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三改遺囑:“兒子很孝順,但我遺產要給侄子”

八旬老人三改遺囑:“兒子很孝順,但我遺產要給侄子”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位老人三次修改遺囑,最後決定,不把遺產留給兒子,全部留給自己的侄子。看到這裡或許有很多人感到不解,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什麼這位老人,不為自己的孩子打算,反而越過自己的孩子,為別人的孩子打算?

事情是這樣的,老人自己有一個親生女兒,但是女兒小時候被發現有智力障礙,後來老人先後從親戚家過繼了兩個兒子,雖然並非親生,但是老人待他們如己出,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很幸福的。後來孩子們長大了,大兒子成家後就搬出去了,很少過問老人的生活。一直都是二兒子一直照顧著老人,老伴去世之後,老人便和二兒子相依為命。

老人如今年過八旬,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所以老人到遺囑服務中心立下了遺囑,後來隨著女兒也過世了,老人的財產毫無疑問應該是二兒子繼承的。但是就在最近,老人再一次改變主意,把遺產全部留給了自己的侄子。面對別人的質疑,老人回答:“兒子對我很好,但是我想把遺產都留給侄子。”

八旬老人三改遺囑:“兒子很孝順,但我遺產要給侄子”

老人表示:“日久見人心,最後一刻才能見真情!”

原來,二兒子得知老人把遺產都留給自己以後,原本很孝順,時常服侍在側的二兒子漸漸和老人生疏了,不再每日都去看望他了。有一次老人發燒獨自去醫院,卻無人陪伴,聽到消息後,老人的侄子立馬趕了過來,耐心地陪伴老人,照顧老人。或許患難見真情,正是因為這一次生病,老人才看清誰是對自己真心,誰是衝著財產的。所以老人再一次到遺囑服務中心,要求第三次更改遺囑,把之前留給兒子的270萬,全部給了侄子。

孝順應發自內心,從一而終,而不是圖錢財

父母養子女小,子女養父母老。父母從小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撫養長大,等到父母老去,正也是子女孝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時候。孝順本應是發自內心的,是身為子女的義務,而不是為了面子,更不應該為了財產。雖然父母老了,但是子女是否真心孝順,他們很容易感受得到。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希望自己身邊能有個真心待自己的人。如果父母子女之間也失去了真心,開始和利益掛鉤,那麼著實令人感到心寒。或許,老人也正是對自己撫養長大的兒子感到了失望,這才決定把所有的遺產都留給自己的侄子。

八旬老人三改遺囑:“兒子很孝順,但我遺產要給侄子”

久病床前無孝子,以往的照顧和陪伴不能忽視

很多網友也認為,老人這樣做並不公正,畢竟二兒子陪伴和照顧他的時間最長,不能用最後的一點缺少陪伴,就否定了之前付出的所有。如果二兒子真的只是為了財產,很難堅持那麼多年的相依為命的。畢竟,久病床前無孝子,就算是親生孩子,也很難做到一直精心和耐心的照顧,時而也會有疏忽。但是侄子的照顧只是短暫的,甚至只是最後一刻,投機取巧的,所以這樣的饋贈並不公平。

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好人哪怕做錯一件事情,就會被否定掉之前所有的好,而壞人只需要做一件好事,就可以洗心革面,被人稱讚。或許有點不恰當,但道理卻也如此。

但最終對遺產有決定權的還是老人,老人執意要把遺產留給侄子,遺囑服務中心擔心之前的事情重演,老人再次被拋棄,還特意對老人和侄子進行溝通,確保侄子在老人最後的歲月裡,可以盡到贍養的義務。

八旬老人三改遺囑:“兒子很孝順,但我遺產要給侄子”

老人的事情雖然告一段落了,但其本質的贍養老人問題,依然是需要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安享晚年,有兒孫的陪伴和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