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5年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10日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上表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證監會系統進行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對此,證監會已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並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用3至5年時間完成。

閻慶民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經過近30年的發展,仍在不斷學習借鑑、總結完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面臨“四個不”,即不成熟的投資者、不完備的基礎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和不適應的監管制度,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

“當前,改革的共識已經充分形成,改革的路線已經明確。”閻慶民指出,證監會正緊鑼密鼓推進包括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等在內的12項重大改革,改革措施逐步落地。

閻慶民表示,2019年以來,證監會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了多方面工作。一方面,把好市場入口。1至10月,全國共有143家公司IPO上市,融資1624.16億元,科創板實現40家公司IPO。另一方面,暢通市場出口。1至10月,共有16家公司退市。其中,7家強制退市,1家主動退市,8家通過併購重組的方式出清。除把好入口、暢通出口外,還優化制度安排,強化精準監管,包括聚焦高風險公司、著力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

“證監會近期已下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大致需要3至5年的時間來完成。”閻慶民介紹,一是將企業內生髮展與外部促進保障相結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責任,豐富外部制度供給;二是將優化增量與調整存量相結合,把好入口與出口關;三是將解決突出問題與構建長效機制相結合,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四是將監管本位與協調推進相結合,抓好精準監管,強化政策協同,推動形成強大合力。

閻慶民強調,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能完全靠監管發力。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則,上市公司要自我規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立法和司法機關、宏觀管理部門、產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等要目標同向,在制度供給、財稅、執法協作、風險處置等方面給予支持。投資者作為關鍵角色,要依法依規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社會公眾的廣泛監督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