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7萬,建縣歷史超1000年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長武縣來說,人口僅17萬,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地處關中西陲,咸陽市西北部的涇河中游南側。東與彬縣毗鄰,南與甘肅省靈臺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北與甘肅省寧縣、正寧縣交界,也即該縣地處陝西、甘肅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長武縣於北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7萬,建縣歷史超1000年

首先,長武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在地理位置上,長武縣地處關中西陲,咸陽市西北部的涇河中游南側。東與彬縣毗鄰,南與甘肅省靈臺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北與甘肅省寧縣、正寧縣交界,也即該縣地處陝西、甘肅兩省的交界處。長武縣介於東經107°38′49″—107°58′02″,北緯34°59′09″—35°18′37″之間。南北最長處30.06千米,東西最寬處27.23千米,總面積為567.1平方千米。就長武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秦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陝西省長武縣一帶屬北地郡鶉觚縣。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7萬,建縣歷史超1000年

西漢建立後,今咸陽市長武縣一帶屬北地郡鶉觚縣。東漢興平元年(194年),設立新平郡,次年,鶉觚縣改屬新平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長武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曹魏黃初七年(226年),鶉觚縣改屬扶風郡。西晉建立後,鶉觚縣隸屬雍州安定郡,該地區屬之。東晉時期,鶉觚縣,前趙,隸屬雍州安定郡。後趙,改安定郡為趙平郡,仍轄鶉觚縣。南北朝時期,今長武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廢新平郡。次年設立新平縣。大業三年(607年),又改豳州為新平郡。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7萬,建縣歷史超1000年

唐朝貞觀二年(628年),析新平、保定、靈臺縣地,設立宜祿縣,隸屬關內道豳州,今長武縣一帶屬之。垂拱二年(686年),宜祿縣城由淺水塬移今城址。五代十國時期,宜祿縣皆屬邠州。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宜祿縣隸屬永興軍路,該地區隨屬之。宋鹹平四年(1001年),宜祿縣改稱長武縣,隸屬涇州保定郡。由此,就長武縣這一建制,始於北宋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來。元光元年(1222年),宜祿、長武同為望縣並存,分屬慶原路邠州和涇州。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7萬,建縣歷史超1000年

最後,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廢長武縣,轄地併入慶元路涇州涇川縣。明朝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月,復設長武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長武縣屬州直隸州領轄。到了1914年,長武縣屬關中道。1928年,長武縣直屬於陝西省。1971年,長武縣屬咸陽地區。1983年9月,設立地級咸陽市,長武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長武縣總面積達567.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17萬人,也即為陝西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