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海,久負盛名的消暑、遊玩場所,原來北京的夜生活怎麼豐富


後海是什剎海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前海、後海、西海三塊水面組成的什剎海,為了與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區別,被稱作"後三海"。

後海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環,總面積146.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4公頃,綠地面積11.5公頃。這是北京城內700年以前元大都時期的古老水域。

後海是13世紀元大都規劃設計的基本項目之一,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華商業區,它在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那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臺、商肆作坊。

後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觀山,垂柳拂岸的閒散之地,岸上的民居與居民,周邊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為它鋪陳著京味和歷史的無窮韻味。

人們來這裡只為了在這裡依然能夠聽到秋日裡清脆的蟲鳴,依然能看見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的縮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遠去的皇家遺韻。

後海是老北京久負盛名的消暑、遊玩場所。藏匿在衚衕中的小吃,隨處散發著爆肚、滷煮、灌腸的味道,流竄著誘人的豆汁酸。

說是"海",其實是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是舊時皇家獨享的一泓清池。後海地處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門僅有四、五站地,與著名的北海一水相連,與景山、故宮遙遙相對。

沿海走著走著,一不留神就會看到碧瓦紅牆。在那些高大莊嚴的大門外,只能看到院內高大森鬱的樹木,幽幽的透著神秘。

據說,後海的水域連著故宮的龍脈,從古至今都是風水寶地。所以,歷代的高僧們在這裡修建寺廟,而王公大臣們則在岸邊選址築府造園,名人們也紛紛遷居湖畔,開始了後海邊上最初的水岸生活。因此,俗語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後海的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元代,許多建築年代久遠,具有北京傳統建築的典型特徵。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菸袋斜街、南鑼鼓巷等。

什剎海一帶,有40餘處文物保護單位。兩岸依依垂柳掩映著王府和歷代名人故居:如有恭親王府、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什剎海邊的柳蔭街還曾住過十大元帥中的八位。這裡寺廟林立,素有"九庵一廟"之稱。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後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