天聽後,引起了而乾隆(說不定和珅事先🈶通報)的重視。他立即派以紀曉嵐為首的都察院七位大員複查,而結果呢?結論與以前毫無二致。因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紀曉嵐,在乾隆十二年應順天府鄉試時,得了第一名解元,當時的主考官正是阿克敦。老奸巨猾的紀曉嵐以“年老眼花”為由,保持了沉默。看了他的樣子,都察院兩位大員(崇泰、鄭徵)也保持緘默。任由刑部四大員(侍郎景祿、杜玉林,司官王士棻、慶興)忙忙碌碌、裝模做樣地檢驗一番,最後仍以“自縊”上報。

海升是五品,作為軍機章京,他家的女主人上吊,一大群丫鬟、僕婦居然沒人看見?乾隆心裡是有底的,他私下問阿桂:“櫃子腿上怎能吊死人?”,阿桂不動聲色:“床檔船艙,皆可自縊。”,阿桂的回答差點把乾隆老爺子氣昏過去了!他又選派戶部侍郎曹文植、工部侍郎伊齡阿前去調查,而且這次驗屍的仵作是從大興縣調來的了。

結果:“烏雅氏脖項耳際並無縊痕,亦無勒痕,而胸膛有腳踢致命傷一處,顯系踢死。”,乾隆怒了也硬了。為彰顯自己的英明,他和顏悅色地讓阿桂、和珅和前幾次做了勘驗官的幾位大員再次複查。這次大家都不敢裝瞎子了,一致認同了大興縣仵作的驗屍報告。

於是前期裝聾作啞、徇私枉法的一應官員全栽了:阿桂、杜玉林、景祿等等罰俸的罰俸,革職的革職,還有充軍到伊犁的。只有見風使舵的紀曉嵐這老滑頭逃過了一劫:名義上判了過“交部議處”,得了個革職留任的處罰,其實是隔靴搔癢,沒一點變動。殺人兇手海升,則被判處斬監侯!

和珅真時官場高手,會借刀殺人。儘管如此,他為冤死者討回了公道。而紀曉嵐在當時是乾隆比較重視的官員,阿桂、紀曉嵐這級別的官員,不是誰都能撼動的,唯和珅有這個能力!和珅早與阿桂不和,暗地進行了推波助瀾,所以阿桂自此再不理和珅了,而紀大煙袋於此案中全身而退,沒傷皮毛。


希望星晨58298869


海升其實不值一提,只是一個禮部侍郎從五品的小官,但是海升背後牽扯的利益可不一般。海升背後的人是阿桂,武官之首,而這紀曉嵐;而阿桂的對立面則是和珅,和珅的身份自然是不言而喻,乾隆面前妥妥的紅人一枚。所以相當於是和珅和阿桂以及紀曉嵐的案子。

海升雖然只是小官,但是高官的劣根性沾了個十足。不僅在府中招進了不少美人,而且還寵妾滅妻。正如嫡庶差別,妾和妻的界限被逾越,這也是觸犯朝廷法律。海升妻子自然是佔足了理,可海升雖然沒有理,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有一日海升與小妾正在房中親熱之時,海升妻子突然氣勢洶洶的闖進來。海升原本就對妻子的多次吵鬧不耐煩,這一次妻子更是指著海升破口大罵,海升原本就對妻子恨之入骨,再加上還在小妾面前丟了臉,一氣之下竟然將妻子活活掐死,最後偽裝成自縊。

沒有想到的是,目睹一切的貼身丫鬟偷偷地向妻子的弟弟貴寧告狀。這樁案子本是人證物證都在,但是海升卻拒不認罪,甚至將仵作以及衙門的關係打點好,咬定了是自縊死亡。貴寧見衙門告狀無望,只能求乾隆主持公道。乾隆一聽立馬吹鬍子瞪眼,天子腳下竟然發生這樣草菅人命之事?隨即派了紀曉嵐查明。

這紀曉嵐本就是阿桂的親信,而海升見貴寧告了御狀心中忐忑不已,馬上投靠了阿桂,甚至一口咬定妻子就是自縊而死。海升是自己親信,阿桂自然是相信的。何況海升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幾乎是天衣無縫,紀曉嵐只是一個文人,用的斷案手法也是老一套,自然查詢不出什麼蛛絲馬跡,自然判定為自縊。

但是貴寧卻鬧了個天翻地覆,貴寧投靠的是和珅,和珅和阿桂的關係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關係,就算是自縊和珅也會就此大做文章,何況本就是他殺呢?和珅仗著自己是乾隆面前的紅人,三言兩語便扭轉了局面,於是乾隆下令重新翻案。

這一次和珅在裡面可是出了不少力,將從前海升在其中安插的人手盡數除去,然後重新換上資歷老的仵作,徹查此案。本就疑點重重,根本就經不起反覆推敲,最後自然是成功破案。

案件結果一上報,乾隆自然是大吃一驚。天子腳下,不但有人草菅人命,甚至還來個官官相護,而且雙方乃是一等一的京官。此等局面,乾隆怎麼可能坐以待斃,隨即拿了阿桂和紀曉嵐問罪。

海升案雖然小,但是其中所牽扯的利益關係卻大。但是此案雖然是和珅一手摺騰出來的,但是受益人卻是乾隆本人。阿桂是武官,掌握著軍權,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但是歷朝歷代最不能被容忍的便是武官,所以這一次乾隆可是白得了個便宜,解決了心頭大患。


小鎮月明


前言

在清朝乾隆帝時期,出了這麼一件案子,牽扯到幾位朝廷重臣。

這件案子主要是當時的軍機章京、員外郎海升殺了自己的妻子,但是在往刑事部門報備的時候,說他妻子是“自殺”,在這件事出了之後,海升的小舅子提出質疑,懷疑他的姐姐不是自殺,而是被海升所殺。

於是,在幾番波折之後,這件案子牽扯到了阿桂、紀曉嵐等一批官員。

軍機章京、員外郎海升毆殺其妻,以自縊報,其妻弟貴寧爭非是。


後話——為何此案會牽扯到紀曉嵐與和珅呢?

會有牽扯,說明這些人已經在這個案子中了。

海升的妻子身死,海升上報自殺,之後海升的小舅子提出質疑,然後就引出了紀曉嵐受命查此案,但是紀曉嵐在驗屍之後,上報的“檢查報告”上面,說的還是“自殺”,並非他殺。

命左都御史紀昀等驗屍,仍以自縊具獄。


這個結果讓海升的小舅子不滿意,畢竟他的姐姐死的太蹊蹺,於是,海升的小舅子再次提出異議,乾隆帝對此也是比較重視,便又派出了幾個官員去查驗,命順天府尹曹文植和侍郎伊齡阿針對此案,再次驗屍。

更命文埴與侍郎伊齡阿覆驗,得毆殺狀,以聞。

這一次驗屍結果與之前是天差地別,這兩位官員在重新驗屍之後,得出海升的妻子死於他殺,這讓乾隆帝大為惱火,對此案所牽扯的官員,通通做出處理,阿桂(海升是阿桂姻親)、紀曉嵐,無一倖免。
(阿桂畫像)



而和珅在裡面並沒有明面上出現,但為什麼又牽扯到和珅呢?

這個事可以這麼推斷,阿桂、紀曉嵐在當時都不是普通的官員,而是乾隆帝比較重視的官員,特別是阿桂,當時可是屬於天子近臣的行列,而和珅這個官員就不用提了,乾隆帝的寵臣。


在那個時期,如阿桂、紀曉嵐這樣的官員,不是誰都能夠去輕易撼動的,但是和珅有這個能力,而且和珅與阿桂本就不和,在這個案子上,和珅在暗地裡進行一些推波助瀾,也不是讓人意外的事。



參考文獻: 《清史稿》


說與山鬼聽


乾隆五十年間,員外郎海升毆打他的妻子吳雅氏致死,海升說他妻子用繩縊頸而自盡,經步軍統領衙門上奏交刑部審訊。妻弟貴寧認為他的姐姐吳雅氏並非自鎰死的,不肯畫供。乾隆因此令左都御史紀昀帶兩位本部門御史宗泰、鄭激,會同刑部侍郎景祿、杜玉林。及刑部經驗老道司員王士棻、慶興七人,前往開棺檢驗。檢驗後紀昀等上奏說共同檢驗的結論:

“死者確實是繩縊頸而死的”。

貴寧不認可這個結論,又到歩軍統領衙門上告,理由是海升是大學士阿桂親戚,刑部明顯是袒護海升。乾隆又派侍郎曾文埴、伊齡阿前往再次複檢,曾文埴據實上奏結論:“吳雅氏屍身並沒有鎰痕。”

乾隆立即下旨阿桂、和珅、會同刑部堂官、原檢、複檢人員共同再次驗屍,結論與曹文埴、伊齡阿所奏相符。於是皇上又下旨仔細審訊海升。海升終於供出如何將妻子毆踢致死,如何製造自縊假象全盤供出。


皇上說:

“到此時,此案的原驗、複驗之官員都因海升是阿桂親戚,都有意徇顧私情,竟至正凶幾乎漏網。經朕看出可疑之點,特派大臣複查嚴審,方得水落石出。應將該堂官等概予治罪。此而不嚴加懲做,又將何以用人?何以行政耶?”


皇上處分辦案人員如下:

阿桂罰公俸十年並革職留任。原因是:阿桂於海升雖無授意囑託之事,但他曾奏,床檔船艙皆可自鎰,使貴寧屢控不休。

紀昀交部嚴加議處至刑部堂官。原因是:紀昀本是無用腐儒,原本不熟悉刑事案件。檢驗時眼睛近視,沒能詳悉閱看,按刑部堂官所言,隨同附和。其錯尚有可原。

喀寧阿,胡季堂,穆阿、姜晟,都從寬降為四品頂帶,仍帶革職留任。

景祿革職發配新疆效力贖罪,不準給派車馬,自力速往。原因:景祿,有豐富辦案經驗不知秉公嚴審辦理,由於他徇顧私情袒護罪犯,才使案件至於如此,其罪更大;

杜玉林革職發配新疆效力贖罪。不準給派車馬,自力速往。原因他屢經獲罪;

業成額、李闊、王士葉、慶興,都被革職,發往新疆效力贖罪,不準給派車馬。原因:此案原檢之員司員業成額、李闊,對海昇徇顧私情,他倆是軍機處行走司員,授意仵作,任其得贓捏報。

慶興、王士棻在刑部年久,是刑部檢驗高手,在複驗時固執徇顧私情,做假屍傷,逢迎阿桂,他們的罪無可免除;


崇泰、鄭澂,從寬交部嚴加議處。原因:身為掌管風紀的官吏,遇有冤抑案件,應揭發罪狀,他倆隨同檢驗,附會草率,本當與同員等一體治罪。姑念二人皆是不熟悉刑事案件之員;


曹文埴、伊齡阿著交部議敘。原因他倆能秉公據實具奏,不肯扶同徇私隱瞞,頗得公正大臣之體,甚屬可嘉。


兇手海升,被判處斬監侯——死緩。但是乾隆在秋天勾決的時候專門提到了不可放過海升:“海升系阿桂親戚,釀成重案,眾人皆因之獲罪,該犯殺妻雖非必死之罪,而實有必勾之情。”


刪繁就簡347


許多電視劇和真實的歷史都是不相符的,所以絕對不能跟著電視學歷史,會被誤導。比如乾隆時期的海升殺妻案,電視劇和史書上的記載就截然不同。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海升是紀曉嵐的得力手下,他的妻子也不是他殺的,而是他妻子認為和珅勢大,跟著他混才有好前程,於是在家裡跟個潑婦一樣,天天要死要活的逼著海升投向和珅。

但海升比較有骨氣,堅決不同意,硬要跟著紀曉嵐與和珅對抗到底。

有一天,海夫人又鬧上了,說如果他不投向和珅自己就要上吊自殺,海升大概是被她鬧煩了,遞過去一個小板凳說你吊吧,海夫人為了賭這口氣,作勢上吊,誰知操作有誤,沒掌握好分寸,竟然真的吊死了。

和珅就以此為藉口誣賴海升殺妻,差點把海升斬了,還是紀曉嵐聰明多智,才救出海升還他清白。

可是在正史《清史稿》中,壓根不是那麼回事兒。

首先,海升不是紀曉嵐的手下,兩人沒啥交集;

其次,海升的妻子是被他活生生打死的;

第三,和珅和這件事兒關係不大。

《清史稿》是這麼記載的:軍機章京、員外郎海升毆殺其妻,以自縊報,其妻弟貴寧爭非是。

也就是說,海升把妻子毆打致死後,以“自縊”上報。但海夫人的弟弟貴寧不信,覺得姐姐不可能自縊,於是上告朝廷。

乾隆派紀曉嵐去查實此事,《清史稿》中記載,“命左都御史紀昀等驗屍,仍以自縊具獄”。

意即紀曉嵐查驗後,認為海夫人的確是自縊的,海升沒有說謊。

但貴寧還是不服,又說“海升與大學士阿桂有連,驗不實”,意思是海升和大學士阿桂關係好,官員看在阿桂的面子上偏袒海升”。

乾隆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思,也許是想為海夫人申冤,也許是想借此機會打壓阿桂,又派順天府府尹曹文埴與侍郎伊齡阿複驗,得出了海夫人是被毆打致死的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曹文埴是曹操的嫡脈後裔,為人清正,後來因不願與和珅為伍而賜官,所以不存在和珅借他對付海升或者紀曉嵐的可能性,他們並不是同黨。

最終乾隆信了第二次的複驗,“上獎文埴等不徇隱,公正得大臣體。阿桂以嘗奏及語袒海升,坐罰俸,昀下吏議,刑部侍郎景祿、杜玉林及郎中王士棻等皆遣戍。擢文埴戶部尚書。”。

意為乾隆褒獎了曹文埴等人,誇他們公正無私。當初偏向海升的全部被處罰,“昀”是指紀曉嵐。而曹文埴則得到了升遷,被提為戶部尚書。

這其中根本沒有和珅什麼事兒,不過,政治嗅覺敏銳的和珅會不會藉機打壓政敵,這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歷史上的海升是個能家暴妻子致死的人,在電視劇裡卻成了剛直之臣,有點可笑。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乾隆時期海升殺妻案中,和珅推動此案的調查和影響,紀曉嵐和稀泥


海升,章佳氏,清朝正紅旗,官居五品巡城御史,曾為侍郎紀曉嵐帳下。清朝乾隆年間軍機章京。

曾經將自己的妻子紐牯祿氏殺死。於是海升的小舅子貴寧把海升告到軍機大臣阿桂那裡,阿桂因為注重海升的才能,對於殺妻案件不加理睬。最後因為缺少證人,不了了之。小舅子又把海升告到和珅那裡。和珅和阿桂關係不好,讓他向上告,最後到了皇上那,結果海升招認,關入大牢,但後經紀曉嵐一番折騰,海升無罪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