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美堰湖秀 綠染鴨河入畫來——南召縣“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側記

水清岸美堰湖秀 綠染鴨河入畫來

——南召縣“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側記

水清岸美堰湖秀 绿染鸭河入画来——南召县“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作侧记

南召縣城郊鄉柴崗村蓮花塘

“水清了,路通了,燈亮了,景美了。都是因為這兩年村裡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前有人隨便扔垃圾,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蚊蟲亂飛;現在水泥路鋪到家門口,村裡非常整潔乾淨,環境優美宜居!”說起南召縣的“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城郊鄉菜園村的鄉親們高興地說。

近年來,南召縣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四水同治”和“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要求,結合實際,把塘堰治理作為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高度重視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深入實施建機制、定方案、樹標杆、獎先進等“五個一”工程,努力恢復農村坑塘的功能作用,進一步改善農村農業生產條件,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效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清“水缸”資源底數

南召縣地處伏牛山腹地、南陽盆地北緣,總面積2946平方公里,水資源優勢明顯,境內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河7條,流域遍佈各鄉鎮;水庫89座,其中鴨河口水庫總庫容13.2億立方米,被稱為南陽市的“天然水缸”,此外還有中型水庫兩座,小型I-Ⅱ類水庫86座;塘堰1719座,引河渠703條;全縣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達10.43億立方米,總體呈現出水庫、堰塘數量多、規模小、分佈不均勻等特點。

每一處塘壩,都是居民的重要水源和環境依託。近年來,因天氣原因,縣內的水庫、堰塘、河渠數量減少,水質惡化,調節生態功能減弱,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南召縣委委託市水利設計院的有關專家進行勘測、論證,摸清農村坑塘底數,並制定了科學實施方案,明確了綜合治理的目標任務、整治標準、主要措施及組織保障。

該縣專門成立“千村萬塘”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以主抓水利的副縣長為組長、縣水利局局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及各鄉鎮為成員單位,統籌負責全縣農村坑塘整治的組織領導、指揮協調和推進落實;在鄉鎮層面,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實行黨政領導目標責任制和工作分包責任制,黨政領導和中層幹部責任到人,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包安全、包進度、包質量,一週一彙報、半月一督查、全月一小結;縣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統籌整治工作,形成了“上下聯動、縱橫互動”的工作格局。

因水利導優化配置

水庫、塘堰,猶如“眾星捧月”一般,又如一串串珍珠鑲嵌沃野之中。南召縣立足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制定了《南召縣2019-2021年度“千村萬塘”綜合治理方案》,為全縣“千村萬塘”綜合治理明確了目標任務,提供了標準遵循,細化了組織保障。

在鴨河口水庫上游的南河店鎮,鐵河、鸛河、大石河、排路河、渭林河穿境而過匯入鴨河,現有磁塔崖等5座小型水庫、434個大小塘堰和52條引水渠。今年以來,該鎮投入400多萬元,完成62座坑塘綜合治理工程,清理坑塘淤泥(沙)7萬立方米,其中20座生產型、生活型坑塘得到綜合治理後,擴大了坑塘蓄水量,該鎮還通過優化使用整合資金,以恢復功能作用、發揮應有效益為目標,進一步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構建“來水能引、降水能蓄、瀝水能排、旱澇能調”的農村水網格局和“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水和諧” 的農村水文景觀。至目前,已完成62座坑塘綜合治理工程,清理坑塘淤積7萬餘立方米。在此基礎上,政府又投入資金300餘萬元,對20座坑塘進行了治理,其中生產型坑塘5座,生活型坑塘15座,實現“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生態優良、自然和諧”的美景。通過坑塘專項治理工作,不僅擴大了坑塘的蓄水量,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全鎮農業的發展和糧食生產穩定,而且為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提升人居環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石門鄉,通過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利用自然優勢,本著合理佈局、集中連片、規模建設、整體推進的原則,積極開展“千村萬塘”專項治理工作,陸續完成了大沖、黨莊等村典型坑塘治理工程12座,其中生活型坑塘3座,生產型坑塘9座,完成了如大沖村方田坑塘的生產型坑塘治理,興建了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又有如葛花莊坑塘的生活型坑塘治理,重點實施了硬化、綠化、美化等工程,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打造良好生態環境。坑塘集中專項治理,改善了全鄉農業灌溉條件,提升了節水能力,並且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潔、村莊環境更加宜居。

塘堰變身“金窩窩”

為了更好推動“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程開展,南召縣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加大投入,鼓勵吸納社會資本,努力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資機制。

縣財政籌措資金3181萬元,選擇群眾積極性高、投資少、見效快的坑塘作為試點先行治理,打造出了一批多類型、高標準的精品工程,為該縣“千村萬塘”綜合治理培育了典型,積累了經驗,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南召縣不僅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加大投入,還鼓勵吸納社會資本,努力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資機制。縣財政每年列支一定資金納入財政零基預算,對先進鄉鎮進行獎勵補助。按照整治1座坑塘不少於1萬元的標準對鄉鎮進行獎勵;落實每座坑塘日常維護資金,以每年補助不少於10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為綜合整治提供資金保障、動力支持。

城郊鄉根據市、縣相關要求,積極紮實做好柴崗村蓮花池項目3座坑塘的專項治理。通過優化產業資源配置,一方面進行清淤擴容、岸坡整修,使庫容擴大,改善農業灌溉條件,並保持雨季調水蓄水,可有效帶動農、林等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岸坡生態綠化、綠植搭配,塘內種植十幾種花色的觀賞蓮、魚,配置休閒廊橋及觀景石,4000多畝國儲林基地,滿山遍野的綠色植被亭亭玉立,山谷裡3口坑塘清澈的池水波光粼粼,綠蔭覆蓋的寬闊大道,古色古香的涼亭,蜿蜒曲折的棧橋,宛如一幅山鄉水墨畫卷,達到提升群眾休閒生活品質的效益目標。坑塘治理後,該鄉做到一塘一長、治管並重,採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對坑塘情況及時跟蹤複查,真正做到“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構建“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 的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四水同治”振鄉村,“千村萬塘”助脫貧。下一步,南召縣將繼續踐行“四水同治”總體要求,高效利用水資源、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科學防治水災害,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用心工作、務實重幹,為決勝脫貧攻堅,建設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提供水利支撐!(南陽日報記者 李仰嶠 全媒體記者 馬雪麗通訊員 陳兆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