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嗎?

老張談三農


在過去我們經常聽到農村,有這樣一句老俗話,叫做“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觀看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我們就能猜測一下,但是要想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則需要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下。


因為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活70歲,80歲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過去活到50歲,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而人到七十古來稀。過去人的壽命沒有那麼長,所以這句話才有特點的意義。今天我們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50不建房

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有“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農耕文明思想,對於農村人來說,蓋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但是一般情況下,農村人蓋房子,會選擇在20歲到30歲之間,因為此時剛好成家立業。過去農村家庭一般都有好幾個子女,結了婚之後就會分出來單過,此時最緊要的就是蓋房子,否則的話沒地方住。


但一個人到了50歲的年紀,就不要想著還蓋房子了。因為50而知天命,辛辛苦苦勞作了一輩子,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此時在勞心勞力的蓋房子,可能會揹負一定的債務,而且在過去的人們看來,到了50歲之後,也沒有幾個好活的年頭了,蓋了房子也沒有太大意義,還不如不去折騰。所以農村勸人到了50歲之後,就不要再去想蓋房子的事情。即使家中要蓋房子,也該由已經成年的子女去操心。

60不栽樹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棵樹從栽下去之後到長成木材,至少也要十數年的時間,有的可能更長。一個人活到60歲,再想著去栽種樹木的話,說句不好聽的,甚至可能看不到樹木存在的那一天。因為在過去,人們能夠活過一個甲子,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所以60歲要做大壽,親朋好友都要來賀壽。而且,過去農民除了辛辛苦苦在地裡刨食以外,根本沒有其他的任何出路。


所以農民是非常辛苦的一群人,他們整天的辛苦勞作,上了年紀之後,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會有一定的損傷,甚至會出現較早衰退的可能。大部分農村老人到了60歲左右的年紀都會沾染很多的疾病和毛病,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痛。這麼大的年紀,再讓他們去栽樹,也已經栽不動了。千萬別因為栽樹把自己給弄傷了,那就得不償失。所以農村經常奉勸60歲以上的老人就不要折騰,再去栽樹了。


70不做衣


過去有句老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前人們要能夠活到70歲以上,那就是非常高的高壽了。即使放到今天,人的平均壽命達到76歲以上的時候,能夠活到七八十歲也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到了這個年紀,說的好聽一點,叫做心如止水,說的不好聽一點,叫做心如死灰。坦白說也就是坐吃等死的年紀。所以,在過去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不願意去做新衣服。一方面是因為體弱多病,很多人都臥床不起,有新衣服也穿不上或者用不了。


另外一方面,農村家裡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好,老人認為能夠節省一點就節省一點,不要為自己在進行破費,把省下來的錢留給子孫後代。而且過去農村衣服材質,用料都比較少,也沒有什麼新奇的款式。老人大都比較節儉,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幾十年,仍然還要補丁加補丁繼續穿下去。這是過去農村老人的光榮傳統,所以很多老人到了70歲之後就不希望,也不要求自己的兒女子孫給他做新衣服。

以上,就是對這幾句農村老俗話的理解。當然我們必須把它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才能深刻的瞭解其中的內涵。如果放在今天的生活環境下,這幾句老俗語未免顯得比較悲觀消極,而且有些不合時宜。你覺得是不是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一說您的觀點。


止茶


農村有句老話“50歲不建房、60歲不栽樹、70歲不做衣”是什麼意思?其真的有道理嗎?

記得有一年春天村裡為響應國家的政策搞新農村房屋建設改革,當時只要家裡住的是那種老式的磚瓦房都可以去村部申請2萬—3萬元的政府補貼進行翻修。那個時候我爺爺非常符合條件,所以我爸和大伯稍微商量了一下,準備給爺爺把家裡的老房子翻修翻修。


我爺爺平日裡是一個非常勤儉節約的人,那次奶奶說給家裡換一個淨水器他弄是沒同意,爺爺說吃了大半輩子的山水,也沒有見得哪天吃出了問題。

面對翻修房屋這樣重大的決定,我爺爺肯定是不同意的。爺爺說我今年六十多歲了,都已經是半個身子進黃土的人了,還翻修這樣的房子幹什麼呢!你男老太太在世的時候經常說“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七十歲不做衣”。還有你們以後逢節過年回來的時候不要再給我們添衣服了,家裡衣櫃裡的衣服都是還是新的,大部分都還沒有穿呢!


“五十歲不建房”。說的是人到五十歲的時候由於生命經歷的太多,所以逐漸的看淡了生活中的所謂的物質條件。其實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兒孫有福,人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的家。

“六十歲不栽樹”。小時候由於家裡的山地一直荒廢著,父親便去集市上買了一大堆松樹苗回來種,都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好像只買過一次樹。所以說六十歲栽樹是一種極不明智的選擇,因為你根本就等不到樹木長大的時候,到頭來只不過是白白的忙活了一場。


“七十歲不做衣”。中國人自古以來非常講究百行孝為先,所以每逢過年回家的時候都要給家裡的長輩買上一大堆禮物。但是對於七十多歲的人來說給他們買衣服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很多時候晚輩給長輩們買的衣服都只是放在衣櫃裡一動不動。爺爺說老衣服穿起來非常的舒服合身,不像新衣服穿起來總是感覺有點彆扭。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農村有句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嗎?

說起建房子,古人留下了一句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什麼意思呢?為何古人要這樣說呢?50歲了建房子不好嗎?今天農夫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這句老話。

50不建房

字面意思也是比較簡單的,說的是到了50歲以後了,就不要再想著建房子的事情了。

其實,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就能明白古人這話其實是用心良苦的,其是建議人老了以後,就不必再作長遠打算了,也不要再給兒女當牛馬了,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首先,進入50歲以後,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在古時候人的壽命不長,平均壽命也就30多歲,能活到50歲,後面的時間也不長了,這個時期建房子,自己也住不了多少年。其次,到了這個年紀,兒女已經成年併成家了,建房子的事情讓子女去操心就可以了,年紀一大把了,也幹不了什麼活了,安心享福就行。最後就是50歲以後身體大不如從前了,而建房子是風裡來雨裡去,是一個非常好大的工程,耗時又花錢,人年紀大了,身體很容易吃不消,一不小心就會引發一些意外。還不如把這筆錢存下來,好好改善生活。也是基於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慮,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50不建房”的古話。

60不栽樹

等到了60歲以後,就不要再去山林裡栽種樹木了。這個是比較好理解的,樹木一般至少要十年以上才會成才,這個年紀了,還去種樹,很可能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了。何況栽種樹木也是需要定期去管理的,而年紀一大把了,身體方面也是吃不消的。如果沒有精力去看管,那栽種的樹木也很難成材,這樣就是做無用功!與其這樣,還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70不做衣

以前的生活水平不高,老百姓都過得比較艱苦,有些人的衣服爛了以後,也是縫補一下接著穿。不是有句老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嗎,可見一件衣服要穿多久啊。而一些老人更是十分的節約,他們認為衣服只要乾淨,爛了補一下還是能穿的。等到了70歲以後了,是完全沒有必要做衣服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紀已經是高壽了,何況老人又不出門,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做新衣服,做一件衣服也穿不了多久,這樣做純屬是浪費。

不過,這句老話在今天看來已經過時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技術也發達了,現在的人普遍都很長壽,在農村裡有些六七十歲了還在外面打工掙錢,就是為了能多掙點錢,幫助子女們減輕負擔。何況還有一點,生活水平也好了,消費觀念也變了,不用像過去一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遇到好看的衣服,自己喜歡的話,不管年齡多大都是可以買下來的。


農夫也瘋狂


舊時的農耕社會里,生產工具落後,人們的生產活動是很繁重的,繁重的體力活,再加上食物的不足,人們到了五十歲,就已白髮蒼蒼,許多的人都已彎下了腰。元代時還有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六十還甲子,人到了六十,就會被送到了墳墓裡去,每天兒子去送飯時,就會壘一塊磚,時間不久,就將墳墓堵死了,人活活地被埋死在裡面。過去人們的壽命普遍短,能活到七、八十歲很少很少。其中原因,一是勞動強度大,二是營養不足,三是缺醫少藥。

過去老百姓蓋個房子是很不容易的,有的為蓋個房子,能蓋好幾年,蓋房子靠的是人扛驢馱,再加上資金不足,有的為蓋個房子,會窮其一生;人們常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棵樹的長成,特別是在北方,需十幾年或幾十年;過去人們穿衣,說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過去的人們,一生也穿不了幾件衣服。

相對短的壽命,再加上客觀的條件,所以有了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之說。意思是說人到了五十,就不要蓋房子了,人到六十就不要栽樹了,人到七十就不要做新衣服了。到了五十再蓋房子,會將自已累倒,房子蓋去來了,自已不一定能享受的到。到了六十栽樹,自已不一定能乘到涼了,不一定能用到這些木材了。到了七十就不需做新衣服了,做了新衣服,自已也穿不了多久。

今非昔比了,現在的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條件也好了,壽命普遍長了,所以“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就不合用於當今了。





春日之虎


農村老話“五十不建房”、“六十木栽樹”、“七十不做衣”只是舊社會的說法,放在現在並不適用。

舊社會有句古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依當時醫療條件、生活水平確實很多人活不到七十歲,我一個六O後出生的人就看到很多,村裡老人到五十歲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想法了,五十歲還能建房的多半是家庭富裕且身康體健的人,大多數人是沒辦法建房的。畢竟建房在任何時候都是人生大事。耗時耗物耗財不是一般人能應付約。

“六十不栽樹”在以前也確是實情,那時人到六十基本上身衰體弱,就是富人的身體也不如現在五十歲人的身體,人到六十能多活一天都是賺的,有思想的人這時多半是指導後人栽樹,很少親力親為的。

“七十不做衣”,前面說了古人很少能話過七十,做衣能穿幾天,自己絕不會自己提倡做衣,後輩想給做也多加阻攔甚至責罵。至多置辦壽衣罷了。

現在社會這幾句俗語並不適用,五十多歲的在外打工很多,賺了錢回家建房的大有人在,當然更多的是為兒子置辦婚房居多。甚至還有的人到城裡給兒子買房。在農村建房後,房前屋後會栽些樹,一來美化環境、二來嘗些鮮果,何樂而不為呢?說到做衣,現代人那年不添置幾件衣服,網紅張大爺大家都知道吧,八十多歲了,依然不服老,靠什么呢,靠娛樂,既是娛樂總不能破衣爛衫吧。

網友們,你們有何想法,希望藉此寶地大家交流一下吧。


明清(德剛)


這句話的意思是50歲以後不要建房子,60歲以後不要種樹,70歲以後不要做衣服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50歲建房影響晚年生活。

50歲這個年齡過後,人的勞動能力下降,收入會減少,身體也比不上年輕時候。而且50歲過後,要為接下來的老年生活做準備。

但建房子是一項大工程,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很多時候要親力親為,對身體素質方面要求也高。

所以50歲以後不建房,一方面不要花費大量錢財去建房子,要為將來的年老生活做準備。另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太過操勞。還有五十歲建房,自己可能住不了多久了,花那麼大力氣建房子不值得。

二、60歲栽樹不一定能享受到栽樹的益處。

人到了60歲,該努力拼搏的已經拼搏過,這個時候,要放下人生的重擔,不要再做有長遠計劃的事情,開始頤養天年。

栽樹是為了可以享受樹長大後帶來的益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如果60歲以後種樹,辛苦澆灌施肥,除草驅蟲,但到頭來不一定能享受到樹長大後的益處。就像“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句話說的一樣,如果要種,就要想著是為子孫後代謀福利。

三、70歲對新衣服沒有什麼需要。

人到了70歲,年齡是很大了,行動不便,很多時候待在家裡。以前人們認為,穿新衣是要在隆重場合,出門見人才穿。

70不做衣是因為,做了新衣服也沒有機會穿出去。也說不定哪天就倒下起不來,做了新衣服沒有穿也是浪費。另外可能上了年紀的人,對身外物的追求沒有那麼大的熱情,就不需要做新衣服,注重簡樸得體。

這幾句話提醒我們什麼年齡不要做什麼,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人們生活智慧的結晶,指導人們對晚年生活做好計劃,激勵人們年輕時多拼搏。但放在今天看來,這幾句話是有侷限性的。

在我們現在看來,50歲左右還是壯年時期,很多人經過了人生前半段的財富積累,在五十歲的年紀買房建房的也有很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努力去爭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用管什麼年齡。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農村有句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例如:人爭一口氣,樹爭一張皮。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等一些老話,這是勞動人民經過若干年,總結下來的,有一定的道理。



50不建房,難道50歲真沒建房的嗎?不是的現在農村50多歲建房的還很多。50不建房,那是因為在以前的社會醫療水平不是很好,人活70古來稀,而且50多歲,也沒有那些精力和金錢,去支撐你再去建房,50歲左右兒女都交代完了,只是在家帶帶孫子就行了,也沒有年輕時的衝勁了,只等著享受晚年生活,不然費盡周折,建房自己也住不了幾天,所以在當時,村裡50歲左右的老人都在家養老了。



60不栽樹,在農村,每家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會栽一些樹,一是為了好認地,不然下地幹活,跑錯地多尷尬,家裡栽樹,又可遮陰,又可觀賞,一舉多得。以前人栽樹都是為了取材,做個傢俱,或者壽材,都到了花甲之年,再栽樹,也等不到,樹大成材的那一天了,這對於60歲的老人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價值了,所以不載也罷。

70不做衣,在以前農村,70歲已經算是高壽了,經歷的太多了,看透了一切,穿什麼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能夠禦寒就可以了,而且當時物質匱乏,也沒有那個條件,而且70了,老眼昏花,手腳都不聽使喚了,再穿新衣,那也是壽衣了,所以都不想做衣服,只害怕做成了,沒機會穿了。

農村的老話流傳下來許多,但是有的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這個年代了,你們那還有哪些老話呢?歡迎討論留言。


鄉下阿六


農村有句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嗎?

農村老俗話說,農村人最看重的三件大事,就是娶妻生子蓋新房。因為在農村人看來,人生中最要緊的事情莫過如此。但是為什麼老話會說“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呢?凡事都有因果,且聽農村老俗話說道說道。



50不建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大多數農村人的願望,也確實如此。在以前的農村,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很理想化的生存狀態。這裡的熱炕頭就指的是蓋新房,為什麼說50歲了就不建房子了呢?三十而立,農村人在30歲左右就完成了娶妻生子蓋新房的願望,到50歲的時候,兒女已經長大成人,能不能再蓋新房就要看兒女們的了,50歲的老人已經沒有能力再折騰房子了。有的農村老人,一輩子沒有娶妻生子,那就更無必要再建新房子的必要。

60不栽樹。農村老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到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對60歲的農村老年人來說,也看不到成材的那一天了,只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要是沒有子女後人繼承,栽樹豈不是便宜了別人。另外栽樹也是體力活,60歲的老人挖樹坑,栽樹澆樹都成問題,幹不動了。以前的農村老人壽命不是很長,到60歲的時候,已經是走路竹棍來幫忙的年紀,栽樹是栽不動了。

70不做衣。農村老俗話說,衣不如新友不如故,但對於70歲的農村老人來說,自古70古來稀,說不定哪天就駕鶴西遊了,做新衣服也沒有傳出去的可能和必要。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在我們老家說70歲的人,是晚上睡覺好好的,第二天早上能不能穿鞋都不知道了。因此,70老人做新衣服穿也就沒有必要了,再說了,舊衣服穿著也很舒服。百年之後,再做新衣也就是那種千秋萬代的壽衣。

不過通篇來看,老俗話有些悲觀的意味。現在農村社會的生活水平提高了,50歲以上的農村人還是體力水平很高的年紀,別說栽樹穿衣了,就連蓋房子,也不在話下。圖片是兩個50多歲的沒有雙臂的賈文其右與雙目失明的賈海霞左互為手眼,在熟練地種樹,感動了很多人。


農村老俗話


老人為什麼說:“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

在農村生活的過程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農村流傳的俗語,這些俗語簡單的一兩句話就能夠道出深刻的道理,並且還會教會人們做人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

眾所周知,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身體機能各個方面也都在下降,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而到了50歲之後,想要再把心思放在建房方面,也幾乎是不能夠勝任的了。因為蓋房子那可是大事,由於在年輕的時候已經心力交瘁,他們在50歲之後想要蓋房子已經摺騰不起了,所以人們才說50不建房子。

種樹是農民們比較常做的事情,要知道一棵樹想要長大成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年齡到達了一定限度之後再種樹,已經沒有任何的用處,因為也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在自己有生之年也享受不了樹成材之後的成果。所以有很多人覺得人過60之後就不要再栽樹了,因為自己想用不了,而且也經不起折騰了,畢竟在說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在樹木成長的過程中,還需要各種體力來支撐。

而人到了70歲之後,已經處於長壽的年紀,他們的精神和壓力已經不放在自己的吃喝用度方面了,反而更多的是想要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過得好一些。而且到了70歲之後做再多的衣服,他們穿起來也沒有那麼美觀,因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穿以前的衣服,用以前的物品,覺得再添衣物沒有任何的作用和必要。

總的來講這句話就是在告誡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要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不要過多的去摻合其他的事情,不然的話很可能,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一般


現在部分農村俗語老話在我們今天來說已經過時了,在過去的農村,農民的生活條件是很差的,沒有發達的醫學和醫療條件。這句俗語也充分詮釋了過去農民平均壽命短的年代。

而如今農村經濟有所提升隨之生活水平提高了,醫療技術也逐步好轉,現在的人普遍都很長壽,在農村裡有些六七十歲了還在外面打工掙錢,就是為了能多掙點錢,幫助子女們減輕負擔。

那麼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來說,也是聽村裡老爺子們講起過這些俗語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敵不過歲月的侵蝕而慢慢的變老,只有擺正自己的心態,用坦然的心理去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這樣的人等到老了回頭一看才不會有遺憾。

農村老話“50不建房,60不栽樹,70不做衣”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流芳也來分享曾經村裡老爺子給我說的,當一個人50歲的時候就相當於是已經步入高齡了,而過去農村人成婚也早,此時他們孩子可能差不多30 了,正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就算是蓋房也是他們年輕人的事情,老人其實已經沒有必要再花精力去操心。

我們農民都知道種樹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體力勞作,許多的農民也只能是靠著種樹賺一點小錢來用以養家餬口,這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不過畢竟說農村種樹還算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如果農村老人的年齡到達60歲的話,還是沒有必要去做栽樹這樣的工作,否則極其容易讓身體出現各種不好問題。

所謂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過去的農村70歲已經算是高壽了,因而過去到了70歲這個年齡的農民都覺得過一天就算是賺一天了,多數農村老人都認為自己日子不長了,隨時可能說走就走,所以沒有必要浪費錢財去做新衣服了,做多了也沒機會穿。

總之,我們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也同樣是再加快腳步,對於以前農村留下來的老話俗語,我們也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去衡量。因為有道理的只佔少許的部分,而大多的農村俗語在我們今天來說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也幾乎沒有一點實用性的價值,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