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卢浮宫着火了,你可以救一幅画或者一只猫出去,你选择救谁?

很早就看过这个选择题。

我还记得自己当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当然救画啊!卢浮宫啊!艺术圣地啊!只要有机会能救出一幅——只要一幅——那就是造福人类的大事啊!从这个选择上,或许可以看出我一直有个英雄梦,只是没有实现的机会。笑哭!

当时,这个选择题后面跟着的是一篇长长的文章。文章的主张是:救猫。因为猫是一条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哪怕它们是价值连城对人类文明有着重要意义的名画。看过这个理由之后,我当时惭愧得无地自容,感觉自己浑身都透出一股世俗的馊和被世俗的蠢。

许多年来,我一直以为我找到了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奉如圭臬,直到看了第六季的奇葩说。

一样的选择题。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1

一开场,反方一辩的傅首尔先陈述了自己选择“救猫”的理由。傅首尔一向擅长在自黑的同时妙语连珠地把你拉拢过去,当然,这时候的我不需要拉拢,我只是佩服她把“救猫”的理由说得如此包袱十足,她调侃自己考虑的是“临终体验”——如果跑不出去,抱着猫比抱着画更舒服;也考虑万一救出去了,画也成不了自己的猫却可以。当然,她更想强调的是画的创作者已经去世了,而猫的主人还在,选择救猫其实就是对当下生命和情感的关怀。

傅首尔的发言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同和掌声,嘉宾杨超越也在一开始就选择了救猫的立场,场上观众一开始选“救猫”的略微少一点点,但在傅首尔讲完之后发生了翻转,也看得出她的辩论很打动人心。

2

接下来,正方一辩詹青云接招。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博士自己都在节目中说自己很怵傅首尔,因为她太会讲段子了。幽默,真的可以成为利器。

但是,等詹青云开口,我才发现她所谓的“怵”只是对对手的欣赏和尊重。她也有着自己的利器——“学识”。

她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一段往事。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们国家的故宫运出了最为珍贵的一万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时间里,这些文物辗转两万多里,分三路南下,几乎没有一件损坏。为什么可以成就这样的奇迹?那是因为那一代故宫人把这些文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为什么?

越是在丧乱之中、火灾之中,越是在灾难之中,我们越要记得,那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的符号。是他们在历史里、在战乱里,在一个民族艰难的时刻,凝聚着我们。

听到此处,我已愧怍丛生。

此时詹青云又补了一刀:此时此刻在这片火场里,这个责任,它落在你的肩上。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而我,竟然在这个时候考虑救一只猫!

当我们把艺术拉下神坛的那天,所有构建的意义就消失不见了。那些在民间寻找遗失珍宝的人,那些在海外想要把国宝带回家的人,他们付出的努力,所有这一切的意义就被消解了。

当詹青云语重心长地说出“我是这个接力赛当中的一棒,我承担了落到我肩上的这份责任。”的时候,我却仿佛看到接力棒从我手里掉落下去,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回声。

此刻,现场不少观众也同我一样动摇了自己的立场。

“这个题问的是救这个动作,可是当我们实际选择的时候,我选择的是我能够割舍什么。当我割舍的是这只猫的时候,我割舍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它的哀嚎,是对它主人的愧疚之情。当我选择割舍这幅画的时候,我割舍的是什么?我只身火场的时候,放眼望去,我的周围空无一人。我是孤身一人在救这幅画,可是我站在这幅画的面前,在时间历史的这条轴上,我并不孤单。”

3

此时,反方二辩许吉如上场了。

这个和詹青云有着相似经历,同样优秀同样聪慧的女子此时却让我看到了智慧的另一种模样——共情和示弱。

一幅画和一只猫,选择救谁?

显然在人类的价值观里名画价值更大。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冷血,牺牲价值小的换取价值大的,可是,我们谁能保证自己就不是那只为了名画而被牺牲掉的猫?

许吉如的话顿时赢得一片掌声,很多听众深有感触点头称是。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当弱势者没有选择权,就只能依靠被别人定义的“价值”大小决定被救还是被牺牲。甚至为了没有生命但“价值”更大的名画牺牲掉活生生的一条命。

历史上、生活中、职场上太多这样的事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而我们理直气壮地做着这样的选择,直到有一天意识到自己也成了那只“猫”。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名画之所以成为名画不仅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其背后的人文价值。蒙娜丽莎的意义,是从佛罗伦萨的画家从神到人的转折,所以到最后,关注点落到人身上。

如果我们为了一幅名画而放弃了对一个生命的救护,是对艺术价值的理解还是误解?

我承认,看到此处的我再一次摇摆了。

4
当正方二辩黄执中上场的时候,我已经彻底放弃立场了,他们用智慧和语言汇成洪流,而我只是偶尔飘落其中的一片枯叶。

黄执中讲名画而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当然,在此之前他先瓦解了许吉如刚刚建立的情绪氛围——一幅画和一只猫,谁更弱小?猫还可以呼救可以移动,名画什么都不可以。我们的耳朵听得见眼前这只猫的呼救,却有谁去听一听来自名画的“遥远的哭声”?

对世界的认知越高,听到的哭声越遥远。

那么,黄执中这样问在场的人:你期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烦到什么层次?是能听得到遥远哭声的人还是只明白珍惜生命?

听到这里,我有些忘记许吉如刚才说什么了。只感觉生命中有一种向上的冲动被点燃。生而为人,谁不想让自己精神层次往上一点,再往上一点?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5

群情激动时,反方三辩的李诞出场了。

之前对他的印象就是“人间不值得”,就是他娶了一个漂亮老婆,还有就是他大脑袋小眼睛一幅宿醉未醒的模样。

他就这么笑嘻嘻站起来,告诉大家要放轻松,似乎在败局已定的辩论中准备无赖一把,博众人一笑。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的确,大家都笑了。他告诉大家,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比蒙娜丽莎更有价值,而且当它还是因为救一只猫而被燃烧的时候,这份温情浪漫会化作艺术价值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之前黄执中建构的意义就这么在笑声中被消解了。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李诞一直强调自己是“自私”的,比起因为救了名画而短暂地上一次热搜,更愿意救一只猫回去每天欣慰地看着它,并且借此提醒自己“我是个好人”。最后,李诞还上升到了价值层次。

他看似调侃却犀利地指出,如今的知识分子总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苦其心志,也不劳其筋骨,就想着为了所谓宏伟的事业为了一些远大的目标,就想着不计后果地去牺牲别人牺牲别的小猫,就是这些人,让我们这个世界频频陷入大火……

李诞意外而精彩的辩论艳惊四座,为反方赢得了压倒性优势。当黄执中试图用大雅把人们境界拉高到某个层次的时候,李诞却将这一切都解构了。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他一直强调自己是“自私”的,但不会想着去伤害别人,正是像自己这样自私的人让世界得以运转。

6

李诞的辩论让局势再次翻转,而且是一种绝处逢生的翻转。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以至于罗振宇不得不做了很长的铺垫并且抛出“未虑生,先虑死”,将话题从”你愿意救什么”转移到“如果你死了,你愿意更让人们讨论起你的时候说你为什么而死?”这样的生死价值上,才算挽回一点点局势。

如果死了,你愿意被人谈论是为了就一只小猫而死,还是救一幅名画而牺牲?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这个角度也很刁钻。

如果生命结束,你更愿意陪谁去死?你希望留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为什么推动人类进步的总是技术,但留下来的永远是艺术?因为人类总想把自己和永恒的东西有一点关系。

7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罗振宇的辩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人们依旧沉浸在李诞的影响中。此时,温文尔雅的薛兆丰教授站出来巩固成果。

他先扮演一个持刀的强盗,让在场的人选择:切掉你的一根手指,还是你旁边人的手指?

大家纷纷指向旁边。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他接着说,但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让你选择“切掉我的手指吧!”

为什么?这就是心理上的距离造成的。

他此时机智的引入了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三句话:

人是自私的,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自爱,自暴自弃的话,社会上的其他人是不会看得起他的;

人也是有同情心的,会把别人的快乐、痛苦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人是天生有这种能力的,这是共情的能力也就是爱的基础;

这种爱的基础会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变得更弱。

接下来又是一个深入浅出的例子。

我们可以因为距离的遥远,将泰坦尼克号的舱位设成三六九等,却会在一个贫穷的小孩子和一个健壮的富翁之间毫不犹豫选择救小孩。

为什么?因为距离。

当距离(心理距离)足够远,我们可以进行理性的评判和选择,可是,足够近的时候。我们却会用同情心来做选择——选择那个最需要救助的。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所以,薛兆丰的结论是:在美术馆着火的特定情境下,同情心发挥作用,当然选择救小猫。

8

最后,蔡康永上场了。

他慢条斯理先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以为的对宠物的爱,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定义。

接着引入名言“人类是万物的尺度”。

这不是一种傲慢,而是一种无奈。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尺度来理解万物。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有博物馆?要有艺术?因为我们这些必朽的人类想留下点不朽的东西,而博物馆就是存留这些不朽的“诺亚方舟”。当你选择走进博物馆就是感受到了这些“不朽”的魅力,可是,大火当前你竟然选择救一只和自己一样“必朽”猫,而放弃“不朽”?

蔡康永最后让我们畅想,如果有一天人类不复存在,地球被外星人占领,他们也许会从博物馆留下的这些“不朽”认识我们一鳞半爪。

奇葩说第六季:我们缺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

他讲这个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三体》人类在毁灭前夕一直努力想要把文明留存下来的奋斗与挣扎。

这世界,总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讲到最后,双方人数再一次将近持平,这本就是一个无关是非的辩题,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此时的我也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我缺少的不是一个笃定地答案,而是认知能力和理解世界的深度。我的摇摆不定,我的惭愧和困惑,都源自我认知的不足。

网上很多人评论杨超越表现的就像个没有文化的傻叉,可是,我却看到在这个分不出是非只关乎选择的辩题上,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她坦言自己的”不懂”,但没有屈服于“不懂”造成的自卑,没有盲从和摇摆,认定了,就坚持。你们没有说服我,那我就还是坚持我自己好了。

而这一点,恰是我最欠缺的。

身处洪流,我只是一片随波逐流的枯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