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特效那麼發達,為什麼幾乎沒有人拍獅駝嶺,想想都覺得過癮?

王先森帶點文藝範


看到很多孩子氣的說法。其實都是不成熟的。

你必須明白,電影電視雖然說是藝術,但人類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歸結為“商業行為”。這就意味著投資方必須要有利潤可圖才會進行某項活動。

我也喜歡《獅駝嶺》這節,但如果被搬上熒幕或銀幕,如果你是投資方,你準備怎麼賺錢?

說得好聽些就是怎麼把觀眾吸引到電影院?

大家肯定都想到震憾的動作場面,宏大的場景。

但光是這就能賺錢嗎?

好吧,就先算能賺錢,但是如何拍呢?

不說別的,就說化妝。

央視拍了,青獅就是一個藍臉,白象的鼻子僵死,大鵬就一隻烏鴉。

香港拍了,青獅就象一個捲毛老外,白象的鼻子象吊著的香腸,大鵬就裝了只鷹鉤鼻子。

張紀中拍了,青獅、大鵬好歹霸氣些了,可白象乾脆就沒鼻子。

這樣就是我們心目中的《獅駝嶺》嗎?

當然不是的。

我們心目中的獅駝嶺,三魔都是身高如同變形金剛一樣的巨人,吃人如吃豆。青獅有非洲獅的兇猛又有西域獅的霸氣。佛經中的白象都是六牙的,而那個“鼻似蛟龍”更是特攝中的難點。大鵬決不能象烏鴉,應該參考伽樓羅來設計其外形。具體可以看西藏的大鵬像。他們身上也絕不可能是布布縷縷的“乞丐裝”,而是結合他們本身生物特點的鎧甲。比如獅蠻甲,象皮甲,大鵬金甲。

當然,說可以天下無敵,想象可以天馬行空,但怎麼拍出來?

三大妖王只是一部份。問題是,如果我們有了如此精雕細琢的三大妖王,他們得配備什麼樣的小妖?是三萬頭套的群眾演員,還是三萬電腦高分辨模樣?住什麼樣的山洞?是象央視那樣找個名勝區的古洞,還是在攝影棚搭建,又或者在電腦中合成?

當然,觀眾不用考慮這些,他們只需要買票進電影院,然後說好不好看就行了。但製片方要考慮。

有時高投入不等於高回報。如《阿修羅》、《上海堡壘》。有時好口碑不一定有好票房。如《攀登者》、《送我上青雲》。製片方不可能不考慮這些,畢竟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沒有個把握,貿然拍片,你認為真是在洗錢嗎?

按現在的電影市場,票房至少應該是投資的三倍,拍片方才有可能盈利。那麼,就算投資三億吧。這是最基本的投入。那至少應該得有九億票房。按一張票三十元算吧,就至少得有三千萬人次的觀影。如何確保這三千萬人走進電影院。單憑《西遊記》龐大的粉絲群?

西遊記的確有大量的群眾基礎,但遺憾的是,這個基礎已經基本被各種層出不窮的爛片給毀了,你看看,還沒拍或者拍了沒上映的西遊記電影有多少?鄭保瑞的西遊記系列,周星馳的西遊記系列,六小齡童的《敢問路在何方》,還沒算西遊記動畫,有《大聖鬧天宮》、《再世妖王》、《西遊後傳》等等,這還只是說比較好的片子,沒說那些數以百計的網格大電影,。這樣的條件下,拍一部高投入的西遊記,回報率到底能達到多少?就算是座金礦,也有枯竭的一天,投資方的收益如何得到保證?

按中國現在的人口構成來說,就算十三億人有七億會去觀影。然後除開老人和小孩還有四億,如果男女再分,也有二億。似乎人數是夠了,但這只是個門外漢算法。你得考慮盜版的衝擊,電影院的排片,而且現在電影已經很多元了,不加點新的元素,如喜劇的,致敬的,明星的,如何確保票房?現在所謂大片,如果要想片子大賣,第一天必須過億,也就是說,第一天買票的人就必須達到300萬。要達成這一點,不能光看片子質量,還必須與影院相協調,確保銀幕數,接下來就是依靠口碑。還需要考慮同期的其他片子的質量,《哪吒》不是很好,是因為暑期沒啥好片,《攀登者》不差,但同期還有好片,這樣要保證大賣實在太不容易了。成熟穩健的投資者是不會輕易行動的。就象萬達棄《流浪地球》而投《情聖2》就是例子。投資商更青睞有保證的小項目。《流浪地球》的成功只是個例。

現在中國票房別看有好幾部十億,幾十億的片子,可一年有幾部?因為電影消費是固定了的,大部份片子都淪為了炮灰,包括很多資深的老導演,如張藝謀、徐克、陳凱歌。他們拍的大片,過五億都很困難。而新的導演又不是很好找資源。雖然《西遊記》的衍生品《西遊伏妖篇》獲得了十六億票房。但那很大因素歸於周星馳的口碑。而後罵聲一片。如果《獅駝嶺》再走低成本路線,老調重彈,票房堪慮。

客觀地說,中國現在的特效水平,只能說“不再五毛”,一些比較精細自然的東西還是難點,如動物身上的毛髮,還有象白象鼻子這樣的的高級動作,那些需要特別的機械和設計。現在還是中國特效的短板。如果國人能做到,估計單挑好萊塢沒啥難度了。當年我看《功夫熊貓》很喜歡它結合動物動作和武術的動畫打鬥設計,想哪天西遊記能這麼拍就好了。遺憾的是,現在還是達不到。

總之,拍《獅駝嶺》是個大工程,在技術條件不足,劇本不好的情況下還是不要貿然拍的好,要不然真的是拍一部毀一部了。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我把話擱這,如果中國電影不分級,你別想著能在大熒幕上看到符合原著的《獅駝嶺》篇章。

為什麼?

因為真正原著關於這一章節的描寫,是極其血腥,極其恐怖,極其壓抑的……什麼叫屍山血海,就是你透過吳承恩的文字,都可以聞到那一股血腥氣。


原著寫的很清楚:

小鑽風道:“我大大王與二大王久住在獅駝嶺獅駝洞。三大王不在這裡住,他原住處離此西下有四百里遠近。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他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乾淨,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如今盡是些妖怪。

這什麼概念?外國電影什麼伏地魔,貞子簡直弱爆了好嗎!金翅大鵬直接是把一個國家的人口全當鳥食給吃了,直接滅國。


說孫大聖進於洞口,兩邊觀看。只見: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乾焦晃亮如銀。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劇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書裡的描寫若是真拍出來,直接完爆市面上所有禁片。要是真想看還原原著畫面,情節的作品,那《西遊記》只能等到中國影視作品分級後才有希望。

而且《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帶有政治隱喻的小說,86版西遊記是很好看,但它連原作精髓的十分之三都沒有體現出來。


劇中的妖怪形象為了面相大眾審美和接受程度,直接刪改了重口味的部分。

其實人家長這樣↓

蜈蚣精

九靈元聖



所以說,真正的《西遊記》是不適合小朋友們看的哦!


第一淺評


話說《西遊記》原著裡是這麼說的:

卻說孫大聖進於洞口,兩邊觀看。只見——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乾焦晃亮如銀。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第二個凡夫也進不得他門。

  這獅駝嶺(尸陀林)……不就是人間煉獄嗎?再來看看獅駝嶺裡面的獅駝國是怎麼樣的。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

  小鑽風道:‘……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他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乾淨,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如今盡是些妖怪。

首先這場景必須要恐怖,屍體要堆的一排一排的,特效可以參見《指環王》裡的特效,這三個大王也不是好惹的主,他們三個分別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坐騎、毗溼奴坐騎。想一想菩薩的坐騎,得多厲害,出招什麼的得千變萬化,這些都需要特效,而且三個大王可不是電視劇中的大小,大象必須有《指環王》中的巨象一樣大,獅子必須要《狂暴巨獸》裡的生物一樣,金雕必須有《哥斯拉》裡的拉頓一樣大才行,光這些就要不少特效,絕對的吞金巨獸,但是要是放在好萊塢這點錢不算什麼,但在中國演員就分紅了一大半,絕不會給你這個特效的機會。

總得來說,技術我們有,錢我們也有,但我們絕不會分配在特效上。








我是zbk


西遊記中,獅駝嶺確實是一個值得玩味,而且,如果假以現代特效技術,能呈現一出無以倫比的精彩畫面的故事。

所以說,把獅駝嶺搬上熒幕,確實是個不錯的建議。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獅駝嶺”這一“難”。

話說,在西行取經路上,有一個地方,叫“八百里獅駝嶺”。這嶺上,有三個妖魔。這三個妖魔的本事,在整個西遊記裡,就算不能稱之為“最強”的,但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狠”的妖魔。

他們狠在哪裡?

說說這三個妖魔。老大是青獅王,老二是白象王,老三是大鵬鳥。這三個妖魔來歷都不簡單。青獅王是文殊菩薩的座騎、白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

而這個大鵬鳥,雖然是老三,但是實際上,他才是一等一的狠人。西遊世界裡的“斷水流大師兄”!為人高調,野心很大。老大老二被收伏時,他還不服,竟想打倒如來,奪了雷音寶剎。

他的來歷,說起來,卻又與如來有親。原來當初,如來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隔著好幾十裡,突然被一隻孔雀,把如來吸入肚子裡。如來本打算將孔雀殺了,再鑽出來。但是眾佛勸住說:“你說他,想當於殺了自己的生母!”

如來只好做罷,留下了這個孔雀的性命,還封作了個“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而這個大鵬,是孔雀的同母所生。論起來,如來還是他的“外甥”。所以,這個大鵬鳥就有點有恃無恐,胡作非為。

他還幹下了一件大事,就是佔據了人家一座城池,所一個國家,吃成了一個魔窟。

想那孫悟空,何等大膽的一個人!什麼世面沒見過?當他走到這個城門前時,就突然被嚇得腿軟,站都站不起來。

沒辦法,最後孫悟空以為這一次唐僧是沒有救了,這一次可能是孫悟空真正認輸的一回。他到靈山,請了如來前來收伏。如來收他時,那也是動了真陣仗了。

原著裡寫:“大聖筋斗一縱,跳上半空,三個精即駕雲來趕。行者將身一閃,藏在佛爺爺金光影裡,全然不見。只見那過去、未來、見在的三尊佛像與五百阿羅漢、三千揭諦神,佈散左右,把那三個妖王圍住,水洩不通。”

意思是,如來把豎三世佛,全請來了,一起來收伏這三個妖魔。


來說說這一章的看點。

一、妖魔狠毒!

如上所述。這幾個妖魔都很狠,而且體形都很大,法力也都很高強。而且,底下的小妖也非常多。有好幾萬人,可以比擬當初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孫們。

二、情節曲折!

首先,孫悟空設計將底下的小妖嚇跑了。所以,才會有機會單打獨單。然後,打單的環節,也是頗具戲劇性,將孫悟空有勇有謀,膽大心細,甚至是能說會道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孫悟空起先看是佔盡了上風,可是呢,最後反而中了第三個魔王的奸計,被騙入三魔頭的城池之中。所以,才有了請如來前來降妖之事。

三、此章濃縮了西遊世界的精華。

首先,這章出場的人不少,特別是如來佛祖及燃燈古佛、彌勒佛,及靈山眾佛圍困妖魔時的情景雖然壯觀。也很恰當的表現出了“佛法無邊”這樣一個主題。

同時,也表現出了魔之所以為魔的“道理”。以及魔之所以為魔的“理由”。

大鵬鳥被收伏時說道:“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

這真是“退一步,成妖成魔,退一步成聖成佛!”


最後。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現在特效那麼發達,為什麼幾乎沒有人拍獅駝嶺,想想都覺得過癮?”

我也是非常贊同這個建議,以現代技術,創作出極具視界衝擊力的電影,想來,也不是難事。

難就難在於,要怎麼很好的,與我們心目中的那個西遊對得上“味”。

近些人,有許多西遊題材的電影,猴子不像猴子,八戒不像八戒;仙不仙,魔不魔!拍出來的東西,整體上顯得不倫不類。對白弱智,情節小白。反而會被罵是毀經典。

因此,如果編輯及導演到位的話,還是非常值得嘗試一下專拍“八百里獅駝嶺”這一集的。



吳謀


西遊記中的獅駝嶺講的是,獅駝嶺這個地方被青獅、白象、大鵬三魔王佔據,它們手下有四萬七八千小妖勢力龐大。

並且他們就是在這裡等著唐僧的到來並且吃掉他的,所以就有了後來三位師兄弟和妖怪的鬥智鬥勇。



獅駝嶺的恐怖之處在於有青獅、白象、大鵬三個法力和地位都極高的老妖和手下的幾萬食人小妖,還有已經變成人間鬼蜮的獅駝國。節選一段描述感受一下:

獅駝國是一個完全屬於妖怪的地方,這裡你不需要藏頭露尾,因為妖怪隨處可見,吃人也變得合法。


因為凡人在妖怪眼裡只是食物,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為這裡佛道兩不管,可見這裡簡直就是妖怪的天堂,凡間的煉獄呀!


令人毛骨悚然,這獅駝嶺簡直就是尸陀林呀!人頭骷髏堆積如山,屍體骨骸擺放如林,人頭髮紐粘在一起成了氈毛毯。

人皮撐開,晾在樹枝上風乾,人肉爛在地上,都變了色像泥漿。人筋纏在樹上,曬乾了晃亮如銀,恐怖之極,慘不忍睹。

這些特效可以做出來,但是需要多少人?要有多少經費才能夠消耗得起這麼宏大的一部電影。

而且如果你能把上面一些寫劇情特效的都弄出來。但是做出來之後能不能得到審批,讓你播放才是關鍵。




娛樂沐言


如果拍,也有可能是外國人來拍。

為什麼呢?

因為國內是很難拍攝出真正的獅駝嶺的。

在西遊記裡面,獅駝嶺描述的是屍山血海,而國內電影裡面最忌諱的就是血腥,很容易被封,或者是禁止上映。

也就是我們從小就看的84版本的西遊記最符合審核要求了。

但是如果是國外來拍的話,不管是特效技術,還是資本投入,都會比國內大大的!

當然國內這幾年也有很多越來越出色的電影,特效也越來越追求技術,但是在開放度上,還是遠遠不如外國。

希望接下來我們國家可以在文娛類上更加開放,讓我們看到更多震撼的電影。

還是希望這樣經典的作品由我們自己來拍,錢,我們自己掙。更重要的是,中國人來拍,更能夠拍出原汁原味的感覺,更能貼合我們的審美要求。

期待獅駝嶺!

 



夭夭大佬


網上流傳說,六小齡童已經計劃好了,《敢問路在何方》第三部就是師駝嶺,近兩年就會上映的,大家靜等吧!





周小易9


話說《西遊記》原著裡是這麼說的:

卻說孫大聖進於洞口,兩邊觀看。只見——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乾焦晃亮如銀。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膽,第二個凡夫也進不得他門。

  這獅駝嶺(尸陀林)……不就是人間煉獄嗎?再來看看獅駝嶺裡面的獅駝國是怎麼樣的。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

  小鑽風道:‘……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他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乾淨,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如今盡是些妖怪。

首先這場景必須要恐怖,屍體要堆的一排一排的,特效可以參見《指環王》裡的特效,這三個大王也不是好惹的主,他們三個分別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峨眉山普賢菩薩的坐騎、毗溼奴坐騎。想一想菩薩的坐騎,得多厲害,出招什麼的得千變萬化,這些都需要特效,而且三個大王可不是電視劇中的大小,大象必須有《指環王》中的巨象一樣大,獅子必須要《狂暴巨獸》裡的生物一樣,金雕必須有《哥斯拉》裡的拉頓一樣大才行,光這些就要不少特效,絕對的吞金巨獸,但是要是放在好萊塢這點錢不算什麼,但在中國演員就分紅了一大半,絕不會給你這個特效的機會。

總得來說,技術我們有,錢我們也有,但我們絕不會分配在特效上。



大萌然然君


《西遊記》是神話故事,不是科幻片,不完全看的是特技!看《西遊記》看的是孫猴子,美猴王!猴王不美,任你特技有多好,有多恐怖,多嚇人,那也沒人看!



而真正的美猴王有兩個版本的:

一個是最早的動畫片《大鬧天空》中的美猴王,美極了!






另一個是六小齡童的美猴王,八六版的《西遊記》播放之時,好評如潮,那時我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喜歡看《西遊記》的時候,我記得家裡報紙上評論的六小齡童的孫悟空是:人,神,猴三位一體!這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以後再看其他版本的《西遊記》,沒有一個人再演出這種效果。




二OOO年央視又拍《西遊記》續集,時隔十幾年,無論是持技效果,還是攝製組的經費什麼的都遠超當年,但是續集看著為什麼就沒原來的好看了,就因為六小齡童不再是那個年輕時的六小齡童了,靈氣,靈動都不如原來好看!


六小齡童是猴王世家,能演出猴的靈性,演出真正的美猴王,現在要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猴王恐怕沒有了,又怎麼翻拍《西遊記》?


尋桂子


特效好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特效不是決定好作品的第一因素,這和觀眾的需求不同有關,好的特效當然足夠吸引人,以假亂真,足夠刺激觀眾的神經,但這關係到背後強大的影視工業體系;


一部《流浪地球》讓觀眾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但是大家沒有看到的是背後的製作過程,如果說美國的電影製作流程稱得上是工業化,那我們的頂多算是手工作坊,辛酸利弊可曉而知;


張藝謀的《長城》特效部分也不錯,但影片算成功嗎?

有沒有發現人們常常說:“這電影劇情太扯了,特效也垃圾” “這電影挺好的,就是特效差了點。”相比而言還是要劇情新穎吸引人;


獅駝嶺完全按照原著製作基本不可能


先來看下原著中對獅駝嶺的描述: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
人頭髮翽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
人筋纏在樹上,乾焦晃亮如銀。
真個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
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
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首先這種畫面過於血腥,廣電是不可能過審的,投資和平臺方也不會允許,連做禁片的資格都沒有;如果真的要拍,必然會對原著做大的改動;

再看原著:

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麵雄彪作總兵。
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狸當道行。千尺大蟒圍城走,萬丈長蛇佔路程。
樓下蒼狼呼令使,臺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
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幹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

這種場景可以想象的出有多麼的宏大奇異嗎,妖怪們如果是半人身的裝扮對化妝的要求會極高,而且不是一兩個,肯定要CG特效來完成,這個製作成本會高到離譜,對於演員天價片酬的中國來說幾乎沒有可能性。


參考《阿修羅》可以得出結論,好的劇情最重要!


耗時6年,耗資7.5億的奇幻大製作,35個國家的一流創作人員,但豆瓣上3.1評分足以證明這是一部爛片。上映三天,出品方宣佈撤檔,徹底成了笑話。

單看場景部分對比獅駝嶺,《阿修羅》無論是外景地的挑選,還是場景中服裝道具的製作,可謂細緻入微,可觀眾不買賬,因為大部分觀眾想看的不是這些,他們只想看一個好看的故事。

如果有小夥伴想更細緻的瞭解他的製作過程,可以去看《鑑你所見-阿修羅幕後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