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節,沒有真正的贏家,還有舉辦的必要嗎?

據天貓網站報道的數據: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2019年天貓雙11突破100億成交額,僅用了1分36秒;5分25秒,突破300億元;12分49秒,成交額破500億,1小時三分59秒,成交額破1000億。

雙十一購物節,沒有真正的贏家,還有舉辦的必要嗎?

從表面上看,雙十一成交屢創新紀錄,平臺贏了,廠家贏了,買家贏了,賣家贏了,快遞也贏了,沒有輸家,皆大歡喜。

其實雙十一,沒有真正的贏家。

網上交易平臺的優勢是去中心化,時間、空間的去中心化,能夠降低生產、交易及運輸成本,從而讓多方受益。而淘寶、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人為壓制大眾平常的消費需求,讓需求在雙十一這一天井噴,看似一流的商業策劃,實質上損害了各方利益。

雙十一購物節,沒有真正的贏家,還有舉辦的必要嗎?

從平臺角度,雙十一的數據確實靚麗,可全年的數據可能會相對無亮點。而為了應付雙十一那天百倍於平時的交易量,在人力、設備更方面都需要本沒有太大必要的過度投入。

從買家角度,雙十一可能在商品價格上會得到一定的優惠,但購物體驗會差於平時,有的優惠華而不實,而由於快遞時間高度集中,等待快遞的時間更是遠遠長於平時,快遞丟失、破損也遠遠高於平時。

雙十一購物節,沒有真正的贏家,還有舉辦的必要嗎?

從賣家角度講,備貨的難度會顯著提升,貨物備少了,不夠賣,該賺的錢沒賺到。貨物備多了,賣不掉,積壓資金不說,雙十一後每天看著庫存也會挺鬧心。因為備貨時間高度集中,造成的人員資源浪費也很突出。

從快遞公司的角度,由於快遞量難以預測,該備多大的倉庫、備多少車、備多少人都是難題。快遞量過於集中在很短的一段時間,爆倉會影響效率,快遞員的超時長、超強度投遞也會顯著增加事故發生的概率。而且十一月過完,雙十一的快遞全部投遞結束,快遞量會顯著減少,人員、設備會明顯閒置。

雙十一購物節,沒有真正的贏家,還有舉辦的必要嗎?

從生產廠家的角度,雙十一前需要加班加點,過完雙十一,可能有一些廠家就該打掃衛生,準備放假過年了。

實際上,所謂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真的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贏家!作為一個網民,我們不需要雙十一購物節的狂歡。我們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產品優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