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拉稀了該怎麼辦?

李天喜


你好!我是專注於養殖諸事分享的鄉民鋒哥。很高興由我來跟大家一起探討養牛拉稀了怎麼辦的問題!

養牛是目前農村養殖戶比較偏向的一項經濟發展項目,因為養牛在日常飼養管理上比其他養殖項目較為省事,加上近些年農村有不少土地荒蕪,這為放養的牛群提供了不錯的天然牧場。但在多數沒有經過專業養牛技術培訓而半途接手的養牛戶來說,在養牛的整個過程中由於缺乏系統的養殖技術指導,當牛出現拉稀時就往往沒有辦法及時止瀉,直接導致養牛的收益不高。那麼,養牛出現拉稀的原因是什麼?而在養牛的過程中發生拉稀了怎麼辦?

導致養牛拉稀的原因

養牛發生拉稀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要麼是因為疾病引起拉稀,要麼是因為胃腸道系統功能性失調引發拉稀,還有可能是因為飼餵結構不合理而拉稀,而且更有可能是因為氣候環境因素而導致拉稀,所以要想快速為養牛止瀉,就必須應找出養牛拉稀的具體原因後,有針對性地用藥治療。

  1. 因病毒感染或細菌而造成的拉稀。牛因為受到病毒的傷害或細菌性感染而引發的拉稀,症狀相對比較嚴重,而且具有廣泛的傳染性,傷亡率也是比較高的。那麼一般均應進行抗菌、抗病毒、補液及提高病牛免疫功能的治療措施。
  2. 因誤食飼料黴菌而導致的牛拉稀。牛因誤食用了發黴質變的料草後,因黴菌毒素超標就極易引發牛的黴菌性胃腸炎而拉稀。這種情況拉稀的病牛體溫正常,但可持續多時拉稀,糞便奇臭無比且伴有泡沫、粘液或血絲,食慾不振,反芻減少。治療措施正常以採用更換青綠多汁飼料為主,再配合灌服食鹽水;嚴重症狀的可以考慮注射相對應量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維生素C即可。
  3. 因誤食不潔草料而造成的牛拉稀。牛經過長時間誤食不潔料草,或是黴菌大多,或是汙染殘留嚴重的飼草,腸胃內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毒素後就會產生自動排毒的自我保護,毒素則以拉稀的形態排出體外,這也稱之為牛不潔性拉稀,通常表現症狀為拉稀、磨牙、流口水或蹬腿等神經多動症。治療方案通常需要更換優飼,灌服適量石蠟油清除胃腸淤積,然後進行止瀉,再調理胃腸功能。
  4. 因消化系統產生疾病而造成的牛拉稀。日常飼養管理比較薄弱的牛,通常會因多重原因造成牛胃弛緩、胃腸炎、寄生蟲病等消化功能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療,就會出現長期拉稀的情況。對於這些原因導致的拉稀治療,必須加強日常飼餵管理,平時做好健胃腸修復及定期驅蟲工作,加強運動及增加日照時間,以增強牛自身機能來進行調理恢復肌體。
  5. 因瘤胃酸中毒性牛拉稀。牛在一次性過量食用了某些青貯料、酒糟或大量精料後,就是特易引發瘤胃酸中毒的現象從而導致拉稀。治療措施首先應調整飼餵結構,避免單一餵食過量飼料或進行某些飼料限料,同時採用適量石灰水取清液給牛灌服以中和瘤胃酸,病症重者則需注射相對應的葡萄糖酸鈣以於中和瘤胃酸。
  6. 因消化不良而引發的牛拉稀。哺乳期間的牛犢因過量吃奶而引發消化不良,因積奶而造成牛肚脹,又因沒有及時人工進行干預而造成拉稀。治療措施首先應進行控奶,再增加其運動量及調整胃腸內的益生菌,如果正在拉稀期則應在保水的情況下,先瀉再止,同時配合抗生素防止繼發性感染而再次拉稀。另外成年牛因採食量大而不消化,自然就會造成瘤胃積食或者脹氣而拉稀,人工干預必須控制其採食量及調整飼餵結構,並定期做好健胃消食處理。如果症狀已經產生,那麼則應暫時禁食,然後灌服石碏油進行促排處理後,再配合應用健胃護腸的藥物。如果拉稀不止,則應先進行止瀉處理後,再應用抗生素藥物防止繼發性感染再次拉稀。

養殖技術分享,我是用心的!我是鄉民鋒哥,歡迎你的到訪,同時感謝您的支持與點評!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為你帶來實用性或起到一定參考意義並能切實解決到你的實際問題。關注我,讓咱們在往後的日子裡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


鄉民鋒哥


導語:牛拉稀可以說是可大可小,輕者食慾不振,重者脫水而亡。造成牛拉稀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對應的病症不同,相應的防治方法自然也不盡相同。

因此,想要正確有效的防治牛拉稀,我們得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五種常見的牛拉稀病症以及防治方法。

(一)牛白痢

牛白痢也叫“牛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危害新生犢牛,可隨乳汁或汙染物進入犢牛腸道。造成犢牛排灰白色稀便,糞便呈水樣或糊狀,具有很強的酸臭氣味。輕者2~4天便可恢復正常,重者衰竭而亡。

【預防】 母牛懷孕期間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情況允許的話還應接種大腸桿菌菌苗。犢牛出生後,保證牛舍和乳水的清潔。避免新生犢牛與糞便接觸,是預防牛白痢發生的主要措施。

【治療】對於病情較輕的犢牛,可以灌服0.5%高錳酸鉀水溶液(每次4~8克,每日2~3次);或口服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日2~3次)。對於病情較重的犢牛,應口服硝酸鉍5~10克,並且需要同時進行靜脈輸液。

(二)牛沙門氏菌病

牛沙門氏病菌又稱“犢牛副傷寒”,常見的病原體是鼠傷寒沙門氏菌。該病主要危害一個月左右的犢牛,通常是因為犢牛食用了被汙染的飼料、飲水等感染髮病。犢牛發病後,體溫驟升,食慾不振,不久後排出灰黃色液狀糞便,並混有血黏液,具有明顯的惡臭味。該病常常引起犢牛脫水而亡,倖存犢牛常伴有關節腫脹或支氣管炎等疾病。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證牛舍的清潔衛生。發現病牛,應該及時隔離或淘汰。死亡病牛應該統一深埋或焚燒處理,同時對牛舍進行全範圍的消毒。

【治療】複方新諾明(70毫克/千克體重)、氟哌酸(10毫克/千克體重),兩種藥物交替使用,每日2~3次。拉稀較為嚴重時,應進行輸液以防脫水。

(三)牛冬痢

牛冬痢又稱牛黑痢,是牛群在秋冬季節發生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大牛小牛均會發病,且大牛病情一般較重。氣候惡劣和管理不當,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發病時,病牛排出棕紅色水樣稀便,常混有血黏液,有腥臭味。

【預防】 做好牛舍保暖措施,發現病牛應立即隔離治療,及時清除糞尿,對牛舍進行全範圍的消毒。

【治療】 將松節油和克遼林等量混合,每次灌服25~50毫升,一天2次。一般情況下,2~3天便可痊癒。病情嚴重時,及時補液。


(四)牛巴氏桿菌病

牛巴氏桿菌病又稱“牛出血性敗血症”,是一種以高熱和內臟出血為特徵的傳染性疾病。受冷、過勞、飢餓是牛產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病原體可隨糞便及汙染物,經呼吸道感染牛群。發病時,牛表現得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呼吸困難,常伴有流鼻涕、拉稀症狀,鼻涕、糞便均帶有血色泡沫,病情嚴重的一般在24小時內虛脫而亡。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不宜讓牛群過冷、過勞、過飢。對病牛要及時隔離,對發病的牛舍要用漂白粉或石灰水消毒。每年要接種牛出血性敗血症氫氧化鋁菌苗1次。

【治療】 將四環素(50毫克/千克體重)溶於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製成0.5%的溶液靜脈注射,每天2次。或者用環丙沙星(2毫克/千克體重)靜脈注射,每天2次。

(五)牛寄生蟲病

牛寄生蟲病是由於寄生蟲在牛體內繁殖、奪取養分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患病的牛群一般不會輕易死亡,但常常伴有拉稀症狀,致使牛群食慾不振、精神萎靡、身形消瘦、發育不良。牛的寄生蟲種類很多,會引起拉稀症狀的有:血吸蟲、腸胃線蟲、絛蟲、蛔蟲。

【預防】 雖然不同的寄生蟲引起的症狀稍有不同,但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均是大同小異。在平時的飼養管理中,要定期的進行驅蟲工作,每年2~3次為宜。

【治療】 對於寄生蟲病的治療,只需要在飼料中摻喂驅蟲藥,每天一次,一般2~3天就可見效。常用的驅蟲藥有:吡喹酮(30毫克/千克體重),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體重),噻苯唑(30毫克/千克體重)。若病情嚴重,則需諮詢當地獸醫,以便更及時有效的驅除對應寄生蟲。

總結:引起牛拉稀的因素很多,我們應該仔細診斷、對症下藥。平時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和清潔衛生,定期進行消毒、接種、驅蟲工作。對於發病的牛群,應該及時隔離治療,死亡牛應做統一深埋處理。當然了,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僅供大家參考。若是發現牛病,還應及時聯繫當地的畜牧獸醫站,並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對病牛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


鄉村小天


一、黴菌性拉稀

牛飼餵發黴飼料極易引起黴菌性胃腸炎。每次可灌服0.9%食鹽水2500~4000毫升,每日2~3次,同時供給新鮮青綠多汁飼料。重者需靜注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00~3000毫升、VC2~4克。

二、中毒性拉稀

牛飼餵過酸的青貯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治療:取石灰50~100克,加水1000~1500毫升,充分攪拌靜置沉澱5~10分鐘,取上層清液,一次灌服,每日3次,連用2~3天。重症者需靜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0~400毫升。

三、不潔性拉稀

牛由於採食髒物、汙水,極易引起細菌性胃腸炎。治療:可用大蒜60克,搗碎,加適量水灌服,每日3次;嚴重時肌注氯黴素,每公斤體重每次5~10毫克,配合內服磺胺嘧啶,首次量每公斤體重0.2克,維持量為0.1克,每日2次。

四、草食性拉稀

牛採食過多的剛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而引起下瀉,防治:輕者只需飼餵適量乾草或稻草,控制嫩草和青料的採食量,即可康復。重者可取生薑50~75克,搗碎炒熟,加白酒50~100毫升,1次灌服,每日3次,連服2~3天可愈。

五、過勞性拉稀

防治:可取蘇木50~75克,水煎候溫,加入切碎的鮮鐵樹葉50~75克,1次灌服,每日3次,連服3~5天可愈。


悠悠玲瓏心


您好我是鄉野小彬,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對養牛拉稀的看法

牛腹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發,出生後3周齡以內的新生牛多發生,特徵是拉稀便、軟便或水樣便,嘔吐,脫水和體重減輕。它是造成牛生長髮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一個月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稱為新生牛的殺手。致命的腹瀉多侵害生後2周內的犢牛,約佔犢牛發病率的80%。給養牛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腹瀉分為營養性(如牛奶飼餵過量、牛奶突然改變成分、低質代乳品、奶溫過低等引起)和傳染性(諸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腹瀉兩種。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牛腹瀉的主要病原菌。

牛腹瀉臨床症狀

1/3

牛潛伏期自然感染為7~10天,短的2天,長的可達14天。人工感染為2~3天。

2/3

急性型:多見於幼犢。表現高熱,持續2~3天,有的呈雙相熱型。腹瀉,呈水樣,糞帶惡臭,含有黏液或血液。大量流涎、流淚,口腔黏膜(唇內、齒齦和硬顎)和鼻黏膜糜爛或潰瘍,嚴重者整個口腔覆有灰白色的壞死上皮,像被煮熟樣。孕牛可引起流產,犢牛先天性缺陷(如小腦發育不全、失明等)。

3/3

慢性型:較少見,病程2~6個月,有的達1年。病畜消瘦,呈持續或間歇性腹瀉,裡急後重,糞便帶血或黏膜。鼻鏡糜爛,但口腔內很少有糜爛。蹄葉發炎及趾問皮膚糜爛壞死,致使病畜跛行。

方法/步驟

1/2

預防:

對牛腹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改善飼養,加強護理,注意衛生。尤其是對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和初乳的管理。

控制牛腹瀉的流行並加以消滅,必須採取檢疫、隔離、淨化、預防等獸醫防制措施。預防上,我國已生產一種弱毒凍幹疫苗,可接種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牛,接種後表現安全,14天后可產生抗體並保持22個月的免疫力。

2/2

牛免疫球蛋白(精緻五聯)用於預防和治療牛肺疫、牛流行性腹瀉、口蹄疫、牛流行性熱、牛出血性敗血症等病毒病的首選特效產品。症狀表現為牛經過運輸後:長期咳喘、反覆高燒、呼吸困難、流鼻涕、爛肺、肺部有明顯化膿灶、有大小不等白色膿包、肺與胸腔粘連久治不愈後心肺衰竭死亡。口蹄疫、心肌炎、口鼻足部水泡病引起食慾減退,精神沉鬱,大量流口水,口腔內或舌面發生水泡潰瘍,趾間及蹄冠出現潰爛。牛病毒性腹瀉/粘膜病病毒引起的以發熱,消化道粘膜糜爛,潰瘍,脫落,出血性炎症,白細胞下降,繁殖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傳染病。該病易形成持續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每500kg注射本品50ml,預防減半。根據病情可連續使用1-2次。

以上是我對牛拉稀的個人觀念和治療方法






鄉野小冰


牛拉稀的原因比較多,所以要想知道牛拉肚子怎麼治療,首先要弄清楚牛拉稀是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來逐一介紹一下牛拉稀的種類、原因和治療方法。

1.病毒或細菌造成的牛拉肚子。

牛在感染了細菌或者病毒之後造成的拉稀,症狀一般會比較嚴重,而且傳染性比較強,傷亡率高。治療方法一般是抗菌、抗病毒、補液以及提高免疫力等。

2.黴菌毒素造成的牛拉稀。

牛吃的料草如果黴菌毒素超標,比如料草發黴明顯,就有可能導致牛發生黴菌性的胃腸炎,從而造成拉稀。病牛一般體溫不升高,但拉稀持續時間長,糞便稀且惡臭,牛食慾下降,反芻減少,糞便上有泡沫、粘液甚至血液。治療一般是換青綠多汁的飼料,內服食鹽水,嚴重的注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維生素C即可。

3.料不乾淨造成的牛腹瀉。

牛如果長期吃不乾淨的草料,比如黴菌太多,汙染多等等,牛的腸道就會產生自我保護,然後就會造成拉稀的情況,這屬於是“牛不潔性拉稀”。在夏天,因為飼料黴變常常導致牛不潔性拉稀,一般請問黴變不會立即造成拉稀,但積累多了,就會發生腹瀉。症狀常見拉稀、流口水、磨牙以及蹬腿等神經症狀。治療需更換飼料,灌服石蠟油清空牛的胃腸,然後止瀉,調理牛的腸胃。

4.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牛拉肚子。

飼養管理比較差的牛,常常會有前胃弛緩、胃腸炎、寄生蟲等消化道病症,容易出現持續的拉稀腹瀉情況。如果不加以治療,造成了慢性胃腸炎,則會出現長期拉稀的情況。這種情況造成的拉稀,一般需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健胃和驅蟲工作,增加陽光和運動,經過調理一般可恢復。

5.瘤胃酸中毒造成的牛拉稀。

牛在飼餵了一些青貯料、酒糟或者一次吃精料太多的時候,容易出現瘤胃酸中毒,從而出現拉稀,同時伴有精神差、眼結膜發紅、肌肉顫抖、呻吟、磨牙,甚至昏迷虛脫等。患病牛的糞便一開始多為灰色,隨後變為綠色泡沫水樣糞便,進而便血死亡。防治該病,首先保證飼料新鄉多樣,青貯料、酒糟和精飼等要注意限飼,不能一次喂太多。治療該病,可用石灰拌水取清液給牛灌服中和瘤胃酸,嚴重的需要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6.消化不良導致的牛腹瀉。

牛犢吃奶過多容易引發消化不良,可能會造成肚子脹,這是因為積奶導致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可能會造成腹瀉。治療需控制吃奶量,增加牛犢運動量,使用益生菌。出現拉稀時先確保不脫水,然後在排便之後再止瀉。一般還需要用上抗生素,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農民懷哥


大家好,我是嶺南老伍!牛拉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知道什麼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如下介紹一下牛拉稀的種類、原因和對應的治療方法。



1、病毒、細菌感染造成牛拉稀

牛一旦感染了病毒、細菌之後造成拉肚子,症狀是會比較嚴重的,而且傳染性很強,如果不及時治療,傷亡率很高。治療方法一般是要抗菌、抗病毒、補液以及提高免疫力等。

2、黴菌毒素造成牛拉肚子

一般牛吃到的草料明顯發黴,這時黴菌毒素超標,就有可能導致牛發生黴菌性的胃腸炎,從而導致拉稀。這時病牛一般體溫不升高,拉稀時間長,食慾下降,糞便稀且惡臭,帶有泡沫、粘液甚至血液。治療方法一般更換青綠多汁飼料,內服食鹽水,嚴重的要注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加維生素C即可。

3、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牛拉稀

養牛管理差,就會有前胃弛緩、胃腸炎、寄生蟲等消化道疾病,容易導致牛拉稀,腹瀉的情況。這種情況治療方法,一般加強養牛的管理,做好健胃和驅蟲工作,放養增強運動,經過調理可恢復。



4、瘤胃酸中引起的牛拉稀

一般牛在飼養過程中餵食了青貯料、酒槽或者一次吃精料過多,這樣容易出現瘤胃酸中毒,從而導致牛拉稀。病牛伴有精神差眼結膜發紅、肌肉顫抖、呻吟、磨牙,甚至昏迷虛脫等。而且牛糞便開始為灰色,隨後變為綠色泡沫水樣糞便,進而便血死亡。防治方法,保證飼料新鮮多樣,青貯料、酒槽和精料要限制量度,不能一次餵養過多。治療方法,可用石灰拌水取清液給病牛灌服中和瘤胃酸,嚴重的需要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

5、消化不良導致牛腹瀉

初生牛犢吃奶過多也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導致肚子脹,因積奶不及時處理而導致腹瀉。治療方法,就是控制吃奶量,增加牛犢的運動量,使用益生菌。

成年牛餵養食量過大也會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瘤胃積或脹氣或拉稀。所以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牛的採食量,尤其是嫩草和精料,定期做好健胃。如果出現瘤胃積食或胃脹氣時,應及時禁食,然後灌服石蠟油,同時用上一些促消化的健胃藥物。如果出現拉稀現場,可以使用蒙脫石散止瀉,同時使用一些抗生素防止繼續感染。



以上的資料僅供參考,平時養殖戶要多加觀察牛的舉動同時多查閱資料參照!歡迎大家留言,謝謝大家!


嶺南老伍


1、牛飼餵發黴飼料極易引起黴菌性胃腸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慾減退,反芻減少甚至停止,持續拉稀,糞便惡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體溫不升高,使用各種抗菌劑治療無效。

治療:每次可灌服食鹽水,每日2~3次,同時供給新鮮青綠多汁飼料。重者需靜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維生素C。

2、2、牛飼餵過酸的青貯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鬱,結膜呈淡紅色,食慾減退甚至廢絕,目光呆滯,步態蹣跚,後肢踢腹。嚴重者臥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顫抖,呈昏迷以至虛脫狀。初期排灰色稀糞,繼而轉為綠色泡沫狀水瀉,如不及時治療最後便血死亡。

治療:取石灰加水,充分攪拌靜置沉澱,取上層清液,一次灌服,每日3次,連用2~3天。重症者需靜注葡萄糖酸鈣注射液。

3、牛由於採食髒物、汙水,極易引起細菌性胃腸炎。病牛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反芻減少甚至廢絕,持續拉稀,初期排糞如噴射狀,後期排糞乏力,糞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

治療:可用大蒜搗碎,加適量水灌服,每日3次;嚴重時肌注氯黴素,配合內服磺胺嘧啶,每日2次。

3、這些是比較常見的一些造成牛拉稀的方式,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預防?

對牛腹瀉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改善飼養,加強護理,注意衛生。尤其是對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和初乳的管理。為控制牛腹瀉的流行並加以消滅,必須採取檢疫、隔離、淨化、預防等獸醫防制措施。預防上,我國已生產一種弱毒凍幹疫苗,可接種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牛,接種後表現安全,14天后可產生抗體並保持22個月的免疫力。

牛腹瀉的時候,要根據情況判斷是那種情況引起的,然後再去做相應的治療,治療方法會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牛有所區別,具體的用量可諮詢獸醫!


新新的農村生活


牛拉稀,首先要弄明白是,什麼病因。一般有以下幾中情況,1,黴菌性拉稀,它是有餵食發黴的飼料引起的。靜脈注射5%葡萄糖氯化鈉1000-3000mlVc2-4克。2,中毒性拉稀,餵食過酸的飼料引起。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200-400毫升。3,不潔性拉稀,主要有飲用不潔淨的水引起,肌注氯黴素,配合內服磺胺嘧啶。4,食草性拉稀,比較簡單,少喂青草餵食乾草或者稻草,自己就可以康復,積極的藥物治療最好,一般用氟本土黴素,痢菌淨,慶大,板藍根,這幾種藥物根據牛的體重適量用藥


成欣牧業


在養牛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困擾著養殖戶,而牛拉稀就是其中的一種,而引起的牛拉稀原因也很多,以下帶大家瞭解一下牛拉稀怎麼治,牛拉稀用什麼藥,有什麼見效快的偏方。

一、黴菌性拉稀

牛飼餵發黴飼料極易引起黴菌性胃腸炎。病牛精神萎靡,食慾減退,反芻減少甚至停止,持續拉稀,糞便惡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體溫不升高,使用各種抗菌劑治療無效。

治療:每次可灌服0.9%食鹽水2500~4000毫升,每日2~3次,同時供給新鮮青綠多汁飼料。重者需靜注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00~3000毫升、天牧能量激活素注射液或(牲命特號注射液)2--4克+天牧恆溫385注射液1~2克。

二、中毒性拉稀

牛飼餵過酸的青貯料、酒糟,易引起瘤胃酸中毒。病牛精神沉鬱,結膜呈淡紅色,食慾減退甚至廢絕,目光呆滯,步態蹣跚,後肢踢腹。嚴重者臥地不起,磨牙呻吟,肌肉顫抖,呈昏迷以至虛脫狀。初期排灰色稀糞,繼而轉為綠色泡沫狀水瀉,如不及時治療最後便血死亡。

治療:靜脈注射10%葡萄糖1000-2000ml天牧維生素B1注射液20ml+天牧恆溫385注射液1~2克、天牧碳酸氫鈉注射液500--1000ml;重症者需靜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0~400毫升。

三、不潔性拉稀

牛由於採食髒物、汙水,極易引起細菌性胃腸炎。病牛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反芻減少甚至廢絕,持續拉稀,初期排糞如噴射狀,後期排糞乏力,糞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

治療:可用天牧腸炎康200--300g加適量水灌服,每日3次;嚴重時肌注天牧牛羊百病消,

四、草食性拉稀

牛採食過多的剛萌芽的嫩草或青料,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而引起下瀉,糞便稀薄呈青綠色,病牛精神、食慾良好,體溫正常。

防治:輕者只需飼餵適量乾草或稻草,控制嫩草和青料的採食量,即可康復。重者可取生薑50~75克,搗碎炒熟,加白酒50~100毫升,1次灌服,每日3次,連服2~3天可愈。

五、過勞性拉稀

耕牛整日臥地,疲憊乏力,食慾減少或廢絕,長期持續拉稀,糞中混有泡沫、黏液和血液,但體溫不升高。

防治:天牧扶正肽200--300g+天牧腸炎康200--300g,1次灌服,每日3次,連服3~5天可愈。








尼蘇魄1


養牛拉稀了該怎麼辦?

<strong>


養的牛拉稀在生產中經常遇到,引起牛拉稀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是消化不良和胃腸炎引起的拉稀比較多。


引起牛消化不良的因素有

1、飼養管理不當,如突然改變飼草、飼料,給予品質不好、腐敗、黴爛、冰凍的飼料,不清潔的飲水。

2、飼餵不定時,不定量,時飽時餓,飢餓後暴食,飽食後立即使役。

3、採食一些有毒或者有刺激性飼料,灌服高濃度刺激性藥物,或者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4、繼發於口腔、牙齒疾病和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等。


引起牛胃腸炎的因素有

1、採食黴敗、蟲蛀飼料或者誤食有毒物質,毒素、毒物、細菌等,損傷胃腸粘膜及其深層組織,而使機能受到嚴重破壞。

2、餵給大量精飼料,飼料積累胃腸內不能充分消化,引起異常發酵、腐敗和常在細菌增殖,毒力增強,導致發病。

3、飼料單一、粗糙、營養成分不全、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都和胃腸炎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4、繼發於消化不良、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


1、加強護理,減食或者停食一天,充分供給清潔飲水,給予柔嫩容易消化的飼料。

2、清腸止酵,烤煙用硫酸鎂或者硫酸鈉300—500克,配成5%水溶液一次灌服。

3、人工鹽200—300克,加魚石脂15—20克,或者用碳酸氫鈉100—150克,加水1500—2000毫升,食醋250—300毫升,一次灌服。

4、如果胃酸過多時可以服人工鹽或者碳酸氫鈉70—100克。胃酸過少可以用稀鹽酸10—30毫升,並且配合苦味酊30—50毫升。

5、繼續拉稀可以用0.1%高錳酸鉀溶液3000—5000毫升一次內服,連服幾天。


1、氯黴素3—5克或者合黴素5—10克,內服,每天兩次。

2、硫酸新黴素5—10克,內服,每天2—3次。

3、0.1%高錳酸鉀溶液5000—8000毫升,內服合作灌腸。

4、5%葡萄糖、0.9%氯化鈉溶液合作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2000毫升,每天兩次。

5、20%安鈉咖10—20毫升肌肉注射。


對牛的飼養要合理飼養,防止給發黴、腐敗、蟲蛀、泥沙以及含有毒物的飼料。飼料要搭配適當,防止精飼料過多和飼草單一,不要突然改換飼料。喂飼料要定時,定量。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