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宏觀槓桿率上升7.4個百分點,穩增長還要靠加快結構性改革

繼二季度的明顯下降後,今年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增速溫和回升,升幅為1.6個百分點,較二季度回升了0.9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日前發佈的2019年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保持平穩態勢,由二季度末的249.5%升至251.1%,上升了1.6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劉磊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整體還是處於一個結構性去槓桿進程中,經濟和政策走向並未發生太大變化。“出於穩增長的考慮,未來幾個季度的宏觀槓桿率還會有小幅攀升,逆週期調節的貨幣和財政將繼續發力。”他說道。

報告預計,就全年而言,宏觀槓桿率升幅約在8~10個百分點,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只能依靠加槓桿。報告提到,要在調整宏觀槓桿率內部結構上做文章,同時還需要藉助其他力量來穩增長,特別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信心,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前三季宏观杠杆率上升7.4个百分点,稳增长还要靠加快结构性改革

實體經濟槓桿率增速回升

從前三季度看,除了一季度槓桿率出現大幅攀升外,二三季度可謂又恢復了平穩。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宏觀槓桿率升幅分別為5.1個、0.7個和1.6個百分點,累計攀升7.4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晶稱,如果從穩增長的角度分析,這樣的升幅並不算高,相比於2008年至2016年宏觀槓桿率的急劇攀升還低了2~4個百分點。比如,2009年宏觀槓桿率的升幅就達到了31個百分點。

劉磊也告訴記者,從存量上看,目前中國的總槓桿率在250%附近,小於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絕對水平並不算高。

從增幅上比較,第三季度宏觀槓桿率的回升來源於居民槓桿率的持續上漲。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居民槓桿率漲了1.0個百分點,從55.3%升至56.3%;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下降了0.1個百分點,從155.7%降至155.6%;政府部門槓桿率上升了0.7個百分點,從38.5%升至39.2%。

儘管居民槓桿率保持增長態勢,但其同比增速略有下滑。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居民分別增長1.1個、1.0個和1.0個百分點,從2018年末的53.2%增加到2019年三季度的56.3%,累計上升3.1個百分點。全年的增幅可能會超過過去10年的平均值。

中信建投研報亦稱,自2017年房地產調控趨嚴以來,商品房銷售週期出現鈍化,導致以購房貸款為主的居民槓桿增長持續放緩。另外,隨著房地產銷售的平穩運行或導致居民部門槓桿、債務-可支配收入比增速向長期均值迴歸,當前居民債務水平的增速還有回落空間。

在居民槓桿率中,短期消費貸款下降幅度最大,從2018年末的29.3%下降到15.6%,低於居民貸款增速0.3個百分點。對此,報告解讀稱,這是由於過去幾年對居民按揭貸款的嚴格限制,部分按揭貸款需求借道於短期消費貸款,使得其增速一度接近40%。而隨著監管機構的有效控制以及房地產價格預期的平穩,這一現象得以緩解,短期貸款也迴歸到正常增速水平。

另從前三季度槓桿率累計增長分析,居民部門上漲了3.1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部門上漲2.0個百分點,政府部門上漲2.2個百分點。張曉晶表示:“相比於過去槓桿率的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政府部門槓桿率的上漲幅度較為引人矚目,這也符合我們關於政府要加槓桿的政策預期。”

至於備受關注的金融去槓桿進程,根據數據,前三季度,資產方槓桿率由2018年末的60.6%下降到55.8%,負債方槓桿率由60.9%下降到59.4%,降幅分別為4.8個和1.5百分點。

事實上,金融槓桿率自2017年開始的強監管後便掉頭向下,至2019年已逐漸趨於平穩,雖然仍處於下行趨勢中,但降幅已逐漸收窄。就第三季度而言,資產方統計口徑槓桿率由二季度末的58.7%繼續下降至55.8%,下降了2.9個百分點;負債方口徑槓桿率由二季度末的58.7%升至59.4%,上升了0.7個百分點。“負債方口徑的金融槓桿率略有回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金融去槓桿政策為適應穩增長所作出的相應微調。”報告分析稱。

結構優化是關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其中三季度增長6.0%。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場出現了關於未來GDP是否“破6”的討論。

一方面,穩增長必須要有宏觀槓桿率的支撐;另一方面,宏觀槓桿率的上升又意味著風險加劇。那麼如何把握穩增長與穩槓桿之間的平衡?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從微觀角度對記者表示,要鼓勵更多的股權融資,這樣既可以增加資本金,又可以減少債務,以更快的速度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另外,要增加市場的活力,儘快推進第三產業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

劉磊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穩經濟和穩槓桿平衡的關鍵在於,一是找到合適的維持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的合意槓桿率,二是調節各部門間槓桿的分佈,使槓桿更有效的作用於經濟增長。

關於前者,合意槓桿率是指保持充分就業和金融穩定下的槓桿率水平,槓桿率過低則不能有效支持經濟增長,帶來就業不足;關於後者,我國槓桿率目前最大的矛盾在於結構間不均衡,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所謂“結構性去槓桿”,即有重點地去掉國企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報告也分析,考慮到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從穩增長的政策角度出發,首先是穩槓桿,重點在調整宏觀槓桿率內部結構上做文章;其次是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信心,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居民槓桿率方面,仍需保持適度穩定。“居民槓桿率升幅仍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重要的是,考慮到居民槓桿率與房價的密切關係,居民槓桿率的穩定也保證了房價的穩定。”張曉晶稱。

企業槓桿率方面,企業去槓桿要更有針對性。過去兩年,去槓桿的主要成績來自於民企,國企債務佔比基本還是處於上升態勢,目前已經佔到大約六成多。因此,未來還是要國企去槓桿,而國企去槓桿主要是殭屍國企和融資平臺。

同時,政府加槓桿需要相應的制度配合。比如政府加槓桿可能需要容忍赤字率的有所上升,需要形成有效的制度化約束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槓桿率內部結構調整上做文章,報告也提及,還需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力,特別是調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放寬市場準入;調整收入分配格局,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擴大開放,尋求新的全球化紅利。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日前也表示,下一步要實現穩增長,需深化改革開放,激發新的結構性動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要加快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並在基礎領域打破壟斷方面應有標誌性的大動作,比如石油、天然氣行業全鏈條放寬准入等;再者,在對外開放上要有更大膽和前瞻性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