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去相亲,不许直接拒绝对方,必须交往一周后再做决定!”

说起“催婚”这两个字,我想大部分的朋友们不是曾经经历过,就是正在经历中。父母对儿女的“疼爱”往往就是这么朴实,从学业到工作,从工作到婚姻,在自己的孩子真正完成“成家立业”的家族任务之前,他们总是不愿服老,会一直参与并指导着儿女们的人生规划。

“以后去相亲,不许直接拒绝对方,必须交往一周后再做决定!”

与大多数年近三十的未婚女孩一样,在莉凝家的餐桌上,长辈对她婚恋大事的关心从来就没停过,父母的脸上永远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将眉毛硬挤在一起的“催”字形。

“他们总是和我说,先结婚,再恋爱,让我不要想太多。那个家里,我就像是快过期的食物一样,再不卖出去,就没人会要了。”

莉凝的比喻很形象,在她父母的心中,这个快到30岁“剩女门槛”还嫁不出去的女儿,可不就和那些即将过期的食品一样,会变得越来越讨人嫌!

“以后去相亲,不许直接拒绝对方,必须交往一周后再做决定!”

而最让莉凝感到苦恼的,不仅仅是家中父母那习惯性的“碎碎念”,而是他们竟然真的拿出了行动,开始不断物色起了未来的女婿,并且强制莉凝去逐一见面!

“以前都还好,不管我的感情历程如何不顺,他们都只停在口头上说说。从大概两个月前开始吧,突然就进入了行动的状态,每周末都要我出去和不认识的男士相亲,我不去的话,他们就在家里闹,糟心得很。”

对自己的年纪和处境,莉凝心里有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能接受父母如此“胡来”的举动。不仅仅是逼着莉凝去相亲,他们还要求莉凝必须和每个前来相亲的男士交往一周,不可以一见面就否决对方,对于这样的条件,莉凝自然不可能答应。

“以后去相亲,不许直接拒绝对方,必须交往一周后再做决定!”

“家里已经待不下去,我最近几天都住在同事的公寓里,就是怕一回去就被他们逼着处对象。说什么让我一定要和对方交往了再做决定,这样的事我一个女生怎么做得出来,更何况有时候是男方先看不上我的,我能怎么主动交往啊!”

从被“催婚”到自己主动“离家出走”,莉凝的这段生活经历,或许也是大多数“剩女”朋友们的家庭写照。而那句“先结婚,再恋爱”也的的确确反应出了大多数父母心中,对儿女婚恋观的一种干预。

或许,对家中的老父母来说,婚姻后的恋爱本就是正常的想象,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中,所谓的“自由恋爱”并未得到多少的普及。那时的青年男女们,可不就是经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就顺理成章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么。

“以后去相亲,不许直接拒绝对方,必须交往一周后再做决定!”

(文/情感化蝶,分享身边的情感故事,期待您的留言)

可在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着,过去的那一套恋爱观,放到今天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年轻人。从“先结婚,再恋爱”到“恋爱后,才结婚”,婚恋顺序的改变,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具体化表现。

成天面对着大龄未婚的儿子或者女儿,没有哪家的父母会不“催”的。但在催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个适度的问题,为人父母者,可以催孩子,但千万别催婚姻。催孩子是为了让他们有紧迫感,懂得婚姻的得之不易;但催婚姻的就不同了,那些被催出来的,还不成熟的婚姻,真的可以幸福么?

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情侣间的相处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弄清一个男人是否值得托付,也不是几周、几个月就能看清的。着急儿女的婚姻并无不妥,但对待儿女的婚姻大事,也不能一味的着急,该缓的时候还是要缓缓,给年轻人一些空间,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