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冬”變“忙冬”——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鎮蘆葦深加工見聞

今年86歲的侯曉琴老人,是富 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原建檔立卡 貧困戶。經過上級脫貧攻堅工作隊 兩年多的幫扶,她家去年總算摘掉 了貧困帽子。

“貓冬”變“忙冬”——齊齊哈爾市富裕縣龍安橋鎮蘆葦深加工見聞

網絡圖片

去年,村裡為了遏制返貧,確保 家家戶戶越來越富裕,利用當地盛 產蘆葦的資源優勢,組織村民在自 家開展蘆葦編織業。身體硬朗的侯 曉琴老人也到村部領取了一臺蘆葦 編織機,在村幹部的指導下學會了 蘆葦編織技術。 “如今,我天天搞葦編、日日都能 掙錢,日子不會再受窮了。”侯曉琴 老人高興地說,機器、葦子和板、線都 是村裡蘆葦加工園區提供的,自己就 出個手工,一天能掙好幾十元。這多 好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人 家說著,爽朗地笑起來…… 像侯曉琴老人一樣,龍安橋鎮 不少村民都積極學習葦簾編織技 術,搞起了葦編加工。

由於這門手 藝簡單易學,在家裡編織基本上是 人停機不停,誰有空誰都可以編一 會兒。如果家裡不方便,還可以到 園區指定的車間編織葦片。這種以 家庭為主的加工方式,讓村民們感 到十分便捷。 過去每到冬季,都是農民“貓 冬”時節,如今在龍安橋鎮越來越多 的村民卻把“貓冬”變“忙冬”,投入 到編織產業中來。 “根據編織葦簾規格不同,每片 葦簾賺 1.4 元—1.8 元不等。

這樣 下來,平均每戶每月的收入大約在 五六百元,一年幹下來能掙六到八 千元錢。”副鎮長陳德忠介紹說,為 了把這塊致富“蛋糕”越做越大,鎮 裡建起了產業園。截至目前,這個 產業園有扒皮車間 7 棟、新建了 3800平方米的蘆葦儲存庫房、4棟 簡易的蘆葦儲存棚、一棟半成品車 間、一棟燻蒸車間。 整個產業園的職能就是一個 集散地,把集中收集來的蘆葦進 行 扒 皮 ,隨 時 發 放 給 農 戶 搞 編 織。由於有庫房更有利於成品葦 簾的存儲,所以保證了全年編織 無淡季。 注重提高蘆葦加工的附加值,是 這個蘆葦產業園的不懈追求。

該園 引導村民已開發出蘆葦畫、蘆葦工藝 品等具有更高附加值的蘆葦產品,並 通過互聯網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 如今,村民開始掙起了國外錢, 這怎能不使他們的小日子如同嚼甘 蔗上樓梯——步步高、節節甜呢?

矯海 呂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