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汗國與元朝本是同宗同源,在元朝危難之際為何都是袖手旁觀?

王昆立


只要瞭解一個人、一件事,便可以明白為何四大汗國沒有在元朝危難之際幫忙。

這個人便是帖木兒,這件事便是帖木兒帝國的建立。

帖木兒,生於公元1336年;朱元璋,生於公元1328年,朱元璋比帖木兒大八歲。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公元1370年,帖木兒殺死西察哈臺汗侯賽因,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也就是說,大明的建立比帖木兒帝國早了兩年,兩大帝國幾乎同時崛起。

1、我們先看一下四大汗國是怎麼來的

蒙古帝國由成吉思汗創建,在蒙哥汗時期達到巔峰。

公元1259年,蒙哥戰死於重慶釣魚城,從此蒙古帝國開始分裂,其標誌便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

成吉思汗有四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成吉思汗死後,蒙古的汗位在窩闊臺系和拖雷系之間變化,最終朮赤系和拖雷系聯合,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繫結盟。

拖雷有四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哥的即位便是朮赤之子拔都用3萬鐵騎護駕而來,當蒙哥死的時候,旭烈兀剛剛滅了阿拉伯帝國,是忽必烈堅定的支持者,但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則是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朮赤之子、拔都的弟弟別兒哥則持觀望態度。

忽必烈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朮赤系的金帳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旭烈兀的伊爾汗國全部事實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這便是四大汗國。

2、帖木兒帝國和大明帝國

明朝的建立,推翻的是元朝——四大汗國名義上的宗主國。

帖木兒帝國的建立,對陣的則是剩下的三大汗國,之所以是三大,是因為窩闊臺汗國已經在公元1309年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

後來察合臺汗國一分為二:西察合臺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

帖木兒帝國,便是從取代西察合臺汗國開始,帖木兒本是西察合臺汗國的女婿。接下來,帖木兒便開始了四處征戰:

  • 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中亞)
  • 1389年,征服阿富汗地區
  • 1390年,東察合臺汗國稱臣。
  • 1391年,在伏爾加河中游大敗金帳汗國
  • 1393年,征服波斯,也就是分裂的伊爾汗國。
  • 1402年,在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
也就是說,帖木兒當時在中西亞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所以,當朱元璋擊敗蒙古人的時候,其它的三大汗國全部都被帖木兒帝國所擊敗和征服,他們怎麼自保尚且不能,又支援元朝?

公元1404年,擊敗奧斯曼帝國之後,帖木兒回師,並率軍東征大明,次年病逝於東征的路上。《明太宗實錄》中記載:

庚寅,敕甘肅總兵官左都督宋晟曰:‘回回倒兀言撒馬兒罕回回與別失八里沙迷查干王假道率兵東向,彼必未敢肆志如此,然邊備常不可怠。昔唐太宗兵力方盛,而突厥徑至渭橋,此可鑑也。宜練士馬、謹斥垠、計糧儲,預為之備。

朱棣做好了準備,但帖木兒帝國與大明畢竟沒有打起來,帖木兒死後,帝國分裂,再無東征的能力。


心向青山


第一我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人,這些都是必須要知道的,,四大汗國與元朝雖然都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但是都有自己的獨立性,甚至互相攻伐。

四大汗國一開始是受蒙古本土大漢的領導的,但是蒙古內部不斷爭鬥,尤其是窩闊臺和拖累死後,圍繞著汗位互相爭鬥,四大汗國也分幫結派支持不同的人繼承汗位。當蒙哥死後,忽必烈在汗位鬥爭中打敗自己的弟弟,成為新的蒙古汗,但忽必烈與弟弟的爭鬥讓蒙古更加分崩離析,為了得到其他汗國的支持,放任他們自由發展,逐漸失去對四大汗國的控制。

當忽必烈滅掉南宋,入主中原,定都大都後,四大汗國在實際上已經獨立了,元朝對他們鞭長莫及,為了領土爭奪,四大汗國和元朝也時有戰爭,各大汗國有難,別說互相幫助了,能不在背後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第二,元朝危亡時,四大汗國自顧不暇。

元朝在農民起義席捲全國之時,元朝面臨著滅亡的命運,但此時的四大汗國也在走向衰弱。他們和元朝希望,民族壓迫性質的統治,使他們內部民族矛盾重重,在蒙古鐵騎開始沒落之時,反抗者終於掀起滅亡四大汗國和元朝的起義,並最終把他們推翻





分享每一天的生活日記


四大汗國在元朝危難之際袖手旁觀的原因有二,一是當時的四大汗國大都已經分裂或滅亡,或內鬥不止或顧不暇;二是元朝末期的四大汗國,各自為政,互不統轄。

四大汗國與元朝的關係

四大汗國的產生源自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對汗位的爭奪,也就是蒙古帝國走向分裂後的產物。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途中去世。兩年後,三子窩闊臺即汗位。

蒙古帝國在窩闊臺的統治下,將疆域擴張到中亞和東歐。十二年後,窩闊臺豪飲中風後病逝。其長子貴由即汗位,兩年後貴由暴斃,汗位落入托雷長子蒙哥之手。

從成吉思汗到蒙哥,蒙古帝國的汗位繼承還算平穩,沒有什麼大的波折。1259年,蒙哥在釣魚城之戰中暴斃,因沒指定繼承人而導致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四年內戰。

蒙哥大漢與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託雷的兒子,蒙哥去世後,其四弟忽必烈與七弟阿里不哥於1260年分別在哈拉和林和開平兩地稱漢,蒙哥帝國一時出現兩個汗廷。

蒙古帝國的軍隊原由蒙哥大汗統帥,在他死後,進攻四川的蒙古軍退居六盤山與渾都海部會合。隨後身在中原的忽必烈與留守蒙古的阿里不哥因汗位展開數年內戰。

最終忽必烈取得勝利,並於1271年建立元朝,阿里不哥被圈禁致死。由於忽必烈的擅自即位及推行漢化的主張,引起蒙古宗派的強烈不滿,拒不承認忽必烈的汗位。

窩闊臺和察合臺兩派在海都(窩闊臺之孫)的帶領下一致反對忽必烈,逐漸發展成獨立的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在此之前,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早已獨立。

欽察汗國是由朮赤的次子拔都於1243年所建立,這三個汗國多次聯合與忽必烈的元軍交戰,互有勝負。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為建立伊兒汗國,選擇承認忽必烈的汗位。

但伊兒汗國承認元朝為正宗的時間是短暫的,忽必烈去世後這種關係宣告終結。由此可見,三大汗國一直與元朝為敵,在忽必烈死後,四大汗國與元朝完全各自為政。

元末時的四大汗國狀態

四大汗國中最先滅亡的是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面積很小,在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區。窩闊臺汗國最為仇視元朝,他們的汗位被託雷一系搶走。

在創始人海都去世後,窩闊臺汗國開始衰落。隨後窩闊臺汗國的領土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所瓜分,1309年窩闊臺汗國滅亡,共存在了84年,這時朱元璋還沒出生。

察合臺汗國於1321年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與西察合臺汗國。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因帖木兒的攻擊已名存實亡,勉強維持到1402年。東察合臺汗國一直處在內鬥之中。

忽必烈去世後,欽察汗國成為獨立國。14世紀中期,汗國內部各自為政,成立了數量不少的小王國,汗庭權力已被架空。在二十四年間,欽察汗國更換了20位大汗。

1380年,白帳汗脫脫迷失在帖木兒的幫助下,控制了欽察汗國的主要疆土,至此金帳系衰落而白帳崛起。之後,欽察汗國分裂出了許多獨立國,直至滅亡。

伊兒汗國在1335年後開始迅速被瓦解,國家分裂成東波斯的卡爾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爾王朝和札剌亦兒蒙古人的札剌亦兒王朝等,他們之間是相互攻伐。

1340年,巴格達的蒙古貴族哈桑自立為汗。1358年,其子兀窪思汗移都於大不里士,史稱札剌亦兒王朝。14世紀末,札剌亦兒王朝被帖木兒帝國所滅。

分析結果:

在朱元璋痛毆元朝之時,窩闊臺汗國早已滅亡,伊兒汗國已經處於滅亡的邊緣,處在帖木兒帝國的威脅之下。西察合臺汗國也已被帖木兒打的奄奄一息,而東察合臺汗國則是忙於內鬥,根本無暇顧及其它事情。

再看當時的欽察汗國,也是內鬥不休,汗位頻繁更換,最終白帳系取代金帳系。這時金帳汗國開始分裂,再加上帖木兒帝國的侵襲,汗國實力已經衰敗。它與元朝之間又隔著察合臺汗國,根本沒有實力幫元朝。

實質上,這時的察合臺汗國與欽察汗國沒有任何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元朝,他們之間是各自為政,沒有所屬關係,更沒有同盟關係。至於四大汗國與元朝的同宗同源關係,一百年都過去了,哪個汗國會在乎這個?


野史也是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蒙古人只有在成吉思汗時代團結過,之前之後都是四分五裂,互相為敵。

四大汗國同元朝雖然都屬於蒙古人,卻也有很多尖銳的矛盾,甚至發生過多次激戰。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釣魚臺中了飛石,沒多久死去。

蒙哥死了以後,引起蒙古極大的內亂。

當時忽必烈掌握著元朝的大部分兵馬,但是蒙古貴族不支持他,而支持阿里不哥在蒙古高原登基,成為皇帝。

當時四大汗國中,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只有伊爾汗國支持忽必烈。

結果雙方激烈開戰,打了整整5年。

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兵敗投降,被忽必烈毒死。

阿里不哥被殺,引起了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的憤怒,認為忽必烈此舉是弒君,不可饒恕。

於是,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紛紛脫離蒙古帝國系列,自立為王,不再聽從忽必烈命令,甚至派兵攻打。

而唯一支持忽必烈的伊爾汗國,也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實際並沒有什麼支持的行為。

說通俗點,伊爾汗國的行為同另外3個沒有什麼不同,也獲得了實際的獨立。


而元朝滅亡之前40年,窩闊臺汗國首先垮了。滅亡前幾年,察合臺汗國也垮了。

只有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存活到元朝之後,但也是名存實亡。

因為汗國的蒙古人實在太少,其實國家權力多被突厥人或者其他民族控制,蒙古人只是有個虛名而已。

而且汗國內部分分裂的很厲害,很多民族實際都是獨立的,擁有自己的武裝,大漢只是形式上的領袖而已。

甚至,蒙古人連自己的宗教都放棄了,改信仰伊斯蘭教。

簡而言之,元朝滅亡時,4大汗國有3個和他為敵,而其中2個汗國已經滅亡。唯一能夠幫忙的伊爾汗國,其實名存實亡,早就是一個空殼。


薩沙


為何四大汗國和元朝同宗,元朝滅亡時卻袖手旁觀?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四大汗國與元朝雖然都是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但是都有自己的獨立性,甚至互相攻伐。

四大汗國一開始是受蒙古本土大漢的領導的,但是蒙古內部不斷爭鬥,尤其是窩闊臺和拖累死後,圍繞著汗位互相爭鬥,四大汗國也分幫結派支持不同的人繼承汗位。當蒙哥死後,忽必烈在汗位鬥爭中打敗自己的弟弟,成為新的蒙古汗,但忽必烈與弟弟的爭鬥讓蒙古更加分崩離析,為了得到其他汗國的支持,放任他們自由發展,逐漸失去對四大汗國的控制。

當忽必烈滅掉南宋,入主中原,定都大都後,四大汗國在實際上已經獨立了,元朝對他們鞭長莫及,為了領土爭奪,四大汗國和元朝也時有戰爭,各大汗國有難,別說互相幫助了,能不在背後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第二,元朝危亡時,四大汗國自顧不暇。

元朝在農民起義席捲全國之時,元朝面臨著滅亡的命運,但此時的四大汗國也在走向衰弱。他們和元朝希望,民族壓迫性質的統治,使他們內部民族矛盾重重,在蒙古鐵騎開始沒落之時,反抗者終於掀起滅亡四大汗國和元朝的起義,並最終把他們推翻。

這就是元朝滅亡時他們袖手旁觀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們本來就矛盾重重,另一方面就是他們自己也自顧不暇。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3738190694661004"} --}

津城沐雨


元朝覆滅和他們沒什麼關係,元朝讓不懂政治,只會彎弓射大雕,同樣是暴政,滅亡是時間問題


空中堡壘追求者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提問者對那個時代的情況比大多數人瞭解的更深入——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四大汗國也屬於元朝的統治範圍,實際上,元帝國朝廷的政令在四大汗國基本上得不到執行。

理論上來講,元帝國的皇帝具有雙重身份,一重身份是作為中原王朝的皇帝,另一重身份是蒙古各部落的共主——蒙古大汗。但實際上,做了中原皇帝,則很難得到蒙古各部落的認同——蒙古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帶領大家不斷的攻城掠地獲取財富才能獲得認同,而元朝的皇帝,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故元朝皇帝非但不是蒙古各汗國的共主,甚至在蒙古部落的心中,地位可能還不如各大汗國的領導人。

實際上,在爭奪蒙古各部落共主的過程中,元朝皇帝沒少對那些汗國下手,彼此之間的征伐就從未真正停止過。

顯然,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想象他們之間會相互照應,攻守相助。

上面是我個人一些淺薄的觀點,您認為呢?歡迎留言交流!


順勢而為智享未來



成吉思汗打下遼闊無垠的帝國版圖後,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沒有進行中央集權管理,而是將其分封為獨立的汗國。這就導致了各汗國各自為政,走向徹底的分裂甚至是對立。

名義上元帝國疆域遼闊,幾乎達到了地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實際上真正有效控制的也就那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這就是元帝國滅亡時各大汗國沒有伸出援手的原因之一。

另外,元朝和其他幾個蒙古汗國滅亡的時間也相近,元朝1368年滅亡,窩闊臺汗國已先於元帝國亡了半個世紀;察合臺汗國早已分裂為西察合臺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而西察合臺汗國於次年滅亡,東察合臺也處於內亂之中;伊利汗國當時也已經滅亡了三十餘年;僅有最遠的金帳汗國仍存,但中間被察合臺汗國等阻隔,道路不通,而且金帳汗國也是內亂不斷。



所以在14世紀中葉,元朝和四大汗國中除了已經亡了的伊利汗國外基本上全部都在發生內亂。 實際上元朝滅亡時這些汗國要麼已經滅亡,要麼自顧不暇。

再者元朝與其他汗國的關係並不友好,而且各蒙古汗國之間經常發生邊境戰爭,爭奪領地。實際對元朝朝貢、稱臣的只有察合臺汗國而已。


滅掉西察合臺汗國的帖木兒曾經一路東征,意圖打回東方,為蒙元帝國復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後死在了征途中。


謝金澎


首先四大汗國已是獨立國家,就像早期英國和美國的關係一樣,也是同宗同源,二戰早期,英國被德國轟炸與圍困,美國也只是兜售物資與武器。並沒有實際參戰。國與國只有利字當頭;


歷史司南


歷史的聯繫不等於現實利益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