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六耳彌猴是什麼東西?

除卻《西遊記》前七回,大約就是真假美猴王一節更讓我們覺得熱鬧些,因為每一位讀者都喜歡孫悟空,而這時卻居然出現了兩個孫悟空,更妙的是,這個假猴王和其他的妖精完全不一樣,之所以說不一樣,是因為其餘所有的妖精,或是想吃唐僧肉,或是想與唐僧成親。可六耳獼猴呢,他的追求卻只是為了取經——這一點和孫悟空一樣,他也是想取經修正果。

孫悟空能陪唐僧西天取經,六耳獼猴為什麼不能?更何況他和孫悟空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看過原著的朋友就應該很清楚,他根本就和真猴王一模一樣:孫悟空長成什麼樣,他便長成什麼樣;孫悟空有如意金箍棒,他也有隨心鐵桿兵;孫悟空會筋斗雲,他也會;孫悟空能七十二般變化,他一樣有七十二般變化;孫悟空有火眼金睛,他一樣金晴火眼,孫悟空怕念緊箍咒,他也怕!

一樣的形象,一樣的本領,所以兩個人誰也奈何不得誰。

世上還有這樣的事?世上就有這樣的事。

怪事處處有,西遊特別多。

六耳彌猴出現在書中時,是在全書的中部,在《西遊記》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中,六耳彌猴粉墨登場。他一出場便: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長老昏暈在地,不能言語,被他把兩個青氈包袱,提在手中,駕筋斗雲,不知去向。

一出場就動了手,倒真是壞人作風。然而當時我們卻都和唐僧那個笨蛋一樣,並不知道眼前這個縱棍行兇的傢伙是假的,儘管我們覺得奇怪——不能不奇怪,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孫悟空可能內心深處並不服唐僧,因為唐僧根本就是一笨蛋,但卻一直尊敬他,因為孫悟空知道,他是觀音選定的取經人,自己只有跟定了他,才能修成金身正果。孫悟空從來沒有罵過,更沒有打過唐僧的,而這一次,他怎麼會這樣做呢?我們當然要奇怪。

更主要的是,孫悟空對唐僧行兇也是極有可能的,因為在師徒二人初相逢時——那時節尚未收伏八戒與沙僧——唐僧送了一頂暗藏緊箍的帽子給悟空,而且當場就試驗了一番緊箍咒,讓孫悟空痛了個死去活來,當時孫悟空儘管叫他一聲師父,其實二人之間並無什麼師徒情份,在孫悟空的眼裡,那個菩提老祖才是自己的師父,唐僧是什麼東西!所以在那個時節,孫悟空是起過殺心,抽過鐵棒的。只是那次唐僧比這次幸運,及早看到,再一次唸經,逃過一劫罷了。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那是唯一的一次。

然而有一次便足夠了。生活中就是這樣,有些事你千萬不能做,做一次就會讓你痛苦一輩子。哪怕你只做過一次賊,你就可能要背上一生賊名。孫悟空也只鬧過一次天宮,盜御酒竊仙丹偷蟠桃,然而這一次就讓他一生永遠也沒有擺脫偷兒的稱呼。

特別是那些平生不做壞事的人。一生不做壞事,只要你一件事情做壞,便會讓人覺得不可原諒。因為在大家的眼裡你根本就是一張白紙,哪怕有一點點的汙漬,別人也瞧得不舒服;倒是那些天天做壞事的人,便一天做了十件百件壞事,大家也不覺得如何,因為那本是一個臭水缸,再臭一點兩點三四點,也並不覺得了。

簡單的說,那就是這個社會對好人要求總是嚴格,對壞人卻總是放縱。

跑題了,還是說真假美猴王。

因為孫悟空有過前科,所以我們懷疑這次可能真是他又一次兇性大發;因為孫悟空除了那一次一直對唐僧關愛有加尊敬有加,所以我們疑惑他怎麼會這麼做?

便是一向信任大師兄的沙悟靖也有些怨恨了,他見到觀音時是這樣說得:“這猴一路行兇,不可數計”。

是這樣麼?是事實麼?

是事實,但以前他總是無條件的支持大師兄的。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為什麼這次會如此不任憑孫悟空,就是因為他親眼看到了孫悟空的惡行“……師父唬得跌下馬來,罵了他幾句,趕他回來。分別之後,師父飢渴太甚,教八戒去尋水,久等不來,又教我去尋他。不期孫行者見我二人不在,復回來把師父打一鐵棍,將兩個青氈包袱搶去。我等回來,將師父救醒,特來他水簾洞尋他討包袱,不想他變了臉,不肯認我,將師父關文唸了又念。我問他念了做甚,他說不保唐僧,他要自上西天取經,送上東土,算他的功果,立他為祖,萬古傳揚。我又說:沒唐僧,那肯傳經與你?他說他選了一個有道的真僧。及請出,果是一匹白馬,一個唐僧,後跟著八戒、沙僧。我道我便是沙和尚,那裡又有個沙和尚?是我趕上前,打了他一寶杖,原來是個猴精。他就帥眾拿我……

由不得他不信!

沙和尚沒有火眼金睛我們怪罪不得他,可其他人呢?還不是一樣。

真假美猴王為了辯明身份打到了南海見觀音,觀音多麼牛B的一個傢伙,同志們呀,這可是法力無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千手千眼的觀世音呀!可她一樣看不出,只好唸了緊箍咒,照樣沒轍!

繼而是天庭。這裡面可是人才濟濟呀,應該行了吧?書中寫道:玉帝即傳旨宣託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鏡來照這廝誰真誰假,教他假滅真存。”天王即取鏡照住,請玉帝同眾神觀看。鏡中乃是兩個孫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髮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趕出殿外。

奇怪不?玉帝老眼昏花辨認不出我們可以不奇怪,可為什麼照妖鏡也不行呢?這鏡子就是照妖的呀!照不出妖精原形還叫什麼狗屁照妖鏡呀,送給觀音梳妝打扮好了!

這東西真不好使麼?不是這樣的!《西遊記》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一回中,孫悟空遇到了當年花果山上結義的兄長平天大聖千魔王,書中說: 只殺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霧黑悠悠!那魔王奮勇爭強,且行且鬥,鬥了一夜,不分上下。想來這牛兄也是相當牛B的一個人物了,要不也不配做花果山上齊天大聖的兄長呀!可一遇到照妖鏡又如何?書中是這樣說得: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你看這照妖鏡還是有用得。和孫悟空戰成平手的牛魔王在照妖鏡面前那是一點轍也沒有。

可偏偏這鏡子對孫悟空沒有用。早在孫悟空鬧天宮時,就兩度遭遇託搭李天王,其中一次還有二郎小聖關照,但可惜兩次都沒得用。

照妖鏡照不住孫悟空!現在居然也照不住假猴王!這可不是奇怪了,難道他不是妖精?

天庭辨認不出於是又來到地府,十殿陰君和地藏王菩薩一樣認不出,還好有個諦聽,可惜他聽出了妖猴卻不敢說,因為“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終天還是鬧到了西天,如來辨出了假猴王,原來是六耳彌猴所幻化。如來道: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注意這裡如來的話“與真悟空同像同音”,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便是在如來眼裡,真假其實也根本就是一樣的,很難分別。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好了,羅嗦了太多了,好像還是沒有說出來六耳彌猴究竟是什麼人?

我們現在再來重新梳理一下。假猴王與真猴王相貌一樣本領相同,照妖鏡也起不了作用。

難道六耳彌猴是孫悟空的兄弟,或者和孫悟空一樣也是天生石猴遇到了菩提祖師?不會這樣巧吧?

當然不會?那麼他怎麼就會和孫悟空一模一樣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六耳彌猴根本不是別人,就是孫悟空自己!

儒家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大錯而特錯,當然我也並不是說人之初性本惡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在每個人心目中其實都是善惡二念並生的。

有一個善我,有一個惡我。當一個人善念大於惡念時,他就表現為一個好人,反之就是一個壞蛋。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麼,走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於是大腦裡開始做鬥爭,一個我說要交給警察叔叔,一個我說留下來自己花!

想交給警察叔叔的那個就是善我,想留下來自己花的便是惡我。

世界上再好的人,也是有過惡念的,只是他用善念剋制住了自己的惡念。

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我們也不是不想做壞事,只是我們有那噁心卻沒那惡膽,因為我們不家善念,我們用道德還有外在的法律等將自己的惡念而強制壓迫在內心最深處。

當善念不足以剋制自己的惡念時,壞事便發生了,而且是很自然的發生,不可遏抑的發生。於是這個社會有了流氓有了強盜有了殺人犯。

孫悟空本身就不是正經仙人,他自己就說自己是“歷代馳名第一妖”的,原本就惡念大得不得了,要不怎麼會有膽量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要不怎麼就敢公然扯出齊天大聖的旗幟與整個天庭作對,更說出“在因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這樣的大話?

賊膽包天,一點也不錯。他就是包天的膽。

這樣一個惡人,不,錯了,惡妖,怎麼可能會老老實實跟著唐僧那樣的笨蛋去西天?

那是因為他吃了苦頭,被壓了五百年,又得觀音點化,於是在求得金身正果的誘惑下,善念萌生,將惡念壓在了心底,做了唐僧西行的護法。

他以為自己只要老老實實的跟著唐僧混就一定有好日子過。可他錯了,唐僧那樣的笨蛋根本就什麼也不會做,只會四處闖禍,只會念緊箍咒,只會給孫悟空找麻煩。這還不算,還要一次一次的想將他驅逐出西天取經團!

寒不寒心哪!

如果你是孫悟空,你會怎麼想?

為了保護這個笨蛋,自己一路辛辛苦苦,渴了給他弄水,餓了給他化齋,還要不停的降妖除魔,將他從妖精手裡搶回來。可自己得到的是什麼?沒有讚許,只有批評,說他沒有慈悲心,濫殺無辜,甚至不止一次的念那緊箍咒懲罰他。

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不可謂不認真負責忍辱負重,可唐僧還是要將他逐了出去。無論如何哀求也還是沒有用。第一次看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四面跪拜唐僧哀求留下時,我真的流淚了,為他感覺到委屈。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而我只是一名旁觀者。當事人呢?孫悟空當時是什麼感受?

現在這樣的事情又來了!歷史又一次重複,驚人的重複,再孫悟空殺死強盜後,唐僧照例埋怨這猴子沒有佛心,照例要念緊箍咒,而且照例是要趕他走!書中說:三藏道“你這潑猴,兇惡太甚,不是個取經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兩個賊頭,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賜齋借宿,又蒙他開後門放我等逃了性命,雖然他的兒子不肖,與我無干,也不該就梟他首,況又殺死多人,壞了多少生命,傷了天地多少和氣。屢次勸你,更無一毫善念,要你何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

孫悟空不得不離開,可還是放心不下那個笨蛋唐僧,於是復轉回來再求,並說如無自己保護,你只怕去不得西天,可唐僧又如何呢?書中是這樣寫得:三藏發怒道“你這猢猻殺生害命,連累了我多少,如今實不要你了!我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遲了些兒,我又念真言,這番決不住口,把你腦漿都勒出來哩!”

如果你是孫悟空,你此時此刻會是什麼心情?

於是惡念滋生,孫悟空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另一個我便活躍起來了!惡念一動,邪魔滋生。還記得電視劇〈寶蓮燈〉麼?二郎時就是乘小狐狸小玉(是這個名麼?記不大清了,嘿嘿)心緒不寧時將那個惡念小玉給誘惑出來的。

孫悟空將自己的惡念放了出來,也就放出了那個惡我!

這個假猴王其實一點都不假,他就是另一個孫悟空,那個惡我佔了上風的孫悟空!所以〈西遊記〉五十八回名目就是“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什麼意思?二心就是善惡二心,正是善我惡我同出,所以才乾坤大亂,二心存一體是不可以的,所以故事的結局就是善我滅了惡我,真猴王戰勝了假猴王。

從這一刻起,孫悟空才真正是孫悟空,因為他戰勝了他自己!

西遊記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