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孔子之言,唐詩宋詞等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講述了各個方面的事和物,而俗語雖沒有寫入教材中,但經過人們口口相傳,也傳承到了現在,它們大多短小精悍,所體現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常言道:“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鬼拍手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在封建社會中,大多數人是相信這世上是有“鬼”的,《禮記·祭義》中解釋“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講的是人死後魂歸故里,也是“鬼”,古人對蛇神牛鬼等虛幻不存在的東西懷有敬畏和恐懼心理,於是也有了“荊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因此就有五大鬼樹的存在,分別是桑樹、柳樹、槐樹、楊樹和苦楝,古人非常忌諱一些“諧音字”,像阿拉伯數字“4”的發音是“si”,與“死”,很多建築或是其他方面,就會避開“4”,桑樹也有這個意思,與“喪”諧音,在屋前栽桑樹,就似乎是每天在辦“喪事”,非常不吉利。

“後不栽柳”是不是也因為諧音的緣故?是的,但它不等同“留”。柳樹通常出現在水源多的地方,像河流等,看到柳樹不免要想到流水,“柳”和“流”諧音,古人就會覺得在屋後栽柳樹,家中的“財氣”、“福氣”就會流走,也就興旺不起來了,還有可能招來邪祟,謀財害命等。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的下一句則是“院中不栽鬼拍手”,很多人可能不知到“鬼拍手”是什麼?實際它就是楊樹,是古人眼中五大鬼樹之一,在文章《白楊樹》中,有這樣的描述:“這五棵白楊枝繁葉茂,一樣粗壯,一樣偉岸,就像身材魁梧的孿生兄弟一樣並肩站立,向著天空擎起一片碧綠雲朵。”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楊樹長得高大威猛,葉子卻非常小,到了晚上,風一吹就會有“沙沙”的聲音,而樹葉在風中搖擺,人一看去就彷彿是“鬼魅”,就很容易被嚇到,而且楊樹的樹身是白色的,古人辦理喪事時都是白色,這就給楊樹鋪上了一層“不吉利、煞氣”的意味。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下句是什麼卻沒多少人知道

現在看來,這其實就是迷信的說法,不過人們搬到了大城市,街道上是很難看到這三種樹,原因大家應該也瞭解,不適合栽種,栽了也不一定能活下去,白楊樹也通常出現在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展現出它頑強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