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今年8月份的時候,貴陽有一個23歲的男子因為生氣,把小區裡的指紋鎖拆了下來,從26樓扔了下去。而這個成年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的媽媽就在一旁,根本就沒有阻止。物業找到人之後要其賠償,可是母親居然說了一句:他還是孩子。

可以說這個母親的做法真的是讓人唾棄,可是在真正的家庭當中,這樣的母親其實還是很多的。原本是成年人了,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可沒想到居然像一個孩子一樣,到處撒氣,以自我為中心。

他是個孩子,好像是每一個調皮搗蛋的人,逃避責任的一種藉口,可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只要犯錯就應該去承擔所帶來的後果,哪怕是進監獄了也是自己作的。而且家長說這句話的時候,就算是出於保護自家孩子的目的也是不對的,這和溺愛孩子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人犯法了或者是侵害到了其他人的利益,那麼最後等待他們的只有牢獄之災,甚至要把牢底坐穿才可以彌補自己曾經所犯下的錯。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有些孩子覺得未成年,所以就算是殺了人也沒關係。之前有4個還沒到18歲的少年就因為綁架同學索取了150多萬贖金,而是在法庭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覺得沒判死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一,這句話對孩子到底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每個孩子出生到成長會漸漸的形成自我認知的,如果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就會變的越來越任性。家長的確應該保護自家的孩子,在他們幼小的時候不受到傷害。但同時,也要讓寶貝們明白,他們不可以利用自己的行為去侵犯他人的利益。

孩子需要逐漸成熟,而這個過程雖然很漫長,但是寶貝們必須要學習。如果不管孩子,不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長大之後就會成為社會當中的禍害。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1,非常任性。

每一個人到了社會當中都是一個個體,如果不尊重其他人,早晚有一天會被報復。如果太過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就會讓孩子變得相當的任性,平時在生活當中沒有人會把這樣的人當朋友。不懂得包容,只想要隨著自己的性子來,就像是那個23歲,把指紋鎖拆下來的男人一樣,就是想要發洩,所以才破壞了公共秩序。

2,一點都沒有責任感,不知道該如何擔當。

人會犯錯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心智不成熟,那麼長大後就沒有擔當,無法承擔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犯錯了,也會想辦法找其他的藉口去逃避責任,甚至還覺得自己就算是錯了,也不應該由自己去承擔麻煩。

3,會變得無比的幼稚。

孩子犯錯了,父母就會站出來幫他們處理問題,慢慢的孩子們就會依賴父母,犯了什麼錯就會回頭找媽媽,之後父母又會再一次的站出來保護,慢慢的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的循環,導致孩子沒有勇氣,沒有擔當,出現過度依賴的情況。就算是身體成為了一個成年人,心裡也是一個幼稚無比的小孩。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二,面對不同的孩子要有不一樣的做法。

孩子就算是未成年,他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不要再對他們說你只是個孩子了。

1,對於8歲以下的孩子來說。

如果孩子還沒有到8週歲,說明他們是一個自由人。一般情況下是由代理人為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可就算是8歲以下的孩子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舉個例子如果還孩子在家裡調皮搗蛋,打碎了家裡的碗,那麼孩子就應該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

但這時父母也不要嚴厲的去批評他們,而是要告訴寶貝:“兒子,因為你打碎了碗,所以家裡需要拿錢再買一個,但因為你現在沒有掙錢,所以爸爸媽媽決定換一種方式懲罰你。”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為他們所做的事情負責任,不同的年齡段就要有相應的處罰方式,無法掙錢,就讓寶貝們為家裡多幹一些家務。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2,對於8~14歲的孩子來說。

這段時間裡孩子可能會比較叛逆,所以家長必須要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而且在這段時間很容易經歷校園霸凌的情況,不要讓自家的寶貝主動去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自己受欺負。

這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要告訴他們,如果你想做什麼事情,就必須要承擔你做這件事情的後果,而且所有的決定爸媽不干涉,但是你一定要想清楚你是否有本事來承擔,之後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如果不能的話就不要去嘗試,如果能的話就自己去解決。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3,14歲以上的孩子。

在法律意義上,這種孩子其實是可以追求相應的刑事責任的,如果觸犯法律了或者是傷害到其他的利益了,那就不可以去保護他們了。如果犯了法,比如說綁架同學或者是勒索其他人,就要去相應的地方接受懲罰。如果是吸毒、販毒更應該去少管所或者是戒毒所承擔責任。

每個寶貝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真的是特別多,但一味的嬌慣孩子,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特殊而且例外的人。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三,他還是個孩子可以說,但要分時候。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雖然家長不應該過度保護孩子,讓他們逃避懲罰,但有時孩子們的年齡的確是特別的小,如果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還是可以去鼓勵的,這樣寶貝就會接受到積極的暗示和正確的引導。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在做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雖然他可以完成,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的。有些孩子小的時候成為了奧數天才,是因為他們特別努力,那麼這時就可以用這句話去鼓勵自家的寶貝,告訴他們:“沒關係,你還是一個孩子,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已經很不錯,相比同齡人你已經很棒了,但是下一次如果能夠繼續努力的話,或許你就能夠達到更高的目標了。”

每個孩子都需要接受到正確的暗示和引導,家長會讓孩子誤入歧途,是因為小的時候管教孩子是方法錯誤的,寶貝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被尊重的,尤其是在家長面前。他們覺得自己一出生就呆在父母身邊,還是希望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愛。

只有適度有限制的教育才可以讓寶貝們成長得更好,錯了就不要以他們的年齡為藉口的,孩子如果進步了,超常發揮就可以鼓勵寶貝,他們是個孩子,卻做到了成人不能做的事情。

“他還是個孩子”,說對了是孩子指路燈,說錯了是熊孩子的擋箭牌

家長的言行,每一個做法,都有可能讓孩子的人生出現偏差,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謹慎,哪怕是鼓勵的話語也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是否會因為溝通方式的問題出現偏差。

教育原本就是一門學問,每一個細節都是需要注意到。關心孩子但是不要插手他們的隱私,引導孩子但是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決定,這樣寶貝們才可以變成一個獨立且有思考的正常人。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所以就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每個人在應該承擔責任時就去承擔責任,如果不是自己的錯,就要去維權,這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想法。希望以後在生活當中不要出現那些看上去已經是成年人,可是行為卻像是一個二三歲的小孩一樣。要知道在生活當中,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去包容一個幼稚的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