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壽》留形住世,道在沿年

《養壽》留形住世,道在沿年

《養壽 》

《三清真錄》曰:

父母之真陰真陽二炁,以精血為胞胎,胎完炁足而為形矣。

集靈資道,神炁相合,而為壽定矣。

上壽一萬二千歲,守樸任具,雖亡而道不亡也;

中壽一千二百歲,留形住世,道在而身亦在也;

下壽一百二十歲,知之修煉,可以安樂延年。

不知修煉,走失耗散,在我者不為我之所有,而又外觸禁忌,暗除年算,一算為三百日壽,一歲為本數之壽,一紀為正紀之壽。

無知少學,

以小惡為無傷,積惡以至於滅身;

以小損為無害,積損以至於滅生。

始以減一算,次以除本數,終以除一紀;未及中年,夭之大半。

仙子真人,憫而哀之,雖有超脫之法;必先養壽之方,審而用之,可延至上壽。

不憚修持千日,自有超凡之道。

《西山記》曰:

雖知養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則生亦不長;

雖知修煉之方,不知養壽之道,則修亦無驗。

故養壽者,切以禁忌而防其禍。

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損炁;

睡不張口,恐炁洩而損神。

臨危登峻則魂飛,玩殺看鬥則炁結。

吊死問病,則喜神自散,臥溼當風,則真炁日弱。

古廟兇祠不可入,入之則神驚;

狂禽異獸不可戲,戲而則神恐。

對三光濡溺,折人年壽;

負四重深恩,滅人大數。

飲宴於聖像之側,魂魄不安;

坐臥於墓冢之間,精神自散。

枯木大樹之下,不可息,防九陰之炁觸人陽神;

深水大澤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炁。

出眾華卉不可折,防招妖狂入室;

非時果實不可食,防帶邪炁入腹。

妄言綺語,非患難不可頻說,說之減人正壽;

肥甘醇酒,非會合不可頻飲,飲之除人本祿。

負賢忘恩,必有禍應;

輕財毀物,自無福生。

大山勿深入,入之必兇;

美物勿酷愛,愛之勿吉。

損人傷物,以冤報冤;

嫉賢妒能,以怨起怨。

虛傳妄授,慢友輕師,此類或有觸犯,雖得正訣,遇異人,大道未就,先為此除其壽,以罪當功,竟不能速成也。

善養壽者,以法修其內,以理驗其外。

修內則秘精養炁,安魂清神,形神俱妙,與天地齊年,煉神合道,超凡入聖也。

驗外則救貧濟苦,慈物利人,孝於家、忠於國,順於上、憫於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閒,凡以方便為心,勿以人我介意。

方始奉道,多遇至人,自得真法,及夫下功之後,少有患難,速得圓成。雖是修養所致,亦是陰德報之。

苟不達養壽之宜,安得內外齊成乎?

故古今上聖真人,未修煉,先修養。

故曰沐浴不可當風。若幽室靜房,閉目冥心,伸身正坐,使元炁上升,通滿四大,上入泥丸,此真沐真浴,萬倍於外之水火也。

又曰:

不欲遠唾以損炁,不欲疾步以損筋,不欲極視而昏睛,不欲極聽而傷腎,不欲久立而傷骨,不欲久臥而傷肉。

多睡濁神,頻醉散炁,多汗損血,力困傷形,奔車走馬,炁亂而神驚,望遠登高,魄散而魂飛。

養形之道,

安而不勞,勞而不乏其力;

靜而不撓,撓而不亂其炁。

外有所補,內有所益,然後識五行,以保全沖和之炁,外固內真,兩皆得趣,可以長久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