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位於山西晉中介休市的綿山,海拔並不高,整體看去,更沒有五嶽和黃山那樣巍峨壯觀的感覺。因而,光從山本身來說,綿山是很不顯眼的,自然也就沒辦法獲得遊客的青睞。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而如今綿山為何會變得如此受人關注,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介子推。可以說,綿山的聞名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介子推。

畢竟我國的名山大川不計其數,綿山並無足夠的特色與其他大山一較高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綿山要想在旅遊業能分一杯羹,只能另闢蹊徑,而介子推就是切入點。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於是綿山就很聰明的選擇通過打造介子推的寒食文化節來發展旅遊吸引遊客。

事實也證明綿山的做法很成功,不僅讓綿山慢慢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也迅速提高了綿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連介休市也是以介子推為命名。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綿山,其實也叫介山,名人介子推抱樹而死的故事就發生在綿山。

據悉,當年介子推在晉文公重耳逃難時不離不棄,忠心跟隨,更是割股奉君,一片赤誠之心讓人敬服。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後來重耳還國為君,介子推無意功名利祿,也不要求重耳報恩,只是帶母親隱居介山深處,希望就此過上平靜安穩的日子。

知晉文公後來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竟然選擇放火燒山,這不僅沒有使介子推屈服,反而還燒死了介子推和他年邁的母親。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晉文公得知後深感愧疚,十分後悔,深覺得自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為了表示歉意,也為了懷念介子推,不僅將綿山改為介山,更命令舉國上下的人在介子推被焚的那一天不可放火燒火,所有人都只能吃冷飯冷食。

雖然這並不是寒食節的真正由來,但卻讓寒食節因此廣泛流傳開來,因此世人也普遍認為寒食節的來源是因為紀念介子推。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現在,綿山每年都會舉辦寒食文化節,來參加的人也很多。

這節日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和傳承傳統文化節日而已,也是為了讓世人明白做人應該有恩報恩,更是為了弘揚介子推忠君赴義、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不過,這不是說綿山是隻適合節日活動來遊玩的,綿山除了人文、旅遊文化有看點,整體風景其實也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後來山上修建鑿通的懸崖寺廟,特色十足,很值得參觀。

尤其是高空俯瞰綿山,那景色真的是十分迷人,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選擇航拍來拍出綿山最美的風景。

山西這座大山,鮮少被外人記起,卻因一個歷史事件而聞名天下

而這些半山腰上的亭臺樓閣,雖然大部分是現代耗費重金修建,但對於大眾遊客來說介子推主題文化很難感同身受,相比較文化方面的認同感和吸引力,人們更喜歡的是這些建築以及巍峨的綿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