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人類戰爭歷史上,鎧甲作為貼身的防護一直到火藥武器出現才被淘汰。如今隨著防彈衣的進步,古老的鎧甲又有了復興的趨勢,這裡讓我們認識一下十種不同的古代鎧甲。

1、軟甲(GAMBESON)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這麼穿的當然不是農民啦

軟甲就是用亞麻布或者毛氈縫製的護甲,在裡面填充硬布、馬毛或者其他東西增強防禦力。為了防止填充物跑位,軟甲往往用大線一排一排軋上,看上去有點像羽絨服的感覺。這是最便宜也是最容易製造的裝甲,農民套上一身就是精良的披甲士兵了。

騎士老爺也會來上一身,作為平時的常服,或者穿在鎖甲、板甲的下面提供多層保護,也能緩衝鈍器擊打造成的傷害。這種東西雖然名叫軟甲,但是既硬又不透氣,除了冬天,沒人喜歡穿它。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老爺也會在鐵甲下加一層

二次大戰蘇軍和朝鮮戰場志願軍的軋線薄棉襖也可以看作一種軟甲,據說能擋住遠處飛來的彈片,有些人會一直穿它到初夏。

2、硬皮甲(BOILED LEATHER)

硬皮甲是用煮熟壓實過的硬皮甲片製成的盔甲,這種甲其實就是金屬鎧甲的降級版。皮甲比金屬甲要便宜一些,當然性能也要差一些。皮甲對穿刺、劈砍和鈍擊都有不錯的防護力,但皮甲的缺點是耐多次打擊能力差,打爛了也不像金屬甲片還能回爐利用。使用中往往在皮甲上加上金屬片或金屬網以提供額外的防禦。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現在皮比鐵貴,這一身能做多少雙鞋?

我國古代大詩人屈原的詩句,操吳戈兮被犀甲,說的應該就是這種硬皮甲。屈原家有錢,能用犀牛皮,可見格調是看材質不是款式。

近代除了儀仗兵的禮儀性皮甲之外,最後在戰場上使用的皮甲可能就是一戰初期德國兵的閱兵用皮頭盔了,那是用皮子壓出來的,可惜抗彈能力不夠,最後還是被鋼盔取代了。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很有古風的德國一戰閱兵頭盔

現代遊戲、影視、玄幻作品中,硬皮甲比較常見,一是皮甲被認為比金屬甲輕,因此作為盜賊、刺客等高敏職業的標配;另一種就是裝備各種女性角色,一般特點是衣不蔽體。

3、鱗甲(SCALE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打磨光亮的鱗甲

鱗甲可以由各種材料製作而成,比如青銅、鐵、皮革、骨頭、角、椰子殼、木板、穿山甲鱗片,將其以類似蛇皮或者魚皮的方式排列起來即可。鱗甲的防禦力主要取決於材質,這種仿生學設計後來被其它形式所取代。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鱗甲實例

歐洲中世紀鱗甲多見於核心區外的東方民族。

4、片狀裝甲(LAMELLAR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札甲實例

片狀裝甲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札甲,這種甲的特點是使用小的長方形甲片,四角開孔,用繩線編綴而成。片狀甲也可用各種材料製作。

這種甲出現很早,在東西方都廣泛得到應用。比如帕提亞和拜占庭的重騎就是使用的札甲。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秦兵馬俑所用就是典型的札甲

在我國因為這種甲的甲片看上去很像當時的書札,所以被稱為札甲,以至於鎧甲的數量詞用札來表示。神箭手養由基發箭能穿七札,就是說射穿了疊放的七層甲。札甲在我國使用時間很長,據說明末鄭成功的鐵人軍也是用的鐵札甲。

5、層板裝甲(LAMINAR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羅馬板環甲流行於羅馬帝國早、中期

這種裝甲在歐洲的代表就是著名的羅馬板環甲。通過很多獨立的裝甲條系或鉚在一起模擬出一塊完整的裝甲效果。羅馬帝國分裂後板環甲即不再使用,但後來的板甲也曾在關節處採用類似設計。

層板裝甲也包括古代日本鎧甲,用皮條或金屬條編織成一塊完整甲板,因為外觀和編織排列方式類似篾條常被戲稱為竹甲。其實在臺灣和東南亞土著民族中真有用竹篾製作的盔甲,兩者之間也許存在演變關係。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編織而成的日本鎧甲

我國傳統的山文甲如果是採用金屬條編織方式,也應歸入層板裝甲之中。

6、布里根丁甲(BRIGANDINE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布里根丁甲實例

這種鎧甲可以理解為鑲嵌甲,是在亞麻布、毛氈、皮革底甲中間夾層放置小型金屬片,在外往往露出鉚釘頭。後期也有直接在外層鑲嵌小型金屬片的。這種甲價廉易造,並且不需要專業技術即可修理,所以多用於士兵。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 泡釘用來固定夾層內的鐵片

清朝的銅泡甲其實也是一種布里根丁甲。

7、夾板裝甲(SPLINTED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鑲嵌在底板上的甲片

這種裝甲是在硬皮甲或軟甲表面鑲嵌金屬片構成的裝甲。與布里根丁甲不同之處是金屬片鑲嵌在外而不是在內包裹,且甲塊較大。與札甲的區別是金屬片鉚接在底板上而不是互相連接。遊戲中常出現的鑲皮甲類似於這個概念。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注意護腕和腿甲的安裝形式

夾板裝甲也被單獨製成護腕或護脛等部件,與其他類型的鎧甲配合使用。

8、鍊甲(MAIL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鍊甲穿環結構

鍊甲是西方古代使用最廣泛的重型裝甲,由鐵環穿連而成,環環相扣。一般一個鐵環至少與四個其他鐵環相連,並且還可以加密以提高防禦效果。鍊甲是一種柔性裝甲,對刺、砍、割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但對鈍擊無效。鍊甲的另一個缺點是沒有支撐結構,使用者肩膀承擔全部重量,容易疲勞。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聖殿騎士團鍊甲騎士

十字軍東征時期的西方騎士穿著的就是鍊甲。後來板甲出現後,鍊甲也多用於關節、手套等活動部位。板甲騎士在板甲下往往也會穿一件鍊甲,提供額外的防護力。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鍊甲實例

鍊甲傳入我國後被稱為鎖子甲、環鎖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叫做環甲(RING ARMOR\\RING MAIL)的,和上文的鍊甲不同,是指在底層上鑲嵌金屬環形成的護甲,出現在一些古代雕刻上,但從未發現過實物。

9、板鍊甲(PLATED MAIL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某種板鍊甲形式

板鍊甲是鍊甲的進一步發展,在鍊甲上安裝大型金屬板進行防禦。板鍊甲的防禦力很好,但由於技術條件限制,還不能製作完整的軀體甲板,關節處也需要鍊甲提供活動功能。因此它只是一種技術上的過渡產品,當板甲成熟後即遭到淘汰。

10、板甲(PLATE ARMOR)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板甲是最後的鎧甲形式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精製的板甲價格不菲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板甲是騎士的形象代表

板甲是盔甲之王,也是最後出現的金屬盔甲類型。製造全身板甲的甲片需要水力衝壓設備,因此出現很晚。除了鈍擊之外,板甲對其他攻擊形式都有很好的防禦效果。

全身板甲價格不菲,只有騎士和貴族才能裝備。大師製作的板甲更是精雕細刻,儼然優秀的藝術品。板甲是中世紀騎士的象徵,直到火藥武器出現後才遭到淘汰。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二戰蘇軍突擊工兵護甲

全身板甲淘汰後,板甲仍偶爾出現在戰場上,目前的重型防彈衣也許能看作古典板甲的迴歸。


※本文介紹的10種類型都是古代鎧甲的基本構型,但實際上真實的鎧甲往往由幾種不同類型的鎧甲部件組合而成,大家瞭解了基本類型後自可對感興趣的鎧甲結構進行分析。另外類似紙、竹、藤、木、骨、石、貝之類的偏門材質就略過不計,它們的連接組合方式仍然脫離不了上述種類。

因此請不要在文下反覆發“明光甲”這三個字,也不要拿什麼擋得住唐陌刀不之類的道德陷阱來套路作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