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周王墓很少發現,幾乎沒有發現?

鄭禕晗


導語:截止到2019年11月11日,商周時期的王級別的墓葬,除了河南那個殷墟外,幾乎都沒有被發現或者是確定。曾經在十多年前,我們的考古工作人員曾經在陝西的岐山發掘了一個大型遺址,懷疑是周天子的,後來才發現,其實是周公姬旦的廟。


那麼商周王陵如此難以尋覓蹤跡,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歷史久遠,大多無文獻(或者說較為準確的文獻)可考。


僅僅是周代就距今有大約3000年-2000餘年,就算中國人一直都有史官記載國家大事的傳統,但是經過了那麼多的戰亂兵火,朝代更迭,最初記載王陵信息的史料早就遺失了,因此後世根本不知道那些個商周王侯埋在了哪裡。


歷史文獻記載遺失,破壞則更是雪上加霜,對商周王墓的發現造成了阻力。


2.瘋狂的盜墓行動讓這些商周墓葬流失


歷史上幾次超大規模的盜墓事件,像比較著名的東漢曹操的盜墓軍隊籌集軍資,西晉時期氾濫的盜墓團伙等等,商周王墓估計難逃狠手。

中國古代自從奢靡的陪葬制度開啟以後,地底下富人的豐厚陪葬品就讓地面的窮人不惜鋌而走險,開始盜挖。歷史上幾次超大規模的盜墓事件,像比較著名的東漢曹操的盜墓軍隊籌集軍資,西晉時期氾濫的盜墓團伙等等,商周王墓估計難逃狠手。晚清時期到民國則更亂,無數文物被走私出境歸了外國人。


商周王陵或許就有發掘,只不過挖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只有盜墓賊知道了。或許將來,我們可以期待發現商周王陵吧!

3.當時社會的科學技術無法保存下來


而且我們姑且認為商周王墓都逃此一劫,又有多少能夠保存下來。商周時期連封建社會都沒有進入,還處在生產力低下的奴隸社會,而且應該屬於部落,村落,城鎮並存的一種社會狀態。


古人靠天吃飯,通常情況下,一些部落村落遷移不斷,導致我們現如今很難找到正確的發掘地。還有當時的生產力極其低下,金屬類用品還很少生產,所以大多是木質,陶瓷一類的居多,而這些又極難保存。

不會所有的墓穴都像長沙馬王堆一樣有超越現代的技術,墓穴在時間的衝擊下消失殆盡是最可能的原因。


4.葬俗所致,講究的就是不見封土不留痕跡。


後世的王陵都喜歡高大的封土堆跟山一樣,然後地面建築也得配套一應俱全。商周和這個不一樣,商周時期的墓葬不封不樹,缺乏地面標誌,所以難以被發現,墓上封土的流行是在春秋以後開始興起的,這以後的王陵才開始修築大型封土,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帝陵。


總結:雖然外國人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夏王朝的存在,甚至有的連商朝的存在也老是質疑,但這些並不妨礙我們中國確確實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西方人把《荷馬史詩》當做歷史文獻,猛吹古希臘歷史悠久卻半點文物都鮮有發掘相比,我們是有著足夠的底氣的。夏朝有都城的遺址被發現,商朝有數不清的甲骨文,而周朝更是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主要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墓中出土。


路之意


據說如果人類突然滅亡,20萬年後,你在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人類存在過的證據!包括玻璃和塑料都會被降解成沙和空氣!


今天死了的人,埋過一年,基本上肌肉就全爛了。三年過後,基本上只剩枯骨,30年過後,大概連骨頭都會爛的只剩渣渣!更何況歷史過了3000年,3000年滄海變桑田,沃野變沙漠。曾經千百年的宜居地渭水,黃河,逐漸變得不那麼宜居了。再過3000年,地球上有沒有人類都是個未知數。所以越古老的文明存在的遺蹟越少!

在夏商之前,中華民族處於大概一萬到三萬年左右的原始文明時代。這個時期由母系時代漸變父系時代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權力,然後形成了王權!所以我們今天才會聆聽到許多關於上古帝皇的傳說!



但那時候的王權還沒有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那麼強化!基本上除了地位,王受到的待遇和平民差不多少,王死後最多不過是參加他葬禮的人比平民的死多一些,即使有隨葬的風俗,也不過隨葬他生前鍾愛的一些骨制項鍊頭飾等,或是木製的武器。石器或者陶器大概不會成為死者需要的殉葬品!這些東西會被他本人爛得更快,所以即使我們發現的是上古的王墓,也意識不到那是王墓!

即便到了完全特別強化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我們確定王墓的方法也只能看他的隨葬品和墓葬規模!沒有發現王權尚不完善的時代的王墓葬很正常!


國風1974


近幾年來,很多人都在關注周天子墓葬到底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商周的王墓一個都沒有找到。從2004年開始挖掘岐山周公廟遺址時,大家都期望那裡是周天子的墓地。2008年,當神禾原發現“天子駕六”時,開始認為是東周末代天子周赧王,甚至推測過那裡會不會是所有西周天子的墓地,但最終都沒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及信服的結果。就在2018年,陝西《華商報》採訪有關考古專家後,非常明確的指出,周天子墓到現在一個都沒有找到,而商代王陵遺址除了河南殷墟外,也沒有任何蹤影。

通過網查資料並綜合分析後,我們認為商周王陵至今沒能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過於久遠,商代及西周的史料記載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據說早在西周的一次朝代更迭時,失敗的帝王將史料全部帶走或焚燬,導致後世對西周及之前的商代歷史、文化及墓葬等信息一無所知。僅根據解放後考古發掘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竹簡等出土文物上零星發現的文字及史料,對這一段歷史進行填充,但可以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極少,而且很多因殘缺不全不能得到正確的識別。

2、和當時不封不樹的墓葬形式有關。

商周時期實行“陵隨都移”,一般來說陵墓和都城距離得不遠。周天子的陵墓到底在哪裡?應該就在西安附近。但由於當時的陵墓不建封土,不樹立明顯的標誌(有說不種植大量的林木),地面上沒有任何標誌,給後世的發現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以至於直到今天,能夠確鑿無疑被認定為真正的周天子墓,目前一個都還沒找到。


3、 和歷朝歷代瘋狂的盜墓行為有關。

盜掘前朝陵墓古來有之,既有民間盜賊,也有官方明搶,戰亂年代尤為猖獗。由於當時冶煉技術有限,青銅這種用來製造武器、錢幣的金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代表的是國家的武力和財富,所以每逢亂世,總會有帝王、諸侯靠盜掘前朝墓葬來獲取青銅資源,用於鑄造兵器和錢幣,墓室內的其它金銀財物則被衝抵軍費。在曹操時期最著名的摸金校尉就是專門來偷墳掘墓的“國家隊”,古時盜墓之風可見一斑。而商周等大型王陵、墓葬正是這些盜墓賊的首選目標,這也是商周王陵目前沒有找到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在那個時代就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4、缺乏確切的文字、文物佐證,導致很多帝王特徵明顯的王陵,不能得到清晰認定。

清朝末年到解放前這一段時間,戰亂頻發,很多殘存的商周大墓在那時候被瘋狂盜掘,文物被掠奪出境,造成文物、史料的永遠滅失。如著名的河南金村東周王陵墓葬群,在1928年曾出土過眾多精美的青銅器、玉器,但卻被英法美日等國侵略者盜掘一空,無法獲得準確的文字資料,因此無法清晰認定其墓主人確切的身份。


附部分商周時期館藏文物如下:

1、毛公鼎。2、甲骨文。 3、商周太陽神鳥金箔 。 4、殷墟出土玉羊尊。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有不充足、確切的地方,歡迎各位補充指正。


華美的袍2


商周年代和現代人死了一樣,用火燒成灰然後把灰裝在泥罈子裡埋了,經過幾千年罈子也成泥了,說以到今天讓一些專挖人家祖墳的磚家叫獸一生都在遺憾中死去!


鴻運當頭168集團


周王的墓為啥沒有發現?據說,是因為周天子的墓只是填埋而不做封土堆的,所以基本找不到。據《周易》、《漢書》記載,周朝王陵不封不樹,即:地面上沒有明顯痕跡,也沒有栽種樹木,這給考古工作者帶來了諸多困難。周朝皇帝的陵墓在哪裡???

從網上資料,據《周易》、《漢書》記載,周朝王陵不封不樹,即:地面上沒有明顯痕跡,也沒有栽種樹木,這給考古工作者帶來了諸多困難。

清乾隆年間,時任陝西巡撫的畢沅經過考證,曾對周原境內(今陝西寶雞扶風縣與歧山縣交界處的北部)相傳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成王姬誦、康王姬釗和附近的穆王姬滿、宣王姬靜及周公姬旦、太公望、魯公伯禽等人的墓葬逐一樹碑立記,但經後人考證多有異議。

解放後,考古部門經過多次勘探試掘,在周原境內發現大批西周墓葬,但大多是中小型長方形豎穴墓。作為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宗廟所在地,周原應有王陵,但多年考古沒有重大發現。

2004年2月,有關部門對周原遺址進行普查時,在周公廟風景區發現一處兩週時期最高等級的大型墓葬群。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周公廟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調查、鑽探,共發現9座4條墓道大墓,4座3條墓道大墓,還發現車馬坑13處。但有專家認為這些帶4條墓道的墓葬規模普遍偏小,不大可能是王陵。儘管意見不統一,但這畢竟為尋找西周王陵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西周在陝西,東周在洛陽。

解放後,考古部門經過多次勘探試掘,在周原境內發現大批西周墓葬,但大多是中小型長方形豎穴墓。作為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宗廟所在地,周原應有王陵,但多年考古沒有重大發現。

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經過考證,曾對周原境內的文王姬昌、武王姬發,認為周朝王陵的位置應在周王朝的發祥地周原(今陝西寶雞扶風縣與歧山縣交界處的北部)及岐邑一帶。解放後,經勘察試掘,在周原遺址內確實發現大批西周早期及西周墓葬上百座。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以後,東周王室衰微,政治上、軍事上形成了諸侯爭霸局面。在喪葬制度上也出現了“禮崩樂壞”的情況,各國諸侯紛紛仿效天子,超越原有禮制規定,修建宏大的陵墓,隨葬眾多的器物。

  目前已發現的諸侯國君陵墓有:北京市房山區燕侯墓和河北省易縣燕王墓,山西省曲沃縣晉侯墓,河南省浚縣衛侯墓,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貴族墓,山東省淄博市臨淄故城齊公墓和田齊王陵,河南省新鄭縣鄭公墓,安徽省壽縣及淮南市蔡侯墓,陝西省鳳翔縣及臨潼縣秦公陵墓,湖北省隨州市曾侯墓,河南省輝縣魏王墓,河北省邯鄲市趙王陵,河南省淮陽縣及安徽省長豐縣楚王墓,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等。這些陵墓多數屬東周時期,其中一部分經過考古發掘,年代、墓主比較明確,也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喪葬制度。

  兩週時期的諸侯國君承襲商代制度,都有獨立的陵區。陵區的位置或者在國都城外,或者在國都城內。在國都城外的有衛侯墓、秦公墓、魏王墓、趙王陵、田齊王陵、楚王陵、蔡侯墓等,大多位於丘陵地帶,距都城近者僅數里,遠者近百里。在國都城內的多數屬於弱國,為了陵墓安全,常位於都城內一隅。如春秋時期鄭公墓在東南隅,齊公墓在東北隅,東周王墓可能在成周(今洛陽市東)的東北部。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有兩種族葬墓地。埋葬貴族的“公墓”由“冢人”掌管,按貴族的爵位等級安排墓的位置及墳丘的高度。埋葬平民的“邦墓”則由墓大夫負責,不同家族在墓地中有各自的地域。已發現、發掘的兩週時期的貴族墓地基本上屬於排列有序的公墓,如晉侯墓、秦公墓、趙王陵、燕侯墓等,具體排列方式則不一定盡如《周禮》所記。

  大約在春秋戰國之際,開始出現在墓上構築墳丘,已知的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墓上都築有高大的墳丘。墳丘用土夯築,形狀有覆鬥形和圓丘形,底部長寬可達40米左右,最高的達10餘米。趙王陵和田齊王陵都建在山崗上,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以上都是來網上。


文岱書海


周朝的王陵不容易被發現是因為其墓葬方式採用的是不封不樹。即地面上沒有明顯痕跡,也沒有栽種樹木,這樣確實就不容易被發現。後來等到秦朝後,大多數皇陵採用的是封土墓。並且由過去的中字型變成了亞字型,所謂封土墓就是會留下一個高而突出的土堆。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沉澱,也不容易被發現。

最容易被發現的是第三種類型:就是“以山為陵”,唐代以後的陵墓基本都是這樣,而且大多數在墓地前面都有明顯的建築,就像明清的皇陵在哪裡可以說是一目瞭然。雖然周朝的墓不容易被發現,但是隨著後來人口增多,打井開渠再加上水土的流失,雨水衝擊,都有可能使那些古墓從現人間。東周的一些王陵就是因為村民打井被發現的,然後就會被秘密販賣。

根本沒人去保護這些文物。總體來說有幾點1歷史過於久遠,商代及西周的史料記載基本上是一片空白。2和歷朝歷代瘋狂的盜墓行為有關。3缺乏確切的文字、文物佐證,導致很多帝王特徵明顯的王陵,不能得到清晰認定。


玄學在讀博士


眾人都在注天子葬竟安在,何殷周之王墓一都不得?吾以為在陵至今不得,要有以下幾也:

1、史過遠,商、周之史書多者一片空。

雲昔在周之一代代時,敗者將史悉取或焚,至後世謂周及前之商史、文化及葬等信息不知。僅據解後稽古發生之甲骨文、彝器、簡等生物上零星見之文及史,謂此一段歷史為客,但得之有價值之信息稀,且多以缺不得然之識。



2、與時不封不樹之葬文有。

商周行“陵隨皆移”,凡山陵及都去得不遠。天子之墓奈何?應即於西安。但以時之陵不建封,不立明也(有曰不植大之木),地上無識,與後世之見為之大擾矣。至於今,能確為定為真之周墓,今一一皆未得。

3、歷代盜墓之行有狂。

前朝陵古有之?,既有民盜,亦有官寇,亂世尤熾。時有冶工,此以金器、錢之金自此者,其為國者力與財,故每逢亂,自有帝王、諸侯以發先葬以取金利,用鑄器幣,室內之金則為衝抵軍。於操時最著者摸金校尉是專來偷墳掘墓之“國隊”,古之風可見?而商周等大陵、葬正是此盜之選也,此亦在陵前未得之一機也-------甚可於彼時即已發一空矣。



4、乏確之文、文物證,多致王德明之王陵,不得清晰定。

清季到解放前此段,兵革煩,多存之在大則為狂發墓在,文物被掠出境,成物、事之永滅。如名之河南金村周陵葬群,於1928年曾出過眾美之彝、玉,而為英法等國者美日掘空,不得正之文,,故不明定其墓主的身。

金陵少年嘆曰:文明之事,千古之功。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時間太久遠了!因為以前的墓大多數被後世的人發現挖掘了,特別是有錢人的墓,以前可沒有法律說不讓挖哦!


用戶天上飄


殷墟商王大墓發現不少,但均遭盜掘,基本上沒有留下什麼有價值的文物,最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商王的遺骸,無法確定商朝王族的DNA,如果我們能夠發現一些商周王級的遺骸,說不定基因檢測能給我們極大的驚喜,也許DNA能夠證明商人、周人是親戚關係,都是皇帝的子孫,給疑古派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古玉東兮堂


商代王陵墓陪葬品記載並清晰,也許早期已經出土了,只是沒有銘文記載呢,也許商代王陵墓對陪葬品的要求沒有後來嚴格!所以分不清是不是王墓,近幾年鄭州德化街,鳳凰臺村,都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銅器,也許被誰收藏了呢,考古沒有發現不代表沒有出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