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家”一般來說指的是以血緣和婚姻關係構成的集合,

它所蘊含的情感與親密關係使人對其產生歸屬感。而日本人對“家”的理解更進一步的深化,“家”意識潛移默化、無處不在,它甚至影響日本人的價值觀、支配日本人的行為。

而日本自江湖時代就開始施行的“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於這種傳統普遍存在的“家”意識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本文筆者將就這一點來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一、日本人的“家”意識

日本的“家”意識也可以說是一種集體觀念,“家”是集體的一個泛指,而這個集體是廣義上的集體,它可以小到家庭大至整個國家,這些都可以被稱之為是“家”。

“家”意識就是一個人在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時,集體的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的一種集體優先意識。在以居住或經濟要素為中心下形成的這種“家”,是一個經濟經營體的概念。集體的利害逐漸成為個人行動的基準後,個人的意識也隨之而淡化。

日本人傳統的家觀念是日本國民性中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它對於日本社會特別是日本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家”的意識在日本無處不在,幾乎可以說是遍及整個日本社會。

日本人甚至會經常把自己工作的公司稱作是“我家的公司”,把自己就讀或者就職的學校稱作是

“我家的學校”,從這些日常的傳統文化細節上就足以可見日本人根深蒂固的“家”意識。

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二、“本末制度”及其對“家”意識的影響

日本人的“家”意識起源於中國,但是又明顯的區別於中國家的理念。中國人對家理念的理解其實在廣義上是一種民族觀念,把民族看做是一個自己所屬的集體,且是民族發展過程中逐漸深入人心的。

而日本人的“家”意識是在江戶時代封建制度的背景下起源,又通過“本末制度”也就是江戶時期的武士階級制度的影響而逐漸規範成型,並在日本的民族精神中根深蒂固的。

傳統的日本社會是身份制社會,其形成的基礎是以武士和農民的分離作為起點的。而兩者分離的最終結果是形成了作為統治階級的“士”(武士)和被統治階級的“百姓”(農民)“町人”(工商業者)的身份秩序,武士和庶民構成了傳統日本社會的兩個基本階層,由此出現了兩種具有不同特點的家庭。

這種將社會集體縱向分割的“本末制度”的形成,讓日本社會生成了具有縱向尊卑秩序的默契。“本末制度”使日本人具有十分強烈的集體意識,且個人所屬的集團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是這個人的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家”這個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有其相對應的位置,“本末制度”則維持了“家”的穩定與平衡。

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三、“寺檀制度”及其對“家”意識的影響

“寺檀制度”指的是在江戶時代,全國所建立的將寺院與檀家的關係一律納入管理的制度。在德川幕府成立初期,德川家康想到利用佛教的教義特色來助益幕府。於是幕府開始大力推行寺院政策,著眼於剝奪強大寺院自中世紀以來所擁有的特權,撤除其軍事力,削弱其經濟基礎以納入幕府的管理之下。

根據幕府與佛教建立的主從關係,寺院只要順從幕府便可以得到保有寺院領地的回報,於是寺院為了報答土地恩情不得不投效幕府,成為幕府用來統治民眾的一個傀儡。在逐漸的發展之下,佛教的封建體制在幕府管轄之下正式成立。幕府同時發佈了殯葬禮儀的獎勵措施和與本末制度為基調相適應的諸寺院法度,從而達到了管轄寺院、統治人民一箭雙鵰的目的。

“寺檀制度”建立之後,幕府又大力推廣儒家重視忠孝的道德觀念普及至百姓。所以在“本末制度”的推行以及“寺檀制度”的輔助

之下,日本人心中的“家”意識更加強烈明顯。如果說“本末制度”是利用階級觀念來鞏固統治,那麼“寺檀制度”就是在思想層面加強了對人民的管理。

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四、現代社會中兩個制度對“家”意識的影響

現代的日本社會雖然已經早就沒有了“本末制度”和“寺檀制度”,但是兩個制度對日本這個民族的性格成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今的日本社會仍然存在有縱向的社會關係,社會成員之間有著明確的尊卑觀念。這種社會成員間的等級觀念,更會讓他們心中把社會看做是一個“家”,強烈的集體觀念讓日本人的“家”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家”意識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日本企業中一些廣為所知的工作制度就是“家”意識的一種延伸。比如“當屬終身僱傭制”和“年宮序列制”這兩種經典日本式經營方式的發展,造就了人際關係融洽、重情重義的一種家的氛圍,為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而日本人深入整個社會的“家”意識不僅對日本的國民經濟有著很深的影響,還對其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日本人在語言的表達上也會體現出強烈的“家”意識,就像早上見面時的問候語“早上好”和工作結束之後的

“辛苦了”這兩句最普遍常見的話,其實包含有一種“相互”的意識,暗藏著對“家”這個集體中的人對彼此的認同與鼓勵。

日本人的觀念:淺談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對日本人“家”意識的影響

五、總結

“效率”一直都是日本人的一個鮮明標籤,而這正是他們民族中那種強烈的集體觀念的影響,也是他們精神中對“家”意識的堅守。傳承到今天的“家”意識卻離不開江戶時代的“本末制度”與“寺檀制度”這兩個古老制度的影響。這種集體高於個人的“家”意識,始終是日本人身上

熠熠閃光的一個點。

參考文獻:

1. 《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內藤湖南 商務印書館

2. 《日本近代史》李卓、許譯兮、郭麗 崑崙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