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弄錯了?你的孩子不是固執而是有主見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一對一

微信諮詢進行中,有書面諮詢回覆與文字、語音諮詢,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如果您對孩子教育、家庭關係、個人成長存在困惑,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也許你弄錯了?你的孩子不是固執而是有主見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一個成人若想找到這些謎底,他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增強對孩子的責任感。他必須成為一個研究者,而不是一個遲鈍麻木的管理者或專制的評判員。”

那麼,我們就先來探尋孩子固執的原因,再來找解決辦法吧。

孩子固執的身心發展原因

“我”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最早的時候孩子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而在孩子兩歲後,他們可以漸漸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讓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對於表現自我的態度也變得異常的頑強,但這種表現往往與成年人的規範相牴觸,進而讓孩子產生了挫折感,最終導致孩子的固執行為。

“我”運動能力的發展

隨著孩子身高體重的快速發展,身體活動能力也逐漸成熟,很多事情通過孩子們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因此他們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獨立的活動空間,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長由於害怕孩子受傷等原因,都會加以阻攔和限制,於是孩子就會產生了固執的情緒。

“我”自我情緒控制的不成熟

對於沒有經歷過很多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感到不滿,就會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吵嚷、哭鬧通常是他們主要的宣洩方式。而父母們就認為這是孩子們在無理取鬧,是他們叛逆的表現,於是便去制止和反對他們,從而導致了孩子的反抗行為。

“我”模仿了家人的壞習慣

孩子的思維始終處於學習和發展之中,如果父母做出不好的榜樣,孩子就可能學到。因此,作為

父母,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無意中促成了孩子的壞習慣。

父母如果只憑自己的好惡要求孩子,忽視孩子的感受,壓制或過度責備孩子,都可能與孩子形成情緒上的對立,讓孩子變得更固執、任性,更不服從管教。

孩子固執的影響因素

孩子很小就固執

是因為遺傳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當有關。造成孩子性格固執普遍有三種原因:

家長慣出來的。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予的關懷和愛護太多,孩子有什麼要求,無論正確與否都一律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錯誤認識,願望沒有得到滿足的話,就會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家長妥協,就助長了孩子的固執。

家長打罵出來的。有些家長非常嚴格,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只要孩子稍微有點過失就打罵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要反抗,形成固執的脾氣。

家長暗示出來的。孩子有時候耍些小性子、發個脾氣很正常,卻被家長認為“犯倔,任性”,人前人後講孩子怎麼不聽話,給孩子貼標籤,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變得固執了。

孩子進入“執拗敏感期”

孩子2歲以後,自我意識不斷髮展,主觀意識越來越強,喜歡說“不”、“我就要”。這表明孩子已經進入“執拗敏感期”,這不能說是壞脾氣。他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樣,事事都要依靠你:穿衣服、吃飯、到外面去玩都要聽從你的安排。他開始有自己的獨立願望,以為(當然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只是無意識地以為)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不需要再求助於人。而且,他希望別人也能知道這一點,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行為會與成人的主張產生衝突。他們的思維發展能力有限,無法去分析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個時候,他會非常委屈、失望,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夠,只會用哭鬧來表示反抗。

家長怎麼做?

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如果處理不當,一味順從或壓制都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對於孩子的固執不要一味壓制。

一個什麼都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協的孩子,其實長大之後更容易成為具有獨立性格、自信和堅強的人。如果家長總是想方設法讓他屈服,一味壓制,他的反抗可能就會越強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糾纏不休、固執等人格特徵。如果孩子的執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堅決不讓你給他穿鞋,你就讓他自己穿好了。先讓他自己做一回主,當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時候,會重新回來找你幫忙的。當然,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有一點富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執不合理,可以採取暫時不理睬的態度,裝作若無其事,等孩子平靜下來再跟他講道理

對於孩子的固執要巧妙誘導,靈活處置

家長要分清哪些事允許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為了避免出現危險,應該巧妙誘導孩子不做。如果他想自己穿褲子,或者非要穿紅毛衣而不想穿綠毛衣,你就沒有必要和他較勁。給他一定的自由,滿足他想獨立的願望,可以讓你免遭這個“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給他一些規矩

對於孩子固執帶來的後果不要諷刺,要幫助

在孩子無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來求你幫忙的時候,不要說:“我早就跟你說過,你自己穿不上的!”而要說:“穿不上沒關係,媽媽很樂意幫助你。”讓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接受一下別人的幫助並不是什麼壞事。學習本身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孩子意識不到這一點,今後怎麼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呢!

固執和執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執著是優點,不要當成固執來指責,否則就阻礙了孩子成才。因此,不要錯判孩子,獨立願望強烈是一種優點,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這一權利。如果孩子確實是固執,就要從小修訂,但是家長要注意採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慢慢引導。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