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新的抗瘧疾新藥在無錫誕生?研發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種全新抗瘧新藥在無錫誕生”。進入11月,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有效破解‘青蒿素抗藥性’”“讓瘧原蟲失去繁殖能力”等眾多描述,讓人對這一“新藥”產生了“好奇”。11月4日,交匯點記者與“新藥”研發成員之一、江南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程洋博士取得聯繫。他表示:“現在‘藥物’研發還處於試驗階段,離問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抗瘧疾新藥已經在無錫誕生?

根據網絡上廣泛傳播的信息顯示:“經過實驗室裡的7年攻關,一種代號為‘JNY01’的抗瘧疾新藥已經在無錫誕生。這種小分子化合物在瘧疾治療上的應用已獲得國家新藥專利,明年將進入臨床試驗,未來有望為全球抗瘧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消息還透露,“JNY01”抗瘧原理與青蒿素完全不同,打個比方,青蒿素的原理是讓瘧原蟲憋死,而“JNY01”的作用是讓瘧原蟲失去繁殖能力,兼具防治、阻斷傳播等多重功效,更加徹底斷根。經過長期驗證,體內外藥效試驗結果均顯示:“JNY01”的殺瘧效果明顯優於青蒿素,特別是針對耐青蒿素等多重耐藥性瘧原蟲有效。

一種全新的抗瘧疾新藥在無錫誕生?研發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6月,新華社報道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得新突破時指出,“自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以來,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為最有效、無併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藥。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瘧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階段性目標將難以實現。究其原因,除對瘧疾防治經費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預措施覆蓋不足等因素外,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產生抗藥性是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如果“JNY01”真的有“奇效”,無疑將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

目前的消息被過度解讀了!

當交匯點記者聯繫上網傳消息中對“JNY01”作介紹的程洋,表明想進一步瞭解新藥研發的詳細信息時,他告訴交匯點記者,目前關於“JNY01”的各種消息有斷章取義之嫌,“消息只講了其中一部分,把另一部分的重要內容忽略掉了。所以,我們現在不想再作過多的回應。”

據程洋介紹,今年10月,在無錫舉辦的一場創新創業大賽上,“JNY01”課題組將其作為一項正處於試驗中的創新研究,帶到了賽場。目前網傳消息正是出自那場比賽。對於參加比賽的初衷,程洋說,“我們只是拿這個新藥去參加‘創新’的,只是為了創新,目前的消息嚴重誇張了。”

在程洋簡單的幾句話中可以獲悉,“JNY01”確是一種“小分子化合物”,並且與青蒿素沒有任何相關性。程洋在言談中的表述是“正在進行的試驗”“試驗中的藥物”。

“我們這個藥還沒有進入臨床,只是明年要做臨床藥效試驗,驗證的路還比較長,所以說,我們還是比較保守。”程洋告訴交匯點記者,“我們主觀上是不願意過多地去進行宣傳的。因為,還沒有正式面向市場,現在說再多,對一個做科研的人來說,都有失恰當,還沒有到宣傳的那一步。”

對於無意間傳播的消息,尤其是消息中將“JNY01”與屠呦呦團隊的研究成果作比較,程洋說:“我們目前還是沒法比,工作還沒有走到那一步、還差得很遠。”他一再表示:“我們整個課題組都覺得壓力很大。”

眼下,“只想把試驗做好。”程洋說。

新藥研發要面臨隨時失敗的可能

“關於藥物的研發,順利的話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臨床前期的試驗我們都已經結束了,然後進入臨床。進入臨床後一般需要3到5年,在這段時間裡,客觀地說,進行試驗的藥物因為藥效,藥物毒性、安全性、副作用等,有一大部分會在試驗中夭折。”程洋如是告訴交匯點記者。

“對於新藥的研發,一般來說,它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業內人士強調,新藥研發的過程極其艱難,從尋找新的備選化合物,到層層試驗審批,往往要花去十幾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藥物研發過程中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都會對新藥的研發造成致命的“傷害”。在業內,有這樣一種說法,“與其他科學家相比,藥學家一生能夠研發出一個新藥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即將於12月1日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明確,國家支持新藥研製。即便政策利好,對藥品研製過程依然有著極其嚴格的管理規範。

交匯點記者注意到,僅在臨床試驗期間,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發現存在安全性問題或者其他風險的,臨床試驗申辦者應當及時調整臨床試驗方案、暫停或者終止臨床試驗,並向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必要時,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調整臨床試驗方案、暫停或者終止臨床試驗。”

“持悲觀的態度來說,我們做新藥,會實事求是地對待這個問題。”程洋說,“我們想到試驗完全轉化的那一天,才做正面回應,不然的話,就是炒作。”

交匯點記者 胡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